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与barret食管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2016/11/10 医学界消化频道

    

     反流性食管炎与Barret食管都是消化科常见的食管疾病,对于消化科初学者来说掌握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十分重要的。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作者:齐鲁医院 丰丙程

     首先看一下两者发病上的联系。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表现为食管粘膜的局部缺损;barret食管的定义则有多次改变,从最初的食管鳞状上皮被胃的柱状上皮所取代,到胃的柱状上皮上移3 cm以上或发生肠上皮化生,而目前美国胃肠病学会的定义是:“Barret食管是食管上皮的病变,长度不限,可在内镜下发现,经食管活检证实存在肠上皮化生,并除外贲门肠上皮化生。”Barret食管大多是从长期的反流性食管炎发展而来,也就是说反流性食管炎是Barret食管的“病因”。

     临床表现上的相似与不同

     烧心和反酸是反流性食管炎的最典型的症状,嗳气、胸痛、上腹痛也是反流性食管炎常见的症状,此外还有一些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哮喘、咽部不适、龋齿等。Barret食管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有些患者也会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但是大多症状较轻,原因是Barrett上皮比鳞状上皮更耐受消化性酸的侵袭。

     两者内镜下的不同表现

     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表现为黏膜的缺损,炎症明显,可见皱襞内的炎症表现,根据炎症累计范围制订了洛杉矶分类:A级:黏膜破损长度=<5 mm,并且局限于一条黏膜皱襞内;B级:至少有一处黏膜破损长度>=5 mm,且不相互融合;C级:至少一处有两条黏膜破损相互融合,但不是全周性;D级:融合为全周性的黏膜破损。

    

    

     图A-D依次为反流性食管炎A级到D级白光内镜下表现,红色箭头所指部分为病变区域

     Barret食管内镜下表现为鳞-柱交界的上移,不对称或不规则,橙红色舌状黏膜伸至食管鳞状上皮时,提示可能存在Barret食管,要经活检证实。Barret食管内镜下炎症表现较反流性食管炎轻,但是合并有反流性食管炎时Barret食管可能会被炎症表现掩盖。内镜下Barret食管咳呈全周性(环形)、舌状(与齿状线相连续)、岛行(孤立于齿状线):

    

    

     图A 为全周性Barret食管

     图B为舌状Barret食管图

     C为岛状Barret食管

     两者治疗方式上的异同

     治疗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对于Barret食管的治疗需要更加积极。反流性食管炎与Barret食管保守治疗主要为抑酸剂与胃肠动力调节剂。抑酸药临床上大多以PPI类药物为主,疗程一般为8周,常用的有奥美拉唑20~40 mg/d,8周;兰索拉唑 30 mg/d,对于轻度的反流性食管炎15 mg/d是首选剂量;艾斯奥美拉唑 40 mg/d。促胃动力可以选用西沙比利、吗丁啉等药物。

     由于长期的PPI治疗会带来胃息肉发病增加、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对PPI治疗有效但需要长期服药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抗反流手术是另一种治疗选择,主要是指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

     经内镜的射频治疗和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是长期治疗效果还有待观察。对于Barret食管内镜下治疗除了射频治疗之外,还有光动力疗法,对于伴有高级别上皮瘤变或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在确定无淋巴结转移时可以进行食管切除术。

     参考文献:

     1.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2.2015年WGO胃食管反流病全球指南;

     3.消化内镜诊断图谱 令狐恩强 杨云生;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choudan110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消化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