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新闻媒体的10条简易路径
2015/4/6 传媒1号

     点击上方蓝字“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订阅

     几个月之前,《经济学人》的“商学院专栏”标签栏改为:“商学院更擅长分析颠覆性创新而不是处理它”。听起来有些熟悉哈,我认为,媒体学院与运作也同此理。

     大部分媒体现在都挣扎于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这已不足为奇。作为一个有15年采访经历的记者,我为报刊写下过许多不同类型的文章,也见证了互联网发展对我们这一行业的强大冲击。最让我震惊的是,事实上现在这个时代却能为公众提供更好更多,因而也更便宜的新闻。我认为,采用几条基本可靠的运行模式,新闻还是大有光明前景的。

     虽然《纽约时报》的“创新”以及其他新闻媒体研究者已经有了许多应对良策,但我还要在此向各位推荐10条简单易操作的方法,这些方法将使新闻媒体更为有效且更灵活。警告:并非所有新闻媒体人员都会欢迎这些改变,但这些方法将会产生更好的产品且费用更省。

     1减少新闻的重复

     这世界上有些海量的未开发新闻,我曾经说过,如果有足够的钱和精力,这个国家的大部分报纸都要扩版5倍才行。但新闻报道反映的是从众心理,每个人都想做自己独有的关于安吉丽娜·朱莉、最新IPHONE,以及查理周刊事件后续的新闻。如果我运行一家媒体的新闻编辑部,我会使用“助理媒体”来处理这类新闻,而让编辑部的专业新闻记者们去做原创性报道,即“有附加值的”报道。

     《华盛顿邮报》前执行总编,现为《Politico》杂志总编,他曾说过:“我在《华盛顿邮报》时,最让我抓狂的是记者们对我说,我们要在报道这个新闻时有自己的观点和独特的版本。但这个世界不需要你关于这个新闻的独特版本。除非你的版本是完全独一无二的——除非这个版本包括了所有方方面面最优秀的元素——所以我的意思是,你自己对于这一新闻的独特版本是不必要的浪费时间,浪费编辑部的预算。我们要你做的是还没有被人发现的新闻,而不是已经发现的,因为无论你供职于《纽约时报》还是《华盛顿邮报》还是《华尔街日报》,你只要有真正重要的新闻,总能找到自己读者的。”

     2停止过度编辑

     我曾在好几家媒体工作过,经历了大量的编辑工作。当然,编辑的眼光是值得信赖的也是必需的,如果这篇文章确实需要认真编辑,那么,照做就是了。但是,我经常性遇到的问题是一些无关紧要鸡毛蒜皮的小问题,而且,大部分问题是要求编辑把自己的稿子保留得完整些,文章发得大一些。所以,我觉得编校应该取消!因为时间就是钱,而钱总是短缺的。如果我运行一家媒体,我会以边际成本对边际收益来审看编辑这道程序。真的有必要使用昂贵的人力成本来使文章好那么一点点吗?

     3现场不必要的细节可以减省

     为了采集新闻而出差是费时费钱的,当然,通常是必需的。但有时却不必如此。我认为有必要为成本收益考虑而减少出差。如果记者可以通过电话采访而达到同样效果,如果只是为了描述一翻大楼外墙或是天空落日的颜色,有什么必要费时耗力出差旅行呢?

     4合作与分享

     如果你需要去很远的地方报道一个新闻,为什么不和当地媒体合作分享此事呢?媒体竞争已经太20世纪了。同理,如果发生了一条重要新闻,为何不让当地媒体为你采写,而非要派遣你的记者坐上长途飞机前往?我在《得克萨斯论坛报》时,我们就曾经接到过国家级媒体要求采访当地重大新闻的合作单子,比如胡德堡枪击案以及化肥厂爆炸案。我们拥有大量有才华的实习生,通常都很叫得应。这样一来,每个人不都是受益者了吗?

     5更多关注无名记者

     我这么说有些像《纽约时报》和《华盛顿时报》互换记者游戏。我曾在得克萨斯工作,现在到了加利福尼亚,我认识许多出类拔萃的记者,他们唯一的不足就是不曾为全国性大媒体惠眼识珠。只需多加关注,你就可以在东海岸,在中央媒体圈外围,发现许多更好,当然也更便宜的记者。这样做的额外红利是:可以弥补人种以及性别的不平衡问题。

     6更多使用自由职业者

     新闻机构的财政运行中,最奇怪的是体制内人员成本和自由职业的不平衡。我在离开《得克萨斯论坛报》后也做过一段自由职业者,在我看来,自由职业维持生计不那么容易。就一家媒体机构而言,除非裁员,否则人力成本是一项相当庞大的开支。这是一个套利交易时代,是对才能购买的好时代。一个理性的新闻媒体市场一定会缩小体制内人力与自由职业之间的差距。

     7重新考虑文字编辑和校对职位

     文字编辑和校对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令人尊重的职业。但无庸分说的是,成本收益问题却在这两个职业上日益严峻。用普通编辑来替代校对难道真的行不通?作者自己难道不应该文责自负?如果他们自己都无法让事实准确,那为什么还要用他的文章?

     8改进网络版文章配置

     有时候,我的麻烦在于很难找到某新闻媒体发表在网页上的某篇文章。这篇文章被淹没了。当然,读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以及社交媒体来找到它——不过,既然是篇好文章,为什么要让它淹没在汪洋大海里?一个好点子就可能让读者有更多渠道在同一网址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章,比如多多增加主题页面。我想搜索一篇关于西海岸能源、环境的文章,我搜到的是《俄勒冈人》,而不是《西雅图时报》,为什么?就因为《俄勒冈人》开设了一个“环境”专题页面,而《西雅图时报》没有。

     9更好地使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工具

     微博是个市场化工具,非常棒。输入(时间)所需极少,而输出(涨粉)效率极高。只需5秒钟就可发一条文章链接。但即便是今天,也并非所有的记者编辑都发了足够的微博。我有一个与此相关的点子,报纸可以通过创建微博的二级目录来改进发行。你看,连我都经常在盼着《华尔街日报》在能源方面,或是《西雅图时报》在环境方面的新微博。可就是常常失望。

     10像初创者一样思考

     我工作过的最有效率最有创新活力的新闻媒体就是现在刚刚5岁的《得克萨斯论坛报》,那里的编辑动作飞快而思维极其敏捷,原创性新闻极多,部门性的协作受到极大的鼓励,报纸的内容经常被转载在得克萨斯其他媒体甚至《纽约时报》上。那是因为初创媒体经不起浪费。如果始终以这样的精神状态进行下去,假以时日,它必定成为一个伟大的媒体。

     本文来源:传媒评论

     作者:凯特·加尔布瑞斯(《得克萨斯论坛报》总编)译者:文敏(浙江传媒研究院高级编辑)

    

    


     诞生于2008年5月,是中国传媒大学同香港凤凰卫视联合创办的高等教育学院

     香港凤凰卫视与中国传媒大学强强联合

     领先的电视节目咨询、研发、制作机构

     唯一的中外电视节目交流交易平台搭建者

     专业的广播电视台整体培训方案提供商

     公众平台微信号:zcfhxy

     投稿及商务合作微信号:guanyuci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