你为什么抑郁?睡得太太太晚了!
2021/6/25 20:39:47 医学界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早睡一小时,抑郁风险下降23%。

     撰文 | 姜飞熊

     近期,JAMA Psychiatry和Nature旗下的Molecular Psychiatry不约而同发文,通过多达几十万人的大样本研究,探讨晚睡与精神健康尤其是抑郁障碍之间的关系。

    

    Molecular Psychiatry发表的关于晚睡与精神健康的论文

     你的睡觉时间不一定符合身体需求

     在百万年的进化中,人类的生物钟为了适应自然的昼夜节律,会在一个相应的时间段内(比如24小时左右)震荡。而我们的身体代谢——包括神经内分泌——会根据这个生物钟来运作,比如在某个时间段分泌某种激素或释放某种化学因子,来帮助或者促使我们完成神经活动以及其他代谢活动。

     在这个层面,目前研究发现,人类当中有两种类型的生物钟,一种是早睡早起“百灵鸟”型,一种是晚睡晚起“夜猫子”型。前者的生物节律更加接近自然节律,与正常日照循环的相位差不太大。而后者的生物节律相位较长,导致与自然节律出现了相位差,因而容易产生一些问题。

     当然,“夜猫子”型的节律并不是夸张到了昼伏夜出或者半夜两三点还在蹦跶,现有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晚睡型和早睡型之间的相位差大约是2小时。所以如果长期半夜两三点没有睡觉,并不是因为昼夜节律是夜猫子型,可能是出现了严重的生物节律异常,需要治疗。

     除了生物节律之外,在大规模电气化的当代社会,还存在着社会节律——普遍存在的夜间光照让原本的自然光照时间大幅度延长,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律被打乱。这种状态使得生物节律和社会节律之间出现了时间差,这样的时差导致了相当多的睡眠问题——尤其对晚睡型节律者。

     早睡型节律的人精神健康更好

     JAMA Psychiatry和Nature旗下的Molecular Psychiatry发布的两篇研究得出了同一个结论——早睡型生物节律的人,精神健康情况更好,后者的研究提示,这一类人群比晚睡型健康程度高29%。

     在JAMA Psychiatry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两家大型基因库的84万例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拥有早睡型基因的人,其发生抑郁障碍的风险较平均水平下降23%,统计数据显示,这部分人睡眠时间中位点每提早1小时(该研究全人群睡眠中位时间点为3点,平均睡眠时间段为夜间11点到次日早晨6点),风险因素可下降为原先的0.77(95%置信区间:0.63-0.94)。研究者将研究范本缩小为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临床诊断的患者之后,这一趋势依然奏效。

     这篇文章的研究结论认为,拥有早睡型基因的人,发生MDD的风险更低一些。

     在Molecular Psychiatry的研究中,这个结论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这份研究中,研究者调研了449,660基因数据库样本,其中62.6%为早睡型。在这份调研中,早睡型人群的特征显示为女性、较低的BMI、吸烟者较少。

     研究者统计发现,早睡型人群与晚睡型人群相比,抑郁症状出现的风险为0.79(95%置信区间:0.77-0.81),抑郁障碍风险为0.84(95%置信区间:0.82-0.88),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表(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CIDI)和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诊断标准下的抑郁障碍严重性出现下降,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sed Anxiety Disorder,GAD)发生风险为0.83(95%置信区间:0.79-0.87),焦虑障碍严重性也同样下降。

     也就是说,早睡型的人群,抑郁、焦虑的风险较晚睡型更低,发生疾病后其病情严重性也更低。

     另有研究发现,晚睡型人群发生精神分裂症和ADHD的风险更高。

     为什么晚睡型的人精神健康风险高

     晚睡型生物节律者,本身其节律相位就比自然节律更长,也就是如果要适应其自身的生物节律,那么他的作息会和自然光照节律产生一定量的错位。而同时自然光照节律又影响人类的代谢调节。

    

     也就是说,晚睡型节律者其生物节律和自然节律之间本身存在着矛盾,而不像早睡型节律者,生物节律基本与自然节律吻合。在这种错位之下,晚睡型节律者的精神健康风险因素本就已经升高。

     目前的社会节律总体要求早起,这一节律更适应早睡型节律者的需要,使得晚睡型节律者被迫早起,形成一种强制的时间差,甚至出现严重的睡眠不足、形成睡眠债务、导致发生睡眠障碍以及种种情绪障碍甚至精神病性疾病。如果晚睡型节律者尝试在周末补眠,偿还睡眠债务,则会在之后的工作日进一步导致节律紊乱。研究人员发现,周末补眠的晚睡型人员可与工作日形成3小时的时差,且睡眠时间远高于工作日。

    

    社会节律和生物节律在晚睡者当中形成的时间差可达到3小时

     比较幸运的是,总人群当中,早睡型人群数量偏多,且随着年龄的改变,人类的生物节律会发生改变,一些青春期或青年期为晚睡型的个体,在年龄增长之后,生物节律会逐渐转向早睡型。有研究表明,晚睡型人群当中,男性占比更高,因此总人群统计显示,男性睡眠类型通常比女性晚,但是到40-50岁以后,这个差异会消失。

     但是,对于早睡型人员来说,如果被迫晚睡,同样也会发生精神健康受损的风险。

     目前,临床上已经观察到,睡眠和生物钟中断或紊乱,将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人的警觉性、注意力、记忆力、反应能力和决策等高级执行功能会受损。昼夜节律受损,将会影响神经代谢,导致参与情绪调节的神经递质系统的节律活动发生改变,从而引发情绪障碍。而由于部分精神疾病,比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本身与失眠高度相关,反过来又将进一步破坏昼夜节律和睡眠节律,使得神经内分泌进一步受到影响,发生恶性循环,加重疾病。

     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2019年发表于Lancet Psychiatry的研究显示,中国人当中精神病的终生患病率为16.6% (95%置信区间:13.0–20.2),尽管相对较低,但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患者数量巨大,达到了2亿3千多万。其中焦虑障碍终生患病率7.6%(95%置信区间:6.3–8.8),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6.8%(95%置信区间:5.8-7.8),都在1亿左右。

     精神健康与环境和人类行为有较大关系。社会节律要如何更适应人群的生物节律,来保障大多数人的健康,这甚至超越了医学范畴的庞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Jacques Taillarda,, Patricia Sagaspea, Pierre Philipa, St′ephanie Bioulac. Sleep timing, chronotype and social jetlag: Impacton cognitive abilities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https://doi.org/10.1016/j.bcp.2021.114438

     [2]Daghlas I, Lane JM, Saxena R, Vetter C.Genetically Proxied Diurnal Preference, Sleep Timing, and Risk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May 26, 2021.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1.0959

     [3]JessicaO’Loughlin,Francesco Casanova,SamuelE.Jones,Saskia P.Hagenaars, RobinN.Beaumont,Rachel M.Freathy,Edward R.Watkins,Using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methods to understand when the rdiurnal preference iscausally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1-01157-3.[4]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267892?locale-attribute=zh&

     [5]Yueqin Huang, Yu Wang, Hong Wang, ZhaoruiLiu, Xin Yu, Jie Yan, Yaqin Yu, Changgui Kou, Xiufeng Xu, Jin Lu, ZhizhongWang, Shulan He, Xiangdong Du, Yue Wu.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Lancet Psychiatry 2019;6: 211–24

     来源: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责编:田栋梁校对:臧恒佳制版:舒茜

     往期精彩回顾

     Science:又发现两种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

     新冠将“流感化”,每年大流行?张文宏:它病死率比流感高20倍

     大流行病预警系统,能拯救全球吗?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