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与《肘后备急方》的故事
2018/10/30 云南中医

    

    

     ?本文为《杏林趣事》专栏第38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

     2015年10月5日,备受世界瞩目的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果出炉,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外国科学家共同得奖,这是中国人首次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灵感来自葛洪的《肘后备急方》。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受到了启发。书中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内容,屠呦呦由此认为高温有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破坏,从而影响疗效。于是,她降低了提取温度,由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更低的乙醚提取,结果发现,乙醚提取法的提取物对于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均达到100%!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东晋的道教学者葛洪在历史上最知名的身份是炼丹家,但他的贡献绝不止于此。《晋书·葛洪传》中称其“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其学识之广与著述之丰由此可见一斑。抛开其他领域不谈,即便是单以医药领域的贡献而言,葛洪也已经是当时最著名的医药学家之一。

    

     杏林大观园国药博览园“肘后方与青蒿素”字画

     真正奠定葛洪医药学家地位的,则是他所撰写的《肘后备急方》(又称《肘后救卒方》、《肘后方》)3卷。所谓“肘后”,是指可以挂于臂肘,以比喻其携带方便,“救卒”二字,则指救治突然发生的疾病。因为是救急使用,因此该书主要记载一些常见病症的简便疗法和急救疗法,也由此被称为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临床实用手册”,就性质而言,颇有些类似现在所说的“急救手册”之类。

    

     虽然只是手册性质的著作,但是《肘后备急方》中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医药文献,不少都是首次记录,对于今天了解魏晋时期的医药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尤其以对急性传染病的记述最为后世所重视。

     《肘后方》中首次详细描述了在古代肆虐一时的“天花”的症状、传入中国的途径以及流行情况。当然,《肘后方》中并无“天花”一词,而是名其为“虏疮”,之所以叫“虏疮”,是因为这种病最早在作战被俘获的俘虏中发现。据《肘后方》所述:这种疾病从西方向东方流传过来,很快传遍了全国,该病发作时,自头面开始,全身皆长疮,形状像火疮,疮头上有白浆,流出后很快又产生,如果不及时治疗,重症者多死,即便是治疗好以后,留下的紫黑色的瘢痕,要一年之后才会慢慢消退。对于这种外来疾病,此前的医学典籍尚未记载,《肘后方》的描述,对于认识这种疾病的由来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世医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

    

     《肘后方》中还首次详细记录了一种“沙虱病”(恙虫病)。据葛洪描述:岭南地区的山水间多有沙虱,人在洗浴之时,或者阴天下雨时在草中行走,都会沾上此虫,这种虫子会钻入人的皮肤之中。开始时,皮肤上会有小红点,以手碰触,会有刺痛感。其后越来越严重,逐渐发疮,渐入至骨,甚至能够致人死亡。治疗的时候要用针挑出虫子,用灸疗法灸三四壮,则虫死病除。

    

     这种病是由恙虫的幼虫作为媒介散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流行,沙虱极为幼小,用葛洪的话来说,“其细略不可见”,几乎肉眼看不到。直到20世纪上半叶,国外学者才发现了恙虫病的病原。而葛洪在没有任何放大设备的情况下,却能够将这种病的病原、症状、发病地点、感染途径、治疗方法等描述得清清楚楚,这种细致的观察与严谨的医学态度,不能不令人赞叹。

    

     对于给人类带来莫大痛苦的疟疾,《肘后方》的相关记载也很详细,不但有明确的分类,而且收录了方剂30余首,其中14个方子中都用到了一味药物——常山,现代研究也证明常山的确是抗疟的特效药。

    

     其实,《肘后方》并非葛洪唯一的医药著作,据记载,他曾编著有《金匮药方》100卷,《肘后方》只不过是葛洪考虑到原著卷帙浩繁,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部分验方及简要治疗法汇编而成。可惜的是,《肘后方》虽然最终得以保留,而《金匮药方》则已散佚,否则,单以如此宏大的篇幅,不难想象其中必定会有更多珍贵的医药宝藏。

    

     (图片来源于:杏林大观园)

     有没有被以上中医故事吸引到?小编告诉你,想了解更多中医药传统文化,可以到杏林大观园“国药博览园”进行参观了解!

     杏林大观园在园区中心部位建造一座占地180亩的“国药博览园”,其中中医文化展览馆占地12亩,建筑面积3,600㎡。包括“歧黄之术馆”、“滇南本草馆”、“中华医史馆”、“中华药史馆”“少数民族医药馆”五个展馆和一条60平米的“历代中药经典处方长廊”。以绘画、雕塑、文物等多种仿真手法,由浅入深、有血有肉,系统重现了五千年中医理论、中医诊疗方法及中药加工业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杏林大观园)

     参观地址:石林县台湾农民创业园黑龙潭路一号杏林大观园

     往期精彩

     伊尹:从烹调走向汤液的“亚圣”

     孙思邈“坐虎针龙”:药王显威救猛虎,蛟龙报恩成守护

     八卦原来是这样产生的!

     神农尝百草,尝出几千年的中药文明

     项目名称:云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项目大众传播系列活动之——《杏林大观园·杏林趣事》

     实施主体:云南石林杏林大观园

     编审:蓝桂华、李兴德、刘平、赵廷龙

     总编:张小贝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