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要联合基层实现区域性协同救治
2016/4/22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4月22-24日,第十九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在石家庄隆重召开。会议期间,多位专家解读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相关数据和未来工作方向。

     作者:木小一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63家胸痛中心,仅1家为二级医院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是于2013年9月正式启动的,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负责认证工作。尽管我国胸痛中心起步晚,但发展快。从2013年11月11日开始认证起,两年内共完成7批认证,今年4-7月和8-11月将通过第8和第9批中心的认证(首批基层胸痛中心也将同第9批中心一同通过)。目前注册胸痛中心的医院有303家,通过认证的有63家(其中62家为三级医院,仅1家为二级医院),期望通过两年半的时间,通过认证的中心达到1000家。

     数据显示,在已认证中心,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入门到球囊扩张时间(D to B)也有显著缩短。显著成果的背后,也有很大亟需解决改进的问题。如胸痛中心多集中于大医院,覆盖范围局限,辐射范围有限;胸痛患者通过呼救120进入中心的比例较低。

     未来要联合基层实现区域性协同救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王伟民教授在发布会中称,中国胸痛中心的理想构成是:首先有医院大力支持、全院协同、多学科人员组成和全天候高效救治团队;其次,有持续改进的各项制度、流程和措施,更要有密切合作的院前医疗急救系统;此外,完整的胸痛中心需整合区域化各级医疗资源。因此,由PCI胸痛中心与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共同组成完整的广覆盖胸痛中心从而真正实现区域性协同救治是未来的目标。

     基层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单位的重要构成单元,是胸痛全面救治的重要中间环节,具备胜任接诊或信息沟通与转运工作,能有效承担PCI医院院外的管理患者的任务。

     对不具备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基层医院,胸痛中心认证要满足几个方面,如了解当地医院领导的支持力度和院内协作情况,评估胸痛中心人员的技术实力,了解胸痛中心的硬件、软件的完整性及执行情况,了解胸痛中心的辐射范围,了解区域协同救治的组织能力,了解对STEMI急诊救治流程的执行情况,评估能否胜任安全转运患者到PCI医院和执行情况。

     不合格中心将受黄牌警示

     中国胸痛中心质控工作于2015年底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和中国胸痛中心主导筹备,目前已确认16项指标作为质控工作重点,其中过程指标11项,结果指标3项,结构指标2项。

     如:ACS患者发病到获得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从首次医疗到首份心电图时间、从急救现场或救护车远端传输心电图至胸痛中心、传输心电图至胸痛中心的比例等属于过程指标;30天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30天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属于结果指标;术后用药医嘱内容、术后必要用药医嘱执行率为结构指标。

     质控体系将通过积分定期对胸痛中心进行排名,对不合格中心进行警示甚至黄牌通告。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taoyuquan@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稿费:100~1000

     小编微信:tyq95289672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