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位优秀的医生同行,竟得了心脏病,要移植心脏……
2017/12/19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他说,早在几年前他就开始出现晕倒,只是自己不在意,一直认为是劳累,是低血糖发作。

     作者 |刘好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一年前的今天,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的朋友圈被“好人一生平安”的祈福信息刷屏了,后来得知,他在经历心脏移植手术,生死未卜。

     和他共事一年来从未感觉到他心脏有病,心脏EF值29%?需要心脏移植来挽救生命?这一切听起来是那样的令人难以置信。

     他的笑容总是那样温暖,他工作是那样努力,怎能和扩张型心肌病联系起来?

     然而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看来“愿世界对你温柔以待”的鸡汤在他这里不管用了。死神毫不留情的席卷而来。

     我是如此的愤愤不平:世间有多少人蝇营狗苟,甚至心怀鬼胎,却一生平安,健康自得,而这位医生优秀高尚,却被恶疾缠身,生死难料,这个世界公平何在?

     大概这一次,神明没有缺席,他等到了供体,并且手术顺利。

     一

     这个身上散发着人性光辉的男人,我对他的经历感到好奇,好多次想和他进行一次对话。他给我了一次机会,第一次对我敞开心扉,坦诚告诉了我他面对一切困难和抉择。

     三年前的一天,他带病人去做超声心动图,出于好奇,就给自己做了一个,那张报告单令他诧异,心动图结果:EF值29%,二尖辯中度关闭不全,诊断结果显而易见

     从医这么多年,他已经看过无数张这样的报告单,每次都怀着微茫的希望,想帮患者找到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这张报告不同——是他自己的第一张超声心动图报告。

     在给他做检查时,超生医生一直在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的滚动着鼠标,这是“标准动作”,希望能有意外的发现,能改变诊断结果。然而,事实就摆在那里,无可改变。

     他说,早在几年前他就开始出现晕倒,只是自己不在意,一直认为是劳累,是低血糖发作,他认为这是菜鸟才会出现的症状,休息一下就会好的。因为他们一直很忙,他经常在手术室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工作的时候他精神百倍,一旦走出医院,精疲力竭的感觉立刻就会击中他。

     多少个夜晚,他很晚才回家,孩子和妻子已经睡了,而他精疲力尽的倒在客厅的沙发上。多少个清晨,天还没有亮,他就离家上班去了,他们还没有睡醒。

     休息一下就会好的,他一直这么想。他把检查结果藏了起来,作为一个心外科医生,结合自己的症状,他很清楚这张报告单意味着什么,也许不想让自己的亲人担心,也许他不想给自己增添霉运,也许不想把扩张型心肌病这几个字说出口。

     然而,他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有时一台手术做完,他就会胸闷、咳嗽、乏力、恶心,甚至晚上出现双下肢水肿。又一次晕倒是在早交班时间。他意识到疾病的严重性——他住院了。作为一个医生,他当然了解生病是怎么回事,但如果不亲身经历,就算不上真正的了解,跟坠入爱河和生孩子是一样的。

     从医二十多年来,他第一次亲身体会。他带上了所有病人必须带的塑料手环,穿上了蓝白相间的病号服,住进了自己科室的一间病房。

     二

     多年来,他在这里见过无数个病人,正是在这个房间里,他坐在病人身边解释着最终的诊断和复杂的手术,因为光是打开心脏,心脏停跳这些字眼都会把患者吓得半死,他必须安慰病人,同时告诉他们各种不确定性。

     正是在这个房间里,他祝贺病人痊愈,见证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的幸福。

     正是在这个房间里,他宣布病人死亡,甚至在他精疲力时,曾经渴望过在这张床上好好睡一觉……现在他躺在这张床上很清醒。

     于是乎,一直认为他人生多年来的奋斗即将迎来的人生巅峰即将失去了吗?在他的人生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为之做准备。那些为之奋斗的日日夜夜,那个被他练了几万针的枕头,那些他烂熟于心的心脏解剖学,这些都将离他远去。

     心外科医生,不仅是最好的外科医生,也是我们医院最好的医生,他一直为之骄傲,而现在他觉得一切都好遥远。出院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他决定放手一博,决定做心脏移植手术。

     他很幸运,没有多久就等来了和他配型成功的心脏。

     三

     那个夜晚,他被推进了自己曾日夜奋战的手术室,躺在了曾经给别人做过无数次手术,曾经挽救了无数条性命的手术台,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熟悉,而全麻后的他浑然不知,他把一切交给了命运,交给了上帝,把一切交给了他最信任的领导和同事……

     那个夜晚,心外胸外科无人入眠,大家都在期盼着他平安归来的消息,手术室门口,监护室门口,病房里,大家都在等待着,等待着……无意离开。微信群里时刻有人发送手术进展。六个小时后,他手术成功,被推出手术室。大家终于长出一口气,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落地了!

     他顺利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经过这段难熬的时光,他又重获新生。

     经过三个月的休养,他的身体在一天天强壮起来。不管怎么说,过去几个月至少有一个方面是轻松明快的:他不用去承受心外科医生那种重若千钧的责任,心外科医生真的很辛苦,他若不回去,没人会指责他。因为,如果把心外科看作一份工作的话,那将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而对他来说,是使命的召唤。他觉得这份工作非常神圣。道德责任的引力又把他拉回手术室。

     返回手术台的前一天晚上,他又复习了解剖图谱和手术步骤,睡的也不是那么安稳,第二天,他休假三个月来,头一次换上了那身熟悉的绿色手术衣,他那天做的是瓣膜修复手术,消毒后,他拿起手术刀划开病人的皮肤,慢慢的进行每一个步骤,努力确保毫无遗漏,不犯任何错误。

     他一边进行电凝止血,一边继续切到胸骨,打开胸腔,他看到了那颗跳动的心脏,发着微光,正在召唤着他。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各种手法他并未忘记。他已经又是手术室里那个威风凛凛发号施令的人了。

     手术室里的时间很有趣,不管你是发疯般向前冲,还是稳扎稳打不紧不慢,都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因为全神贯注的工作让时钟的指针失去了意义,等到最后一针缝完,正常的时间突然又开始了,你会开始想,病人什么时候醒来,下个病人什么时候推进来,我今晚什么时候能回家?但不管怎样,都要小心谨慎,来个“一刀准”,没有多余的动作,一切细致精准,井井有条。因为心脏手术必须追求完美,没有宽恕。

     接下来几个星期,他的力量继续回升,操作手术的流畅性也渐回巅峰。手指又找回了曾经的灵活。他为之辛苦奋斗多年的事业,经历了病痛的阻碍之后,似乎又重回迟迟之遥的地方。现在他几乎全负荷的做手术了。

     他还是那么亲切的与病人交流,春风化雨般在病人心中建立信任,真是让我备受鼓舞和欣慰。

     人一旦遭遇顽疾,最容易改变的是价值观,会觉得时间的宝贵,他要把宝贵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他经历了否认——消沉——接受——改变的过程,他觉得不是坏事,因为有的事情会让他重新认识。

     他认为,在生与死的空间中,一定能找到一个舞台,尽可能远离所谓的物质追求,远离微不足道的小事,直达生命的核心,直面生死的抉择与挣扎,在那里,一定能找到超然卓越的存在。

     他说人生来孤独,须得有人同行,谢谢大家的爱,让他勇敢前行。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