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疾病在NBI结合放大内镜中的应用及镜下观
2016/7/18 医学界消化频道

    

     了解一下NBI与ME结合在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具体镜下表现。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作者:齐鲁医院 丰丙程

     随着奥林巴斯NBI电子染色内镜专利到期,可预见在最近几年内将会有一大批功能及原理类似的电子染色内镜将会出现,但是由于奥林巴斯内镜市场占有率的垄断位置以及其优越的性能,NBI 迄今还是电子染色内景中应用最广泛的内镜技术。而NBI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手段,其与放大内镜的有机结合极大提高了内镜下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效率。下面就大体了解一下NBI与ME结合在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具体镜下表现。

     正常胃黏膜

     由于胃腔体积大,不同部位的腺体及细微结构组成各不相同,因而镜下表现取决于具体的观察部位。

    

     左图示胃体正常黏膜:集合静脉分布规则(箭头处所示),其腺体呈蜂窝状

     右图为幽门部正常粘膜:腺管呈规则的线状或网络状

     HP感染性胃炎

     胃腔炎症亦因其原本解剖结构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白光下亦可发现部分征象,如粘膜充血/集合静脉模糊甚至消失等。

    

     左图示胃体HP感染性胃炎:集合静脉消失,腺管呈圆形,腺管间隙增大

     右图示胃窦HP感染型胃炎:上皮下毛细血管消失,腺体轻度不规规则(白色箭头所示),部分上皮下毛细血管仍可见(黑色箭头)

     肠上皮化生

     单独NBI观察,肠上皮化生呈现浅蓝色斑块,ME结合NBI进行观察时,粘膜上皮的腺管开口常呈浅蓝色腺管脊状改变

    

     ME-NBI下黏膜腺管开口处可见浅蓝色线条,提示萎缩及肠化。

     腺瘤

     胃内腺瘤多呈隆起型,少数为凹陷型,凹陷型有更高的恶变潜能。镜下多表现为微血管增粗扩张,腺体增生不规则,与周围正常胃黏膜边界清晰。

    

     左图胃体腺瘤(隆起型):局部微血管增粗、扭曲,局限于腺管内

     右图胃窦腺瘤(隆起型):腺管轻度不规则,微血管轻度扩张增粗,局限于腺管内

    

     左图:白光下内镜发现胃窦一1.5*1.5cm大小凹陷性病变

     右图:ME+NBI下可见凹陷处腺管呈卵圆形及圆形;微血管增生/排列成细小网状,边界清晰

     胃部恶性肿瘤

     胃早癌根据组织学分型可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

     有学者认为根据其组织学分型的不同镜下表现亦有特点分化型早癌结构:腺管呈现为不同的乳头状,微血管不规则位于血管内;未分化型早癌:表面腺管消失,微血管呈现螺旋形不规则状。但是并不是每一处病变都有特异性。

     1.分化型(术后病理示:黏膜层IIa期早癌,管状腺癌)

    

     左图:白光下胃窦后壁瘢痕(半年前行EMR)

     右图:抵进观察,瘢痕性改变

    

     左图:显示病变区域表面腺体模糊消失,边界清晰

     右图:腺体结构消失,异型微血管增生:微血管扩张,排列紊乱,呈网格状

     2.未分化型(术后病理示:胃窦粘膜早期胃癌,低分化和印戒细胞癌)

    

     左图:白光下胃窦前壁2.5*3.0cm凹陷性病灶,皱胃粘膜发白隆起

     右图:放大后粘膜充血明显,腺管结构呈鱼鳞状

    

     左图:腺管呈明显鱼鳞状改变

     右图:溃疡周围隆起黏膜内凹陷性病灶可见腺管结构模糊不规则,部分区域可见微血管扩张紊乱

     目前电子染色内镜的应用愈来愈成熟,借助这一有力的武器,消化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会更加游刃有余,本人是消化科初学者,希望能与各位前辈一起致力于消化疾病的诊治,为百姓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自:

     1.消化内镜窄带显像技术临床应用图谱 戈之铮 藤城光弘 左野宁

     2.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朱凌音 李晓波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choudan110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消化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