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是个大贼船啊!
2017/3/10 医学界感染频道

     一个昔日协和医生的心里话。

     作者 | 王zhen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我有一位长辈,一直以来都在资助贫困中学生,为他们花费了很多精力和金钱。

     前几天,她很兴奋地告诉我说,“我的一个孩子”考上了你那个医学院。我长叹一声,说又来了一个误上贼船的,贫困孩子哪里支撑得了漫无边际的学习期啊,从现在开始还有至少十几年才会有稳定的位置和收入,能不能高收入高地位还两说。但就这一点,报志愿时就应该否了这项。我的阿姨呆立半晌,然后说,医生是一个好职业,我有信心。

     过了几年,阿姨给我打电话,说“我的孩子”面临定专业了,让我帮着出个主意。我说我能有什么主意啊,我一听见就已经替她发愁了(还是个女孩子),我现在还能出什么主意。阿姨说没有关系,你总算是过来人,聊一聊不要紧。我和师妹通了电话,我说哪个专业都不容易,你尽量根据自己兴趣吧,一辈子那么长,学医又那么辛苦,没兴趣太难了。聊了一会儿,我正能量有限。师妹最后很无奈地说,我来之前也不知道这行是这样啊。

     如今这个局面,学医太难了,只论群体而不考虑个体情况,真正适合报考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只有两类:

     第一类,医务工作者的后代以及其他对医疗行业真正了解仍然深爱者。他们的父母,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医疗卫生界的行政、科研从业人员,他们对于整个行业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这些孩子自小耳濡目染,对于可能面临的困难和辛苦有足够的心理和物质准备,他们更有可能对这一行是真爱。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的家人可以在医学院校的报考、专业方向和导师的选择、找工作、科研和临床方向的确立上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考研、进修深造、出国、晋升,甚至包括结婚生孩子的时间节点提供极有参考价值的指导意见。这并非行业黑幕或是近亲繁殖,我非常钦佩这些父母与这些同行,他们知难而上,大不易。

     第二类,简单的说,就是不想在中国大陆从事一线临床工作的群体。这其中有很多具体情况。比如准备医学院毕业后到国外进行继续学习或考取国外执照行医的;有志于医学科研者;有志于在医院中从事病理学、医学影像、各类科研和检验工作的不直接接触病人的专业的学生;准备去药品、器械、设备厂家工作者;有志于从事生理、病理、解剖、遗传教学、医学统计和流行病等学科教学工作者......其余待补充。

     除去适合报考医学院的群体,除去不适合报考医学院群体中适合学医的个体......算了,统统都算上,这些学医的,我套用一句玄幻小说里的话:都是像蝼蚁般卑微的存在。

     医学生很不容易,学制长、课业重、学费高、可以用来打工的时间不多、可以赚外快的机会少、对于个人素质要求高......但其实最难的不是这些。人说学佛有三十难,学医的难,差不多。

     最难最难的一点,来源于政策的不稳定性。

     朝令夕改,一年一个政策,今天说不准明天的事,这个太可怕,这个最可怕。

     比如,我上的医学院和后来工作的医院是一家。我上学时的政策,博士毕业后三个月可以定中级职称,两年后可以评副高级职称,医院里位置很多,只有好好学习找个适当的位置不是特别难。

     等我快毕业的时候政策就变了,三个月定主治的好事儿没了,时间延长,等我真正作为主治医工作的时候,是毕业后四年。同时,这个时间还在进一步延长,每一年人事上都有不同要求,一年比一年难。

     我毕业时好歹还有个工作,比我晚两级的后来者开始进入一种聘任制,他们拿一份很低的工资,作为临时工工作数年后才可以有资格竞争正式职工。这也比后来的规范化培训学员强百倍。

     再说聘任条件,比如工作年限、要求的学历学位、竞聘的次数,考试的次数、都是想改就改,怎么卡的人多怎么改。比如文章,一年一年数目也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但等你知道再准备,晚了。

     比如一些院所从某年开始,前一年还算数,这一年忽然规定说竞聘正高级职称以下不允许使用通讯作者文章,又或说,不是自己学生的通讯作者文章不算,再不就是忽然说并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不是第一个的不算,再甚至有人说,发的文章不是自己专业的不算,凡此种种。

     职称是一桩,虽则无奈,却也不能说完全不公平。

     关键还有轮转和培训。忽然有一天,就开始说学习美国的住院医制度了,要规范化了。大伙儿一听,挺好个事儿。然而事情的结果,是迫使广大医学院毕业生沦为医疗系统的廉价劳动力,使一批有志青年离开了这个行业。

     在规范化培训的建立期,各地有不同的政策,总体来说,各地有一年的两年的三年的,有毕业生确定人事关系归属于哪个医院的,有不确定人事关系统一归卫生局的,有本科生必须参加硕士博士不必参加的,有硕士需要参加的有博士也需要参加的,有单位发工资的,有培训单位发工资的,有没人发工资的......

     我所在的科室有一个可怜的女孩子,北京市卫生局的规范化培训生(不确定单位的),卫生局给予的生活费标准是:第一年每月400元,第二年每月500元,第三年每月600元,不提供宿舍。你没看错,三位数,就三位数还拖欠。我们科室的领导听取了她的情况,嗫嚅半晌无法可想,难过之下,动情地说:“你赶紧找一个条件好点的老公吧......”这样的情况真心无法可想,这孩子坚持了大半年改行了事。这种领三位数生活费的规范化学员我倒是也仅见过这一期

     还有支边,还有外地工作。北京算好的,上海的同学,去摩洛哥的、去喀什的,一去一年半两年啊,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证的。你觉得大家都是愿意去的吗?有些长期的还好,回来一会儿奖励一会儿带帽晋升的,不吃亏。还有短期的,一会儿医疗队一会儿合作医院,这个回来啥优待也没有。让你们去时看得起你们,不要不识好歹。再一会儿什么去澳门工作离乡背井钱也不是特别多。以上都不强迫,但反正你们科得有人去,不强迫啊。

     再说岗。对外科医生就是床呗,原先主治有,后来副高有,再后来说不清什么人又什么人没有。一下招一堆人,过两天又说不让医院盲目扩张。一下说要提高门诊量手术量,一下又说医院水平不依靠门诊量手术量。

     一下要查三甲折腾半年,忽然一下有不查了,大半年白干了,一柜子文件都废纸了。一会儿诊疗规范一会儿流程一会儿准入,一个通知就干N多工时最后屁用没有。

     以上这些,这是工作中的小烦恼,烦归烦,不影响名誉和清白的。后面这些更扯。

     前两年互联网医疗大盛,相关部门及各医院从未有过相关文件禁止合作。忽然有一天了,就出个文禁止商业合作,再忽然有一天又禁止兼职,再一天说兼职要上报不禁止,一会儿扬言要整治搞得人心惶惶,抓俩典型又无声无息。再过两天,给公司讲课收了几百块讲课费就被红头文件通报。也搞不清业余时间网上收费回答问题挣两个辛苦钱是不是就犯了王法。忽然有一天主管部门跑到上海抓开会的,搞得专家们半夜在酒店排队退房。再忽然有一天医院跑到首都机场抓周末离京的主任......尼玛是参加了反动道门还是值班脱岗了,都凭哪条也弄不清。

     更多精彩文章

     医学招生再爆大冷门!

     开学在即!给新医学生的建议

     版权申明:本文为"医学界"微信号原创内容,转载需经授权,并在文前显要位置标注作者和来源。(欢迎界友转发朋友圈)

     责任编辑:Alice

     12

     评·论·有·礼

     界哥书店送礼啦~

     即日起本周日,编辑部将根据读者留言质量和点赞数,每日选2位幸运留言者,由界哥书店赠送书籍一本。

     本周送书:《一个医生的故事》,协和名医郎景和讲述150个有温度的行医故事。

    

    

     投稿邮箱:yxjtougao@126.com

     业务合作:021-58545118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小时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感染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