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无诱因腹胀渐加重、双侧胸腔积液,病因竟然是…
2016/5/17 医学界呼吸频道

    

     患者无诱因出现腹胀且渐加重、双侧胸腔积液,病因是什么,一起猜猜~

     作者:王小雨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病例摘要

     女性患者,20岁,因“腹胀40天,低热、盗汗10天”入院,患者4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症状逐步加重出现腹部膨隆明显,无腹痛、腹壁静脉曲张、咳嗽、气短等不适,查腹部超声提示腹腔积液,行腹腔穿刺术引流淡黄色腹水约2000ml,胸部CT提示双侧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引流淡黄色胸水约2000ml,胸、腹水各项化验未见明显异常;10天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夜间盗汗明显,为行进一步诊治入院。

     入院查体

     体温36.7℃,呼吸18次/分,心率98次/分,血压102/61 mmHg。双侧胸腔积液,双下肺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双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腹部膨隆,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未见明显浮肿。

     辅助检查

     1.入院检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均未见明显异常,APTT 35.9sec、D-二聚体3.27 mg/L、ESR 33 mm/h,自身抗体、免疫全项无阳性指征;

     2.入院检查:腹部超声示:腹水(大量);胸部CT提示:双侧胸腔积液;盆腔超声示:子宫、双侧附件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

     3.入院积极完善胸、腹水穿刺引流,送检胸腹水,均未见结核杆菌,胸水指标提示积液性质为渗出液。

    

    

     初步诊断:多浆膜腔积液

     分析

     多浆膜腔积液是一种常见临床现象,患者在病程中同时或相继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

     发生机制:

     1.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2.血浆白蛋白下降,胶体渗透压降低;

     3.肾排钠排水减少造成水钠潴留;

     4.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5.淋巴回流受阻;

     前三条为形成漏出液机制,后两条则是渗出液机制。

     临床上患者出现多浆膜腔积液首先应明确积液性质,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不同性质积液的病因不同:

     渗出液多为局部炎症,它的病因主要是:1.结核、细菌或病毒感染,胸膜临近病变如膈下脓肿、胰腺炎等;2.肿瘤;3.结缔组织疾病;4.肺栓塞;5.Meigs综合征。

     漏出液多为非炎症,它的病因是:1.各种肾病;2.充血心衰,静脉栓塞;3.严重营养不良,晚期肝硬化病变;4.肿瘤。(因恶性肿瘤由多种机制参与,其引发的积液性质难以明确,多见于渗出液)

    

     分析该患者浆膜腔积液病因:

     1.恶性肿瘤:肿瘤侵犯浆膜或压迫淋巴管回流可致胸腔积液合并腹水,原发肿瘤多来自卵巢、肝脏及其他消化器官,该患者积液性质为渗出液,但胸腔、腹腔、盆腔影像学均无占位性提示,病理癌细胞检测无阳性,故可排除此病因诊断;

     2.Meigs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妇科合并症,表现为卵巢良性实体肿瘤合并胸腔积液或腹水,其发病率低,常以胸腹水为首发症状,临床易误诊,由于患者青年女性,应警惕妇科疾病,该患者超声提示卵巢及双侧附件均未见异常,无占位性病变,故可排除此病因诊断;

     3.自身免疫性疾病:浆膜腔积液是结缔组织炎症的常见表现,积液为渗出性,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为主,该患者积液为渗出性但入院查自身抗体及免疫全项均无阳性指征,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症状,故可排除此病因诊断;

     4.结核性积液:多见于胸腔积液合并腹水,积液性质为渗出液,虽然该患者胸、腹水未找到结核杆菌,但临床症状符合结核表现:低热、盗汗、乏力、消瘦,暂可考虑结核性积液引发胸、腹膜炎,进一步培养结核菌,明确此病因诊断,也可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若治疗有效也可明确此病因诊断。

     治疗

     治疗上积极抗感染、利尿等对症综合治疗,酌情四联抗结核治疗。

     预后

     临床上多浆膜腔积液较常见,其病因与积液部位、积液性质、性状以及下肢水肿有一定关系,明确病因诊断是关键,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反复仔细的查体、必要的辅助检查、详细分析化验结果、诊断性的治疗,绝大多数能明确诊断,继而指导治疗,经过对因及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但是,临床对于多浆膜腔积液的基础研究还很缺乏,其病理生理与单浆膜腔积液究竟有何异同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zhaoying@yxj.org.cn

     稿费:100~1000元

     小编微信:zhaoy880805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呼吸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