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难还是获得诺奖更难?
2015/10/29 医学界消化频道

    

    

     截止2012年,联合国估计全球百岁老人31.7万人,1000个百岁老人才有1个活到110岁(定义为极长寿),极长寿的人仅有317人;截止2014年,历史上共计889人次获得诺贝尔奖,目前在世的还有318人。两者数量吻合,两个极其特殊的群体,有怎样的特征?

     来源:科学网杨永强博客

     作者:杨永强

     难度极大

     想要成为两者任一群体的成员,难度极大,上述数字已经可以反映,目前全球仅有几十个国家有百岁老人,每十万人只有4.4人能活到1百岁,比率最高的是日本,有42.76人。总人数最高的是美国、日本、中国、法国、巴西、意大利、泰国、德国、韩国、英国、西班牙。百岁老人比率最高的是日本、法国、意大利、韩国、泰国、西班牙、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瑞士。

     全球有68个国家诞生过诺奖得主,获奖人数最多的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瑞士、加拿大、日本、奥地利、意大利。前10个国家诺奖人数占总的87.6%,得奖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占总获奖人数22%。

     多因素影响

     两者都受多种因素影响,相同的一点是都被生存环境显著影响。诺贝尔奖获得者多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发达国家,美国占了39.7%。长寿老人比率最高的国家绝大多数也是发达国家,只是部分受国家人口数影响。可以确定的是,得诺奖的人不一定来自发达国家,但发达国家肯定诞生更多的诺奖得主,对于长寿老人也是类似。

     其它因素则几乎完全不同,首先是性别,截止2014年,诺奖得主仅47次授予女性,而7个百岁老人里有6个是女性,两者男女比例几乎相反。影响长寿的因素有:遗传和家族背景;健康状况、饮食和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研究发现百岁老人维他命A和E水平更高,维他命A维持能量代谢、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正常运转,维他命E保持肌肉健康。长寿老人体内红细胞中谷胱甘肽还原酶更高,有更高的催化活性,维持识别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正常发挥。长寿基因FOXO3A变异形式有益于让人类更加长寿,而这种基因变异存在于百岁以上老人体内的情况更加普遍。日本长寿老人比率最高,专家将日本人长寿归结于几点:1 饮食中谷物、鱼类、蔬菜多,有良好的卫生规范;2 低压力的生活方式;3 互助的社区环境,老人得到很好照顾;4 足够运动量,至少常在公园散步;5 精神生活丰富。

     与影响长寿的因素相比,不少诺奖得主生活方式混乱、行为习惯怪异,有些数年沉浸在科研探索中无法自拔,甚至谈不上什么生活方式,因为生活除了科研,没有其它。在这个智商和学历占主导的群体,诺奖得主们可能不需要太多朋友,更喜欢在不计其数的尝试中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思想,那些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不断诞生。

     无法预料

     没有必然性,可能性和偶然性在这两个特殊群体都被无限放大,万事俱备对两者都不适用,没有谁确定知道自己能拿诺奖或是长寿。MisaoOkawa并不知道自己能活到117岁,JiroemonKimura也不知道生命终点就在116岁那年。最年轻的诺奖女性得主MalalaYousafzai当然不知道17岁还是孩子时能拿奖;最年轻的男性得主LawrenceBragg没想过在1915年自己25岁时可以和父亲一起领奖;LeonidHurwicz以为此生不会有诺奖眷顾时,却在90岁高龄得到,只是在第二年便去世;居里夫人也没料到自己一家能组团拿到5次诺奖。

     两者联系

     与当前很多为得诺奖而研究,为长寿而生活的人相比,两个群体的成员都有理性和淡然的处世态度,以至于很多人得知自己获奖或已经长寿时不会显出激动之情,至少不会因此改变原有生活。虽然较长寿的诺奖得主不少,Rita Levi-Montalcini更是享年103岁,同属于诺奖得主和百岁老人成员,但不足以此作为两者必然联系。有意思的是,一些诺贝尔奖得主的发现或许有利于长寿,比如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细胞核重编程技术,被称为细胞“返老还童”技术,科学家将成年人的细胞还原为多能干细胞,使其获得新的增殖、分化能力;2009年诺奖得主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如果端粒缩短,细胞就会老化,引发机体衰老。相反,如果端粒酶活动显著,端粒长度就能得以保持,细胞衰老也将延后。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两个极其特殊的群体,有着相似和不同的特征,都极难达到,那么,长寿难,还是获得诺奖更难?你觉得呢?

     主要数据来源:

     https: //www.nobelprize.or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entenarian?match=zh

     写于2015年3月,后发表于《四川大学报》

     为了给消化科医生带来更多帮助,现征集消化方面相关原创文章,包括临床经验、经典病例、专业知识、操作视频等,也可包括您的行医故事、从医感悟等等,来稿请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至邮箱liushiyi@yxj.org.cn,并注明您的姓名、职称、工作单位以及联系方式等,小编微信choudan110,文章一经发表即有稿酬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消化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