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分级诊疗!多点联动!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项目落地
2021/11/1 19:14:04 医学界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启动会在北京召开

     2021年10月3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辉瑞制药支持的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采取以北京为线下主会场、多点嘉宾线上连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胡同宇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付强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黄二丹研究员、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市场扩张及业务创新中心事业部负责人宝华女士,部分县域医共体代表,医院管理者,以及卫生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

    

    启动会现场

     肿瘤县域综合防治

     打通县域最后一公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曾公开表示,我国平均每分钟有6.4人罹患癌症,每分钟有4人死于肿瘤,肿瘤发病形势日趋严重。且肿瘤负担差异仍然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而死亡率则是农村高于城市。导致这一显现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足,诊治水平相对较差,居民健康意识不足所造成的患者就诊时间相对偏晚期,所以生存率相对偏低。

     日益增长的肿瘤患病率与县域肿瘤防治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逐渐严重,县域肿瘤防治形势尤其严峻,针对县域医疗现状给出有针对性的医疗解决方案势在必行。

     当前,通过4年多的探索和建设,医共体已经成为县域防治第一道防线。截至2021年3月底,我国已建成县域医共体4028个,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也正因此,通过在县域医共体中推进某项医疗服务能力已经成为不二选择,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项目应运而生。

     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

     推动县域专科能力建设

     首先,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胡同宇处长为启动会致辞,他表示,随着医学的发展,肿瘤的治疗手段更加丰富,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但肿瘤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是导致我国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源头之一,在“肿瘤慢病化”“带瘤生存”的理念下,“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项目可以发挥医共体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农村肿瘤患者的“回流”和“下沉”。

     他认为,加强肿瘤诊疗体系建设是对卫生健康治理体系的完善。县域医共体重在为基层诊疗提质增效,重在要坚持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动员全社会参与,努力实现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转变,让多方参与到卫生治理工作中,更高效的维护人民健康。

     他提出,提高县域肿瘤防治能力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二是加强防护系统的建设;三要提高肿瘤防治能力;四是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胡同宇处长

     接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付强为大会致辞,他表示,实践证明,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其目是通过整合基层医疗服务和卫生健康服务各方资源,共同提供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但整合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目的是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整合型服务,整合的应该是服务,体系整合是在某些地区的某些阶段的实现服务整合的改革路径。

     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项目意义重大,它就是要聚焦农村地区最脆弱的群体,最重大的疾病,以服务模式整合为抓手,为前一阶段的机构整合改革注入内涵。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要让农村肿瘤患者得到全周期的整合服务,要让患者愿意去基层,相信基层。围绕这个目的,我们在医共体的整合框架下探索如何谋划县、乡、村功能定位,创新医保和财政的投入运行机制,形成适应不同地区的多种县域整合型健康服务模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付强发言

     会上,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市场扩张及业务创新中心事业部负责人宝华发言,她提到,由于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癌症新发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癌症一直威胁着中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辉瑞制药愿意与卫生健康部门和学界专家携手,为“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共同推动,进一步缩短城乡之间肿瘤防治的差距,有效加快县域肿瘤防治前进的步伐,促进中国分级诊疗的实施。

    

    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市场扩张及业务创新中心事业部负责人宝华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黄二丹研究员会上做了《医共体背景下的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项目思路》主题演讲,作为县域医共体建设专家组成员,他对医共体内涵有独到的见解,提出医共体建设的三个内涵,一是通过有效分类,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二是以健康管理为基础,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是围绕体系整合,完善内外部配套政策。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黄二丹研究员发言

     黄二丹披露了一组数据,他提到通过医共体监测指标显示,在医共体试点地区,2018年县域就诊率为84.06%,2019年县域就诊率为84.26%,2020年县域就诊率为90.24%。从数据可见,我国县域医共体就诊率已经达到90%,医共体试点地区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他表示,虽然目前医共体建设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三方面得到体现,但在医共体利益机制县医院能力提升上还有待加强。尤其在大病的服务能力提升上,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项目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由县级医院牵县级医院牵头,构建横向协同纵向深化的肿瘤综合防治体系。

     肿瘤综合防治中心的建立是为了提高医共体内常见肿瘤的综合防治能力,完善县域内肿瘤综合诊疗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多学科联合(MDT)的肿瘤诊疗管理模式,实现肿瘤的早诊早治,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相信通过项目的推进一定会做实医共体、做强肿瘤专科、创新医防协同。

     东、中、华东、西部

     乡村卫生院案例呈现

     启动会上,除专家、学者分享前沿政策及医共体研究成果外,还有各东、中、华东、西部部分医共体建设实战机构代表,分享各自在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经验。

     1、东部案例

     浙江长兴县卫生健康委副局长敖新华以《医共体背景下县域肿瘤防治能力提升探索》为主题做了演讲,他表示,近年来,长兴县高度重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持续深化国家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试点县区同步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长兴县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为牵头单位的“1+8”“1+7”体系框架全面固定,“一个管委会”的管理体制,“八统一、一融合”的运行办法,全力推进县乡村机构“一家人”、人员使用“一盘棋”、财务管理“一本账”、文化理念“一融合”。

     在强化肿瘤防治能力方面,长兴借助医共体采取“向上借力,做大做强牵头医院”“向下发力,织牢织密基层网底”“向内联动,整合提升服务能力”“信息支撑,全程协同智慧管理”“五大机制,全面构建防治闭环”五大实施策略。在以上策略的实施下,肿瘤防治中心项目取得满意成效,主要表现在肿瘤患者早期发现诊断率提升、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手术占比逐年提高、肿瘤县域内就诊人次持续提高、医保资金节省等方面,真正实现了医生、患者、政府的三方满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潘宏铭做了《GPS项目与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建设》主题报告,他表示中国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堪忧,肿瘤营养治疗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对营养支持的政策体现不到位;我国幅员辽阔,营养治疗理念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医学和肿瘤学专业医师的培训中缺少营养相关的主题培训;医院配备营养治疗相关制剂不足;缺乏支持诊断及营养治疗的高质量证据,缺少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基于此,CSCO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建设项目(GPS项目)目的是早发现早治疗肿瘤患者(包括幸存者)的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指导医护人员和教育患者对营养治疗进行最适当、有效的管理。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他表示邵逸夫医院GPS项目建设第一步是成立GPS项目小组,第二步是确定方案,第三步是对策实施,在对策实施上主要体现在流程改进、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培训宣教、质控督察。经过系统化的推进,邵逸夫医院GPS项目成果显著,2019年11月29日成为通过“全国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建设项目”评审验收的首家医院。

     2、中部案例

     河南郸城县卫健委副主任肖俭以《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郸城县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探索》做了汇报,她表示县域医共体未开展前,郸城医共体改革前医疗卫生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乡村两级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医保基金防控风险大、居民健康素养偏低、病人外转率高(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骨科疾病)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县域服务能力,邯郸县积极落实上级政策,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依托四个医疗集团,打出“建、管、保、强、融”特色组合拳。肖俭详细解析了“建、管、保、强、融”实施路线的内涵,其中“建”为重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为创新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机制;“保”为完善医疗保障支持政策;“强”为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效能;“融”推进医防深度融合。

     肖俭表示,2018年年底郸城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截至2020年,同比2019年,全县住院患者外转率17.67%,同比下降了0.8个百分点;外转医保基金占比下降至34.85%,下降了2.22个百分点。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后,更多的患者留在县域。连续两年医保基金实现结余。

     3、华东案例

     安徽定远县总医院副院长潘书贵做了《挥医共体龙头作用 构建县域肿瘤中心建设》汇报,他介绍,定远县有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27所,村卫生室249个,共有乡村医生714人,乡级保健员64人,持续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以县总医院为龙头,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将医疗服务延伸到每个社区、村组,形成医疗服务网,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确保“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

     潘书贵重点阐述了医共体背景下的其县域内肿瘤三级预防:①肿瘤一级预防:宣传健康饮食、戒烟限酒、户外活动、生活方式,提高百姓健康素养;②肿瘤二级预防:定远县总医院医共体围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全面加强肿瘤中心建设;③肿瘤三级预防:临床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免疫、介入、消融等。他表示,医共体背景下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模式提升县医院的肿瘤治疗能力的同时,为县域肿瘤患者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推动实现肿瘤的分级诊疗模式。

     4、西部案例

     四川石棉县人民医院院长李兴贵围绕《医共体背景下的肿瘤防治——“石棉实践”》做了发言。石棉2678平方公里;98%是山地、可居住面积2%;县城区居住人口约6万,占50%左右,作为西部边远山区少数民族人口小县,石棉以信息化为特色走出了自己的“医改十年”。

     从2008年到至今,石棉县人民医院先后走过了数字化医院建设、平台建设、互联网+、智能化建设阶段,信息化的完善为后续医共体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医改‘石棉模式’——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医改!没有医共体!”李兴贵坦言。

     在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建设上,石棉县由集团医共体统筹管理、推进,形成肿瘤防治闭环管理实践,即集团统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基层宣传动员初筛——保健院等组织管理,县级医院技术筛查——医院肿瘤治疗内部闭环管理——县级医院诊断治疗——基层康复、随访。且,近年来,在“两癌”筛查、前列腺癌筛查管理、消化道早癌筛查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

     5、乡村卫生院案例

     江苏溧阳市社渚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殷向志做了《基于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建设的思考》的汇报,他表示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而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肿瘤诊疗的规范化和同质化。因此,优质肿瘤诊疗资源的下沉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溧阳市在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的管理及运营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开展肿瘤科普宣传和人群筛查;二是推动医共体内肿瘤防治双向转诊顺利开展;三是开展医共体内肿瘤防治肿瘤诊疗质控工作;四是借鉴临床多学科合作(MDT)诊疗模式开展工作;五是搭建人才帮扶通道,形成常态联动。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和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将肿瘤筛查项目正式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在全省对高发的五大类癌症(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癌和肝癌)开展危险因素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癌症筛查和卫生经济学评估工作。

     殷向志认为,接下来在肿瘤防治宣传、筛查、治疗、管理工作方面基层还有更多可创新举措。

     与会专家围绕医共体建设,开展了激烈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项目意义非凡,县域肿瘤能力提升,有利于分级诊疗的实现。

    

    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项目启动仪式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提升肿瘤防治能力迫在眉睫,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项目落地,有望为县域的9亿多百姓健康带来更多保障。

     *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