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中医的“根”,名老中医言传身教传承精华
2020/6/13 7:30:00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继承好、利用好、发展好中医药的根本遵循。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然而,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根”在基层,希望在青年中医。如何“培土生根”,打破传统传承带教模式成为首要任务。青年中医只有树立文化自信心、中医自信心、疗效自信心,坚持中医原创思维,跟名师、勤临床、学经典,才能让中医药人才成长焕发新生机,这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传统师带徒模式 名医有心无力

     名医工作室落地遇“瓶颈”

     我们都知道,“理论学习、跟师实践、临床实践”三位一体,是学好中医的必然路径。而名医资源有限、时间精力有限、现场带教人数、下沉基层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制约中医传承发展的几大瓶颈。

     一是跟诊带教精力受限。名医专家坐诊病人都是排长队,首要任务是诊疗病人,很难有时间和精力讲解病例。因此,门诊跟师学习效果会变得周期长且有限。

     二是基层名医工作室“有名无实”,名医有心无力。为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医院邀请名医建立二级名医工作站收徒拜师,但限于空间、时间问题,名医专家实地开展临床带教的机会非常有限,徒弟也就无法持续有效跟师学习。

     三是单向的学习培训方式未能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实际问题。进修培训时间周期长、人员数量有限、且投入大,学术会议学习呈现碎片化提升临床专业技术不明显,医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内容持续性得不到保障。

     远程共享数字传承云平台

     让青年中医成长焕发新生机

     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打开一切困境之门的最好钥匙。在这次抗疫过程中,传统中医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大数据、互联网让中医药服务变成数字化医学,人工智能、数据共享技术的应用让中医药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中医传承遇上互联网,以“守正创新”作为突破困局的指引思想,传统中医传承难题突然变得更加明朗起来。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跨越地域、共享时间、共享资源,让制约名医传承带教的瓶颈荡然无存,一种创新型远程共享传承带教模式所显现出来的效果,正悄然被各方点赞肯定。

     定制名医专场带教成为现实

     大咖指路,学习中医有“捷径”

     名医专家开设远程临床带教专场,全年固定不低于12场次带教频次。每次带教讨论会按照事先轮流指定的方式,各基层分中心学员提前准备好身边遇到的临床疑难典型案例,专家进行逐一分析讲解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指导解决方案,所有诊疗疾病全过程以音视频的形式实时同步共享到各个分传承中心,学员遇到问题可即时双向互动提问答疑,有名医大咖指路,提振中医自信心,点拨辨证论治心法,让青年中医学习有了“捷径” ,更有了底气。

    

    

     搭建医院远程共享传承中心

     助力青年中医成长 医院省时省力省心

     随着中医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速度和提高医生疗效水平,成为摆在医院发展面前的第一要务。搭建远程共享传承中心,让多个名医共同为医院的专病专科建设把脉问诊指导,手把手教会一线临床医生诊疗疾病真本领,解决疑难病患诊疗难题,让患者受益、医生获益,还进一步激活基层名医工作室的作用价值,让名医工作室学术传承工作名副其实。

    

    

     以青年中医需求为导向

     多方共建共享 学术传承实效有保障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着力中医药思维培养与实践能力、传承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同步提升。每场临床带教前,名医专家均会提前遴选多个机构提供的疑难病案,力争将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病例深度分析讲解讨论,强调解决问题关键点和辨证思维,后期还将做到追踪病患的病情变化。因工作原因未能到场的医生,可回看每场带教全程录制影像课程,确保将持续学习跟师做到实处。定期安排调研听取学员反馈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和优化带教内容,医院制定跟师带教长效考核制度,保障传承带教工作质量效果。

     责任编辑丨杨政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