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六宗罪”,触目惊心
2016/12/8 医学界肿瘤频道

    

    


     吸烟是一种全世界流行的不良生活习惯。除了引起肺部疾病,它对人体的危害远不可小觑!

     作者:卢晓俊

     编辑:kuku兜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编者按

     近日,北京市控烟暗访检查结果显示:

     ①网吧中42.2%场所发现烟蒂,18.8%场所发现有人员吸烟;

     ②KTV中32.8%发现烟蒂,6.3%发现烟缸;

     ③28.6%写字楼内发现烟蒂,17.3%的旅馆和10%的餐馆发现烟蒂。

    

     一时,烟雾仿佛伴随着雾霾萦绕着整个北京城,让人们苦不堪言。

    

     人们对吸烟的控诉声竟这样响亮,那么,一根小小的烟蒂究竟能给人造成多大危害?我们用最直观的方式说话!(注:以下内容可能会引起读者不适,请酌情观看。)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吸烟有害健康”是世界公认的一则常识,那么烟草究竟能给人们带来多大的危害?仅仅是让肺“变黑”这么简单吗?让我们来看下文。

     吸烟是一种全世界流行的不良生活习惯,是呼吸系统和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时,烟雾中的烟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进入人体,对呼吸道、心血管、胃肠、神经系统和肝、肾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长期吸烟不仅可以导致肺癌,还可能导致舌癌、喉癌、食道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

    

     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

     一、呼吸系统

     烟草燃烧的烟雾通过呼吸道吸收入肺,进而通过全身循环到达各器官,因此吸烟与呼吸系统 疾病关系密切。

    

     1.吸烟与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的主要诱因之一。烟雾中氢氰酸和丙烯醛可破坏支气管黏膜上的纤毛,削弱纤毛排痰和排除异物的功能,降低呼吸道的防御能力,有助于慢支及COPD发病。

     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黏膜纤毛受损、变短,黏膜下腺体增生、肥大,黏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这样一方面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另一方面容易阻塞肺细支气管,影响肺功能。肺功能检查显示,吸烟者呼吸道阻塞,肺顺应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降低及动脉血氧分压均下降,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

     肺健康研究发现停止吸烟是最好的、也可能是唯一的维持和改善早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方法[1]。吸烟对女性肺功能的影响较男性更为明显[2]

     2.吸烟与哮喘[3]

     香烟为非特异性刺激物,吸烟诱发哮喘,主要取决于烟中所含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多种有害成分。尼古丁作用于植物神经,可刺激迷走神经而引起支气管痉挛;焦油可引起支气管黏膜上皮的增生和变异;氢氰酸损害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及其纤毛,使支气管黏膜分泌黏液增多,气道阻力增加,减弱肺的净化功能和纤秀活动能力,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痉挛。

     所以,吸烟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支气管痉挛,从而诱发哮喘发病。研究认为,烟草烟雾是导致哮喘的一个重要的触发因素,并能加重哮喘儿童临床症状。被动吸烟可导致儿童肺功能下降和气道高反应性,可使哮喘患儿最大呼气流速(PEFR)下降、哮喘症状增多及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增加,与每天被动吸烟的时间有关。因此,防止被动吸烟对哮喘患儿的健康非常重要[4]

     3.吸烟与肺癌

     研究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烟雾中的尼古丁、苯并芘、亚硝胺和少量放射性元素钋等均有致癌作用,特别易诱发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5]

     停止吸烟减少了患鳞癌和腺癌的风险,但是对小细胞肺癌无明显影响[6]。长期吸烟会刺激咽喉和气管黏膜,引起吸烟者多痰、多咳和慢性气管炎等常见病,使支气管和肺泡壁失去弹性,通气功能下降。

     吸烟可降低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削弱机体对肿瘤细胞生长的监视、杀伤和清除功能,同时吸烟可引起病人肺细胞中的DNA以较高的速度发举变异。这些都增加了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吸烟量与肺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而且吸烟的年龄越小,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4.吸烟与肺结核

     吸烟促进结核病的发生和活动。吸烟刺激咽喉、气管和肺,诱发咳嗽,破坏支气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纤毛,降低呼吸系统防卫能力,易致呼吸道感染。吸烟时有意识地深吸气也给结核菌进入机体打开了方便之门,局部抵抗力的降低致使结核菌感染及发病机会增高,更有可能使病灶进展扩散。

     患了肺结核后仍继续吸烟,其咳嗽、咳痰、咯血症状就会在原来的病变基础上加重,而且咳嗽引起的肺内压增加,使血管容易发生破裂而出现咳血甚至大咯血,从而危及生命。吸烟可延误结核病的发现和诊断。吸烟者伴有的咳嗽、咳痰常常掩盖了肺结核初期的临床症状,易使肺结核病表现的呼吸系统症状被归为吸烟所致而未能及时就诊,延误结核病的发现和诊断[7]

     二、消化系统

    

     1.胃肠道

     吸烟引起血管收缩,抑制胰液、胆汁的分泌,同时引起胆汁的返流,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 消化吸收障碍。烟草中的烟碱可降低幽门括约肌的肌张力,使胆汁易于返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因子,容易引发慢性炎症和溃疡,并延迟原有溃疡面的愈合。吸烟还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和食道炎等多种消化道疾病,增加长期吸烟者患胰腺癌的概率。

     此外,吸烟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易造成返流性食管炎。吸烟者在夜间分泌的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质比不吸烟者要多59%~92%,这会增加胃病的发病率。一个每天吸15~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概率比不吸烟的人高4倍。

     2.肝脏

     烟草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需经肝脏解毒,因此吸烟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肝脏功能。

     研究发现,吸烟能加快原发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目前认为,烟草中含有大量可能有肝毒性的物质,包括尼古丁,这些物质激活细胞因子,包括IL-1、IL-6、 lL-13、TNF-α及纤维形成的中间产物,诱发一连串潜在的组织纤维化方面的病原反应,包括全身炎症、血栓形成和过氧化等。

     吸烟不仅可以增加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的炎症程度,加快肝纤维化进程,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还加重酒精对肝脏的致病影响,促进肝硬化患者失代偿的发生,可诱发肝癌,尤其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吸烟,其患肝癌的可能性是普通不吸烟者的120倍。

     3.胰腺

     吸烟是目前确定的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8]。烟草中的致癌物被吸入后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胰腺,非活动性的致癌物 前体变为活动性的致癌物,分泌后进入胆汁,然后反射性地从胆管到达胰腺导管。

     另外,吸烟可使血液脂质水平升高,同时抑制胰液、胆汁的分泌,增加患胰腺癌的危险性。有报道表明[9],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胰腺癌的发生风险逐渐上升,每天吸烟大于20支的人群患胰腺癌发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6倍。

     三、心血管系统

    

     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 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

     吸烟对心血管系统有慢性损伤作用,烟雾中的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被吸入肺后,迅速弥散到血液中进入体内循环。尼古丁直接作用于血管运动中枢,并刺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引起末梢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速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升高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而产生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

     一氧化碳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系统,损害血管内皮完整性,增加血管壁通透性,促进动脉壁粥样斑块的形成并使之加剧[10];一氧化碳还与血红蛋白竞争性结合,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导致或加重组织器官缺氧,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黏滞度增高。

     此外,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吸烟还可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使PGI2生成减少,血栓素A2相对增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以上这些都可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由于心肌缺氧,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室颤动阈值下降,所以,有冠心病的吸烟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高。

     四、口腔及咽喉部

    

     烟草的烟雾通过口腔吸食,烟雾中的致癌物质刺激所接触到的组织使其容易发生癌变。在中国吸烟可显著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同时口腔癌的发病风险随着吸烟年份或每天吸烟量的增加显著增加[11]

     五、眼睛

    

    一对双胞胎姐妹。B每天吸半包烟达14年之久。她的姐姐A从未吸烟。

     烟草燃烧的烟雾对眼睛有刺激性,可使眼结膜充血、泪液分泌增多。科学研究发现,吸烟正成为危害眼睛健康的大敌,老年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眼病等均与吸烟有关。这可能是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改变血液黏度,使血小板聚集性升高,容易形成血栓,引起眼部血管病变,视网膜血管病变[12]。烟草中的脂质过氧化物、重金属物质在晶状体内的富集都造成了对晶状体的损害。

     六、男性生殖系统

    

     已经证明,尼古丁有降低性激素分泌和杀伤精子的作用,可使精子数量减少,形态异常和活 力下降,减少受孕机会[13]。吸烟还可造成睾丸功能的损伤、男子性功能减退和性功能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症。

     读罢全文,请提醒您身边的烟友,请勿在公众场合吸烟!

     参考文献:

     [1]Anthonisen NR, Connett JE, Kiley JP, et al. Effects of smok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use of an inhaled anticholinergic bronchodilator on the rate of decline of FEV1: the Lung Health Study[J]. JAMA,1994(19);272:1497-1505.

     [2] Prescott E, Bjerg AM, Andersen PK, et al. Gender difference in smoking effects on lung function and risk of hospitalization for COPD: results from a Danish longitudinal population study[J]. Eur Respir J. 1997;10:822-827.

     [3] 王雯,庄冉.吸烟与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J].中华哮喘杂志,2012,6(1):59-62.

     [4] Goodwin RD.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and the epidemic of asthma in children: the role of cigarette use[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ogy, 2007, 98:447-454.

     [5]王冬梅,李为民,李静,等.吸烟与肺癌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3): 229-233.

     [6] Khuder SA,Dayal HH, Mutgi AB et al .Effect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major histological types of lung cancer in men[J]. Lung Cencer,1998;22(1):15-21.

     [7]许光辉,赵柳婵,张慧民.吸烟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现代医院,2016,16(3):320-322.

     [8]阴蒙蒙,马臣,刘曙正,等.吸烟与胰腺癌发生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肿瘤,2014, 23(3):200-204.

     [9] Kuzmickiene I, Everatt R, Virviciute D, et al. Smoking and other risk factors for pancreatic cancer: A cohort study in men in Lithuania [J]. Cancer Epidemiology,2013,37(2):133-139.

     [10]Kornowski R. Impact of smoking o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nd remodeling asdetermined by intravascular ultrasonic imaging[J]. Am J Cardiol 1999;83:443-445.

     [11]饶远生,郭永丽,黄育北.中国人群吸烟与口腔癌关系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4, 21(10):505-510.

     [12] Solberg Y, Rosner M, Belkin M.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igarrette smoking and ocular disease. Surv Ophthalmol, 1998, 42:535-547.

     [13] 武俊青,高尔生.吸烟对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2006,26(12):745-753.

     投稿请发邮件至 yangxinyuan@yxj.org.cn

     投稿类型:肿瘤科临床经验,知识总结,医学科普,行医感悟等。

     编辑微信y64688723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肿瘤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