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丨杏林大观园
2018/12/27 云南中医

    

    

     ?本文为《杏林趣事》专栏第51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

     冬季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是小编发现最近好多人都没有胃口,吃火锅都不积极,随便吃两口就吃不下了;甚至有的小伙伴不光胃口不好,还总是走两步路就会感觉到很累,这是什么引起的呢?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在中医这叫脾虚气陷证,简单来说就是脾胃不好。既然是调养脾胃,那么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李东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李东垣和补中益气的故事。

     李东垣又名李杲,字明之,是我国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辩惑论》、《用药法象》、《医学发明》、《兰室秘藏》、《活发机要》等,创立了以“内伤脾胃”学说为主体的理论体系。李东垣脾胃论的核心是:“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李东垣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图片来源于:杏林大观园)

     关于李东垣学医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李杲的母亲王氏患重病,请了家乡好多医生,诊断治法众说不一,几乎吃遍各种方药,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日益加剧,最终还是死去。李杲因自己不懂医学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被疾病折磨而丧生,感到十分悲痛。他发誓说,如果遇到良医,我一定拜其为师,以补我的缺憾。李杲求医心切,不惜远离家乡四百余里,挟千金拜张元素为师。经过数年的刻苦学习,李杲“尽得其法”,基本掌握了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

     李东垣是富家子弟,平时交往的多是一些上层社会的有钱有势的贵人,他们养尊处优,膏粱厚味,易伤脾胃,所患疾病多属此类。另外,当时适值元兵南下,战乱频繁,人民在饥饿、惊慌、忧愁中生活,大多起居饮食没有规律,也很易伤脾胃,所以当时找李东垣看病的多是脾胃不好的人,这为他建立脾胃学说提供了丰富的病例。

    

     李东垣晚年将多年临床经验体会著书立说,其中最能反映他学术理论的代表著作的就是《脾胃论》。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分别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并附升阳益胃汤等诸方论述各证治疗之法;中卷就气运衰旺、饮食劳倦热中证等专题作进一步阐发,并译述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补脾胃诸方的主治应用、加减配伍;下卷着重论述脾胃虚损与其它脏腑、九窍的关系,以治疗饮食伤脾等证诸方、有关治验。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医家之门户分于金元”。河间学派和易水学派为中国医学史上承前启后影响最大的两大学派,李杲为易水学派的中流砥柱。明代以后,薛立斋、张景岳、李中梓、叶天士等医家都曾对李杲的学说敬仰、研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自成一家。此外,龚廷贤、龚居中、张志聪等均受李杲学说很大影响。

     为了纪念这位大家,后人在李东垣墓前立石碑上刻:“精歧黄之业起死回生德泽被土庶名医,建之戒护国保民声名播东西南北”,可见其在医学上做出的贡献。

    

     (图片来源于:杏林大观园)

     有没有被以上中医故事吸引到?小编告诉你,想了解更多中医药传统文化,可以到杏林大观园“国药博览园”进行参观了解!

     杏林大观园在园区中心部位建造一座占地180亩的“国药博览园”,其中中医文化展览馆占地12亩,建筑面积3,600㎡。包括“歧黄之术馆”、“滇南本草馆”、“中华医史馆”、“中华药史馆”“少数民族医药馆”五个展馆和一条60平米的“历代中药经典处方长廊”。以绘画、雕塑、文物等多种仿真手法,由浅入深、有血有肉,系统重现了五千年中医理论、中医诊疗方法及中药加工业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杏林大观园)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