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面瘫病例分析
2020/5/12 7:30:00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病历摘要

     患者胡某,男,43岁。因“左侧口眼歪斜4天”于2017年12月26日08时33分0秒入院。

     患者自诉: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口眼歪斜,左眼闭合困难,迎风流泪,饮水外溢,耳后疼痛,左耳内可见散在疱疹,耳后淋巴结肿大,质软。发病后到我院门诊“静脉输注抗病毒药物”治疗3天,无名显好转。今日为求针灸治疗,到我科就诊,以“面瘫”收住入院。

     现症见:左侧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左侧额纹、鼻唇沟消失,口角向右侧歪斜,饮水外溢,耳后疼痛,左耳内可见散在疱疹,耳后淋巴结肿大,质软。无头痛、呕吐、复视、听力减退及肢体活动困难等证。舌质红,苔白微腻,脉浮数。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面瘫风热伤络证。

     西医诊断: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治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治疗以内服中药及针灸治疗为主。

     中医治疗原则

     调气血、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为原则,针药并重,予“小柴胡汤合牵正散”为基础加减:柴胡12g,炒黄芩6g,潞党参15g,茯苓15g,法半夏15g,小白附子20g,僵蚕15g,全蝎5g,大枣10g,粉葛15g,连翘15g,钩藤15g,苡仁15g,芡实15g。中药2付,每天一剂,煎药机煎药150ml,煎服。

     针灸治疗

     主穴:风池,阳白,四白,颧髎,颊车,翳风,下关,暂竹透鱼腰,地仓。

     配穴:人中,迎香,合谷,昆仑,曲池,大椎。

     手法:轻泻法,针刺每次留针20-30分钟,留针时行1-2次手法。

    

     分析

     面瘫病,祖国医学称之为“口辟、口涡、口眼歪斜”等,早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说:“寸口脉浮而紧,浮者血虚,脉络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引邪,涡辟不遂。”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风口侯篇》说:“风邪入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领故使口涡辟。”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说:“若壮盛之人,无半身不遂,忽然口眼歪斜,乃受风邪阻滞经络之证。”由上诉可见,其外因为风寒热之邪,其内因为气血之虚弱。针灸治疗面瘫有很好的疗效,可作为首选方法。

     该患者因不慎外感风热之邪,邪气入络,阻滞经络,痹阻气血,气血运行不畅,面部经筋失气血濡养,纵缓不收而发为本病,舌质红,苔白微腻,脉浮数均为风热入络之征象,故本病证属风热伤络证。风热之邪,其性炎上,上犯耳窍,致耳内疱疹,风热之邪上扰清窍,则耳后、耳内疼痛。本病病位在少阳、阳明经。治疗以调气血、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为原则,针药并重,予“小柴胡汤合牵正散”为基础加减,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牵正散祛风通络,为治疗面瘫之要方。

     针灸治疗,循经取穴,疾病初期强调轻刺、浅刺,不宜使用电针,发病一周内不宜使用温针。

     该患者经治疗10天,病情痊愈出院,临床疗效佳。

    

    作者简介

    

     陈红艳: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现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梁敏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传承人,现任巍山县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康复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大理州中医药学会会员、巍山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曾多次获得巍山县中医药技能竞赛“技术能手”称号和“优胜奖”,2016年巍山县基层党建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擅长诊治:痹症、面瘫、蛇串疮等疾病。

     责任编辑丨陈思思 排版丨高菁徽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