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未来如何发展,让我们来听听今年两会上中医药相关的声音
2021/3/15 7:50:00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3月4日至11日,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要科学总结和评估中西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这次两会上,都有哪些中医药相关的声音,我们一起来聆听。

     于文明: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制度机制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提交了《关于从国家战略层面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制度机制的提案》《关于构建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提案》《关于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传统知识保护制度的提案》《关于深入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促进中药产业发展提质升级的建议》等提案。

     于文明表示,今年全国人大将对中医药法进行执法检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将开展中医药法实施情况的调研,认真总结各地贯彻落实中医药法的好经验好做法,开展中医药法相关制度评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医诊所备案、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等相关制度。

     于文明说,当前人民群众“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的意愿更加迫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聚焦群众需求,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内涵和能力建设。纵深推进医改中医药工作,以医保为重点持续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从供给侧发力,启动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开展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启动特色重点中医院建设,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提质扩容扬优势。

     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推动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推进重大疾病中西医协作攻关,启动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脱贫地区中医药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

     于文明建议:

     一是完善适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法律制度,开展《中医药法》相关制度评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医诊所备案、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等相关制度。

     二是落实适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政策倾斜方面拿出具体举措,制定工作方案,研究细化配套措施、实施办法和行动方案,加强对贯彻落实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

     三是构建适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评价体系,兼顾现代科学基本要求和中医药自身特点,坚持宏观和微观结合,定性和定量结合,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符合中医医院实际的医院管理指南、中医药特色评价指南、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等。建立传统评价指标与现代临床评价指标并行、融合的中医临床评价体系。完善对中医临床专业人员以临床医疗医技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为主的职称评聘、技能鉴定等制度。建立注重中医理论指导、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科研规划、组织、验收等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于文明表示,推进中医药“四个建立健全”需要部门联动、上下协同、同题共答,需要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要积极发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等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先行先试不断探索总结和丰富经验成果,转化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机制,推动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除

     马建中:与世界共享中国智慧

     今年两会,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受关注。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马建中对这一话题更加关注。

     马建中表示,中医药抗疫效果显著,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欢迎。中国根据需要与国际社会积极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经验与做法,为增进有关国家民众健康福祉作出重要贡献。

     马建中认为,我国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充分展现出了“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和巨大威力。中国在抗疫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世界各国的抗疫斗争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当前疫情还在全球传播蔓延,世界正处在艰难时刻。”马建中说,世界中联有信心、更有能力服务好海内外理事及各分支机构会员,推动好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发展,将中医药所代表的“中国智慧”传播全球。我们将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各国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处方,与各方携手战胜疫情。

     黄璐琦:筹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面对面向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汇报并提出三点建议。

     一、面应加快编纂《中华医藏》,承绪中医药学统文脉,厘定中医药学术源流,发掘东方生命科学智慧,彰显我国医药文明辉煌。目前正在筹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力争吸引一流生源,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人文素养、国学底蕴的中医药领军人才,为促进中医药薪火相传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重要作用。

     二、我国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极不完善,没有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黄璐琦建议在中医药、针灸、中西医结合等基础研究领域部署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汇集生命科学与中医药科研优势资源,建立中医药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产出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

     三、建立中西医协同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西医并重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张伯礼:将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期医药支出纳入医保

     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将向大会提交《关于重视新冠肺炎康复问题的建议》:

     一、相关部门对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开展一揽子新冠肺炎康复问题科学研究,建立统一的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案和评价标准。

     二、建立康复定点医院,开展医务人员康复培训,并建立康复平台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和评估。

     三、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患者主动康复,居家康复,自觉参与康复治疗。

     四、康复工作中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在统一的康复方案基础上,制定一人一策的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康复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治疗。

     五、建议相关部门将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期医药支出纳入医保,给予适当比例报销。有关部门在康复药品及器械研发及注册方面予以支持。

     耿福能:建议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课程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医药文化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他建议,“在西方医学高度发展的强大势头下,我们更应该对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让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树立文化自信。”

     在耿福能看来,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全程参与治疗,取得显著成效,更显示了中医药强大的优势,“但是在当今社会上,“中医黑”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让国人破除偏见,建立文化自信,对我们下一代的教育非常重要。”

     中医药必须从娃娃抓起,正确认识中医药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让中医药文化的根深植于下一代心中,树立起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志向和理想。耿福能认为,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传递中医药文化核心内涵,积极引导中小学生认识中医药,对于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长远影响。

     司富春:建议建立和完善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

     社区是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社区疫情防控是我国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功的重要经验和做法,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中医药疫情防控的经验既为社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新的思路,也促使社区中医药发展迎来新的机遇。针对建立和完善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健康社区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司富春建议:

     一是建立和完善社区中医药疫情防控长效机制。

     二是建立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平台。

     三是多方联动健全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

     四是加强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五是建立社区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模式。

     唐纯玉:建议将中医药纳入疫情防治体系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长足发展,但在重大疫情防治中发挥作用还明显不足,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尚未形成制度化,特别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应急规范中均没有体现中医药参与的内容,让中医药作用发挥处于尴尬境地。

     全国人大代表唐纯玉表示,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医药体系建设势在必行,为此,唐纯玉提出三点建议。

     一、修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二、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西医协作机制和救治机制。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医医疗预防和救治的综合保障体系。

     庹勤慧: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建议加强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培训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随之而来是慢病成倍地增长起来,生病的老人谁来照顾成了很关键的社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庹勤慧一直十分关注人口老龄化情况,她建议加强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人才培训,提高慢病管理服务质量。

     庹勤慧建议,现阶段应加快完善中西结合全科医生培养体系,例如可以中医药高校为主体,将中医的理论体系与西医的全科医学结合,扬长避短创建一套中医防治慢病和疫病的教材,系统地培养大批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人才等。“若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将对我国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强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十分有益。”庹勤慧表示。

     吴焕淦:完善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制度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标准化发展,但中医药标准化人才体系建设尚不完备。”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吴焕淦表示,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制度。

     吴焕淦建议,联合多部委建立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顶层设计。建议加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将标准工作纳入各部委中医药相关工作施政考虑。

     马骏:准予中医学术型研究生报考执业医师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马骏建议修订相关政策,对具有中医临床相关专业本科毕业学历,且具有相当于大学本科1年的临床毕业实习和1年以上的临床实践经历的,该研究生学历和学科可作为报考执业医师资格的依据。原因如下:

     一是具有中医专业本科背景的中医学术学位研究生具备处理中医临床基本问题的能力。

     二是不建议执业资格考试将事实具备相关水平的人员拒之门外。

     三是培养需求大与就业难的矛盾,造成医学教育资源的浪费。

     四是可进一步改善医疗行业特别是基层医疗人员不足的问题。

     五是加强社会医疗及健康服务力量的需求。

     王宜:尽快开展中医药非遗项目专项调查

     “发挥中医药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要意义。”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宜带来了《加强中医药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力度,尽快开展中医药非遗项目专项调查、扶持弱势项目》的提案,中医药非遗项目保护成为她关注的核心话题。

     王宜认为,中医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工作仍待推进等问题,中医药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工作需要大力推进。

     朱世增:建议成立中医继承和发展委员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第十九款“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提出:“完善中医药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强化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职能,协调做好中药发展规划、标准制定、质量管理等工作,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 有鉴于此,全国政协委员朱世增郑重建议升格中医药管理机构:

     一、升格中医药管理机构,将卫计委中医司和中医药管理局合并,成立中医继承和发展委员会(下称中医委),任用中医药专业人才管理,独立于同级卫健委之外,赋予足够权责,全权管理中医,使之真正有能力担负起实施中医药国家发展战略的历史使命。

     二、成立由名老中医组成的中医委监督机构,负责监督中医委的工作,防止偏离中医正常的发展轨道。

     三、废除以西医标准管理中医医师的法规,由中医委按照中医自身的规律制定相关法规、评定中医医师职称和设置临床机构。

     四、废除以美国医药标准为中医药标准的规定,由中医委制定符合中药自身继承和发展的鉴定标准。

     姚树坤:加快推进中药审批审评机制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姚树坤建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等在尊重中药研发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掘中医药临床专家的力量和建议,加快推进中药审批审评机制改革。

     建立中药新药审批的“绿色通道”;研究并落实依规豁免中药新药临床前安全性研究、部分临床试验的机制,例如具有广泛人用经验的常见病中药新药可豁免第三期临床试验,部分中药新药临床前长期毒性试验周期,可适度放宽标准。科技部应支持、引导中药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形成产—学—研联动机制,提高中药研发成功率。

     中药复方或天然植物中的单体化合物完成临床前研究、拿到临床试验批件后,研发成功的确定性会大幅提高,对于企业而言,注资进行临床试验研究的动力更足。国家医保局应建立中药新药获批后,与医保目录的快速衔接机制。目前医保目录准入遴选是一年一度,对于针对重大疾病疗效突出、重要适应症(如脂肪性肝炎)国际市场短缺品种、药物经济学价值显著的中药新药,可设置更及时的准入机制,保证中药新药在临床的可及性。

     王阶:加快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建议:提升院内制剂的科技含量和人才储备。鼓励医疗机构与企业共同建立符合GMP标准的区域性制剂中心,加强资源利用率。规范制剂研发流程,结合药物研发“非线性建模—多目标优化法”以及大数据算法,将中药性味归经、理法方药及制剂优化配比技术融合,建立新型的院内制剂组方规范。

     曾芳:建设高水平中医临床教学基地

     临床实践是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高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等临床实践基地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曾芳认为,在医教协同的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临床教学基地的规模和能力与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形。曾芳建议,从供给侧层面进一步扩充高水平临床教学基地。出台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医院成为高校直属附属医院;加强区域协同。允许高校跨省建立直属附属医院。

     版权声明

     本文综合选自网络,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丨马柔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