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背后的故事
2016/4/25 医学界消化频道

    

     很早前就想重新整理一下BE的概念,无奈一直没有时间。谁知有天在内镜二班有位老师提出,对BE的概念很模糊,不知道该怎样活检?怎样诊断?所以就再一次激起了我心中的小浪花。本篇文章从病变形态,范围及病理性质多方面了解BE的价值,希望大家会喜欢。以后将会有更多精致的食管文章锦集发表。我是天蓬,我是白光使者。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作者:天蓬&(四川省成都邛崃市可利特专业体检中心)

     在食管的癌变通常分为两种,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占癌率为:90%。而不常见的是腺癌,占癌率为:10%。且有一个特点,发生的部位在食管胃交界处,国内称为:食管远端部腺癌。Barrett食管(又称:巴雷特食管,我个人理解为“特别雷人的疤”)。

     2011年美国胃肠病协会(AGA)BE指南中,强调肠上皮化生是诊断BE的必要条件。

     2011年中国BE指南和2014年英国胃肠病学会(BSG)BE诊治指南均未把肠上皮化生列为诊断必需。

     目前BE的诊断是否必须具备肠上皮化生未得到全世界性的统一。

     白光下的BE

     图A

    

     图B

    

     图C

    

     图D

    

     A:食管胃结合部。

     B:柵状血管和柱状上皮上缘基本一致。蓝色线显示EGJ。

     C:黄色线为SCJ。

     D:SCJ和EGJ不一致,中间斜线的部分为Barrett食管(活检处)。诊断为SSBE。

     靛胭脂碘染下的BE

     图A

    

     图B

    

     图C

    

     图D

    

     A:靛胭脂染色后所见将靛胭脂喷洒到Barrett上皮内,见上皮内凹凸更清楚。

     B:胃黏膜皱襞的上缘。

     C:口侧的复层上皮与柱状上皮的界线更清楚,在柱状上皮内可见被碘染色的复层上皮岛。

     D:NBI下所见在棕色的柱状上皮内的白色复层上皮岛。诊断为LSBE。

     Barrett 分型

     在日本,有胃延伸至食管的连续性柱状上皮被称为Barrett上皮。目前关于Barrett食管的病理学特点比较公认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食管腺导管或食管固有腺体。

     2:含有柱状上皮的扁平上皮岛。

     3:圆柱状上皮下的黏膜肌层双重构造。

     注:在美国,诊断Barrett食管的中心条件是肠上皮化生,但在日本并不强调该条件。

    

    

     SSBE(short segment Barrett esophagus)

     短节段BE:在日本,如果内镜下检查观察到胃食管结合部(EGJ)和黏膜边界(SCJ)不一致,部分为舌状延伸,即可认为是Barrett食管。再根据柱状上皮上移的长度,以3cm内为诊断基础标准。

     注:亚洲人几乎病变表现均为短节段SSBE,而LSBE是少见的。

     LSBE(long segment Barrett esophagus)

     长节段BE:确定EGJ的位置后,观察是否全周性Barrett黏膜长度超过3cm以上,超过3cm以上即可诊断为LSBE。在美国的指南中,只有组织学上证明具有肠上皮化生(IM,杯状细胞)的存在才可以定义为Barrett食管,而与Barrett上皮长度无关。

    

     注:LSBE好发于欧美白色人种,而黑色人种与亚洲人发生率低。

     总结SSBE与LSBE

     关于BE定义中是否要求存在IM,在世界各地不尽相同,部分欧洲和亚洲国家或者地区只要求食管柱状上皮排列,而无需确定杯状细胞(IM)的存在。

     就是这种无法统一的定义导致BE的诊断极其混乱,定义混乱导致诊断混乱,诊断混乱治疗就更混乱。这种只要有食管柱状上皮覆盖鳞状上皮的BE真的有价值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与一听前辈开展了讨论。(其实BE不用想的那么复杂,BE癌变一定是腺癌,而腺癌基本和胃癌是一致的,因为来源于胃黏膜,可能未分化,可能分化型比较复杂,注定BE癌变走的是胃癌的路。世界定义无法统一的情况下,“日本与欧美可以对比为-柱状上皮与IM杯状细胞”而我们国内则更为混乱不堪,国内组织学也无法敢充当带头大哥的角色将其具体的规划,多数三甲医院病理是认为必须确定IM的存在,但基层医院却是见柱状下BE,但是因为病理对BE的认识深度无法结合内镜下的观察未能达到统一的认定,多数医院看见柱状上皮覆盖鳞状上皮后只能含糊的诊断:符合Barrett食管改变)以上是我与一听前辈的讨论总结,如有差错请高手纠正。

     附上一组泛滥的Barrett食管

     患者女,16岁,反酸1月+进行胃镜检查。

    

    

    

     总结:

     像这种类似BE的病变取多少有多少,但是有意义吗?国内只要看到胃黏膜基本就报BE,所以导致BE诊断的价值毫无意义。

     我认为美国之所以要把肠上皮化生(IM)列为诊断首要,是因为肠化是癌前病变的表现之一(萎缩、肠化、异性增生)。而没有伴有的Barrett食管上皮,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最大的意义就是抑酸,PPI治疗!这是我1年来对Barrett的一些浅表理解,如有不对,望咖们及时纠正指导,万分感谢!我是天蓬,我是白光使者。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choudan110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消化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