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烧烤就拉肚子?罪魁祸首可能是它!
2017/5/29 医学界消化频道

    

     警惕急性胃肠炎之“后遗症”——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

     作者丨丰丙程

     来源丨医学界消化频道

     老话常说病从口入,可是话又说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老话那么多,到底该听谁的呢?夏天一到北方汉字的标配除了凉鞋蒲扇大裤衩之外,还有烤串啤酒路边摊,对饮食卫生似乎没有特别重视,觉得无非就是拉肚子,输输液就好了,说不定还能瘦几斤。今天我就要告诉你,再这么恣意妄为,就要摊上大事啦。

     急性胃肠炎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不陌生,一般来说,只要补足液体,防止脱水酌情使用抗生素,一般都可以治愈,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急性肠道感染也有可能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

     什么是PI-IBS

     顾名思义,PI-IBS就是在急性肠道感染后起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的IBS,文献报道大约有6%-17%的IBS患者是在急性胃肠炎后出现的相关症状。罗马标准将其定义为:发生在急性胃肠道感染后快速起病的IBS,患者发病前未达到IBS诊断标准,同时伴有发热、呕吐、腹泻以及大便培养阳性中的两项及两项以上。

     PI-IBS病因及发病机制

     肠道感染几乎会出现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PI-IBS 的出现,说明PI-IBS的发病并不是仅仅由肠道感染一个原因引起,最新的一篇荟萃分析表明所感染病原体的类型、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本身的身体状态都与PI-IBS 的发病密切相关。相较于男性,女性尤其是感染程度较重的女性更容易罹患PI-IBS。同时,抗生素使用史、焦虑、抑郁等因素也会增加PI-IBS的发病风险,还有研究发现PI-IBS具有一定的基因易感性。所以在多种因素的同时作用下,易感人群才会出现PI-IBS,而感染可能只是起病的一个有诱发因素。

     有文献报道,既往12个月内有肠道感染病史的人群罹患IBS的风险是无感染病史人群的4.2倍,大约有3.6%-32%的患者会在急性胃肠炎后3-12个月内出现PI-IBS的典型症状。造成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是细菌、病毒或者是寄生虫,最常见的病原体为弯曲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杆菌。而不同病原体感染所致PI-IBS的风险不尽相同,对于由于原生动物如(阿米巴原虫及结肠小袋虫)以及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有41.9%的患者会在感染后12 个月内出现IBS 的典型症状,细菌感染后出现IBS症状的比例则大约为13.8%,而病毒性胃肠炎中这一比例大约为6.2%。

     目前PI-IBS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探明,可能与急性肠道感染后引起的肠道微生态紊乱以及感染所造成的肠道黏膜屏障破坏、感觉神经高敏感以及肠道肌肉过度收缩有关。

     PI-IBS 的症状以及临床诊断

     对于PI-IBS 的临床表现,与非感染相关IBS并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腹痛、腹胀以及排便习惯和形状的改变。但是与非PI-IBS不同的是,PI-IBS患者中以腹泻型IBS最为多见,混合型次之,而便秘型最少,出现严重腹胀的可能性更大,且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出现更早,症状更重。

     临床上PI-IBS其属于排他性诊断,需与乳糖不耐受、胆汁酸吸收不良(表现为夜间腹泻、粪便量增多)、乳糜泻、憩室炎、热带性口炎性腹泻等多种疾病相鉴别。上述疾病亦可继发于急性肠炎恢复后, 症状与 IBS相似,且易发生重叠,诊断时可通过相关检查进行排除。

     PI-IBS 的治疗及预后

     PI-IBS 的病因相对明确,但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本病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 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以下药物:

     1.美沙拉嗪,有研究显示使用美沙拉嗪可以使PI-IBS 患者的总体症状评分明显下降, 排便次数明显减少,粪便粘稠度改善,腹痛和腹胀明显缓解。

     2. 新型治疗腹泻型 IBS 的药物亦可用于治疗 PI-IBS ,如阿片 κ 受体激动剂阿西马朵林、活性炭吸附剂(AST-120)等,均可明显缓解腹泻型 IBS 患者的症状,改善粪便性状。

     3.抗抑郁药。对于有明显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可以使用包括三环类、5-HT再摄取抑制剂等在内的一系列抗抑郁药物治疗,虽然有研究显示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延长PI-IBD的病程,但是可以明显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

     4.益生菌制剂,益生菌制剂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并增加短链脂肪酸等物质的含量,对IBS症状的缓解也有不错的疗效。

     一般来说PI-IBS 患者的临床症状可随时间的延长逐渐缓解,预后明显优于非 PI-IBS 患者,但是也有研究显示PI-IBS可以持续6年甚至更长。

     综上所述,急性胃肠道感染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要贪图一时口腹之欲而忽视了食品的安全和卫生。吃嘛嘛香,才能身体倍棒,爱护肠道,要从现在做起。

     参考文献:

     1. Uday C Ghoshal and Prabhat Ranjan. 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2.宋 军 侯晓华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现状

     3. Eamonn M.M.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 an Infectious Disease?

     4. Fabiane Klem,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fter

     5. Hong-Yan Qin Infectious Ente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6. Qin HY. Systematic review of animal models of post-infectious/post-inflamma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7. Jianbo Wang. Shihua Lu , Shijie Zhao. Post-infectious and non 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comparative study

     8.K R Neal . Prognosis in post-infectiv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six year follow up study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消化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