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约47万人因此丧命,中国尤其严重……
2017/8/11 医学界呼吸频道

     自监测以来,数据一直在飙高,这个问题成功引起了学者的注意!

     图片来源Robert A.Rohde&Richard A.Mull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而3年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新公布的臭氧“江山图”是这样的,瞅瞅你家所在的区域是啥颜色:

    

     2016年全国338个城市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

     这里需要说明下臭氧的安全浓度:国标为160μg/m3(二级标准),允许接触的臭氧安全浓度不超过200μg/m3(略低于0.1ppm,1ppm=2.14mg/m3),而美国标准规定,在0.1ppm浓度下可允许接触8小时。

     而在上图中,不少城市的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已超过这个临界值!

     亦友亦敌

     臭氧(O?)又称为超氧,本身在地球大气中微量存在,是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再与周围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上部或平流层,即大家熟悉的臭氧层,起到保护人类、海洋生物、植被免受过高紫外线侵害的作用,也因此,臭氧层的厚度倍受国际呵护。

     而那些游离在人类生活区域的臭氧,则亦友亦敌了。

    

     对部分人尤其是医护人员而言,臭氧并不陌生,是一种较常见的消毒剂,也用于部分疾病的治疗。

     但其作为消毒剂的机制,就是因为臭氧的强氧化作用,它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发生反应。臭氧进入呼吸道时,很快就能启动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还可引发哮喘、变应性鼻炎等疾病。据美国流行病学统计,每年全球约有47万人是因臭氧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

     超出安全浓度的臭氧可:

     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

     破坏皮肤中的维生素E

     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令人头痛、胸痛、思维能力下降

     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近年来还有研究提示,臭氧浓度还会刺激机体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影响脂质代谢,或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相关。另外在镰状细胞贫血症、脑卒中、心血管疾病领域,也有不少学者作了探索,显示弱相关性,不过在心血管病上,meta分析暂显示相关性证据不足。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项研究提示,接触臭氧浓度每升高0.01ppm,全因死亡率高1.1%(95%CI:1.0-1.2)。

     来源及防控

     对流层中增多的臭氧,主要源于人类活动。汽车尾气,石油冶炼、材料合成等石油化工行业,以及油气燃料动力的火力发电等相关行业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排出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前驱体,在太阳辐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另外,臭氧也存在室内污染源,如影印机、不合格的消毒柜等。

     从臭氧生成的条件看,除了与污染源排放,空气中的臭氧浓度还和光照、温度、湿度、风向等多种因素相关。另外区域传输也影响臭氧浓度。如香港地区的臭氧,据分析70%都来自大陆南部的输送。以上这些因素也导致了臭氧防控的困难。

     据悉,目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已建立了“全国或地区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公众可通过其app或官网查询高浓度臭氧预报预警,减少在臭氧重污染空气中的暴露时间,缓解臭氧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不过目前,我国民众对臭氧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尚未留意到该预警,有待加强。

     数据来源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官网

     【1】Air Pollution in China:Mapping of Concentrations and Sources,PLoS One.2015;10(8)

     【2】Long-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ozone and mortality:a quant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vidence from cohort studies.BMJ Open.2016 Feb 23;6(2)

     【3】Long-Term Ozone Exposure and Mortality.NEJM.2009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呼吸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