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的名义告诉你,吸氧要这么吸才对
2017/6/8 医学界呼吸频道

    

     有庞大受众面的影视作品,让每一个镜头都经得起推敲非常有必要。

     作者丨李宏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危重医学科

     来源丨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的热映,让耳鼻喉科专家敏锐地注意到主演阿米尔·汗的“摔跤耳”这一细节,进而感概导演组工作之用心程度(文章链接:《摔跤吧,爸爸》导演太用心,这个医学细节都没放过……)。据报道,阿米尔·汗为了饰演这一角色,也曾经进行了高强度的专业训练,究竟其“摔跤耳”是在此过程中自然形成,还是导演对这一医学专业细节的精益求精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怎样,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特别是有庞大受众面的影视作品,让每一个镜头都经得起推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反观近期国内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虽然涉及医疗的内容不多,但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纰漏:老检察长陈岩石被大风厂工人王文革绑架,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对峙之后,终于被安全解救并紧急送往医院急救。期间,镜头中出现陈岩石平卧在救护车上,经鼻导管吸氧的一幕(图一)。

    

     图一、陈岩石接受鼻导管吸氧治疗,注意导管绕到了头部后方。

     可惜双鼻导管的佩戴方式并不正确:镜头中是绕到脑后,可事实上这样是无法有效固定的,增加了意外脱落的可能性。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在耳后绕一下,收至颌下,在此可以自由调节松紧度(图二)。

    

     图二、正确的双鼻导管佩戴方式

     目前医疗机构广泛使用的双鼻导管吸氧装置是由英国人Wilfred Jones发明的,其雇主英国氧气公司(British Oxygen Company, BOC)于1949年申请下其专利。临床使用过程中,氧气流量一般设置为1-5 L/min,对应提供28-44%的吸入氧浓度(FiO

     图三、普通吸氧面罩

    

     图四、高浓度的储氧面罩

     今天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吸氧方式,其实历史并不久远。吸氧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大约在100年前,也就是1917年才得以广泛应用。做为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一员,吸氧也是健康医疗系统最有效、最安全的药物,发展中国家医院中最常用的治疗。而氧气的提供方式,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为了提供尽可能高的吸入氧浓度,减少氧气的消耗,氧气帐篷(Oxygen Tent)曾经风靡一时。这种将患者整个身体或上半身以帐布相封闭的供氧方式,优势是可以保持合理的温湿度,尽可能高的氧气浓度,以及尽量少的氧气消耗。供氧方式又分为注射法,例如Guy’s Tent,Heidbrink Tent;以及电动气扇,例如Barach-Thurston Tent,Mckesson Tent(图五)。关于不同类型帐篷的氧气流量、氧气浓度及温湿度的关系,也有相应的观察(表一、表二)。

    

     图五、早期经过改良后的氧气帐篷

    

     表一、不同时间点,不同氧气流量下Guy’s 型氧气帐篷中气体的温湿度及氧气浓度

    

     表二、不同时间点,不同氧气流量,不同給氧方式下Heidbrink 型氧气帐篷中气体的温湿度及氧气浓度。

     对于伴有低氧血症的呼吸功能不全患者来说,氧气帐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Poulton E.P. 在其论文中描述,一例2岁大的小女孩因支气管肺炎被置入氧气帐篷中治疗,因为洗澡的需要有时要从帐篷里接出来。而每次清洗结束后,小女孩都会主动爬回帐篷中

     图六、鼻导管的固定方式

    

     图七、鼻导管吸氧的实施方式

     对于不同的鼻导管类型,特定氧气流量相应提供的肺泡内氧气浓度也得到了研究,为今后的氧浓度计算公式提供了试验基础(表三)。

    

     表三、鼻导管吸氧时的氧气流量与氧浓度对应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鼻导管吸氧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因其氧气消耗量大,提供的吸入氧浓度不高,并不被学术界看好,Poulton E.P.直言其在临床治疗中“完全无效”。当时谁又能想到,人类对呼吸生理的认识进步如此之快,呼吸支持设备的发展如此迅猛,几乎同时期负压通气呼吸机已经在逐渐得以使用,并在十到二十年之后达到负压通气的顶峰时代;二十年后正压通气又悄无声息地取代了负压通气沿用至今;五六十年后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经历早期的挫折之后再次卷土重来。进入新世纪,在成功解决加温加湿这一问题之后,高流量鼻导管(HFNC)做为鼻导管吸氧的高级升级版也腾空出世,大有取代相当一部分传统氧疗方式的趋势(图八)

     图八、高流量鼻导管(HFNC)的设备示意图。

     基本氧疗例如鼻导管、面罩等已经普及到第三世界国家最贫穷落后地区,除此之外,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种高级呼吸支持手段也共同构成了如今的繁荣景象。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呼吸支持这一领域人类的知识仍然非常贫瘠,我们需要保持一颗敬畏的心,时刻对现实世界中的面临的各种问题充满好奇,以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断探索,让呼吸支持设备变得更加简便、价廉、安全。

     参考文献

     1.Poulton EP: Oxygen Tents and Nasal Catheter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36, 1(3924):567-571.

     2.Marriott HL: Oxygen Administration by Nasal Catheter.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36, 1(3916):154-157.

     3.Nishimura M: 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in adults. 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2015, 3(1):15.

     征 稿

     点击右侧蓝字可看征稿要求:有才有料快过来!征稿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呼吸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