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新媒体”被市场追捧,传统“竹简媒体”该如何复兴
2015/6/15 传媒1号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传媒1号”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艾瑞克脑子里不断浮现出一个场景,思绪不断穿越到那个久远的大汉,那个竹简衰落纸张兴起的时代。如果那个时候有媒体的话,是不是也会如今天一般,传统竹简媒体面对来势汹汹的纸质新媒体一筹莫展,然后也如今天这般苦思复兴转型之策呢?

     有些东西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纸张取代了竹简龟甲,网络取代纸媒,在艾瑞克看来其实是必然的,完全没有去复兴纸媒的必要。正如维基百科出现之后,大英百科全书OVER掉了一样,明明有一种更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为什么一定要去固守一个落后的模式呢?就如开头艾瑞克举得例子一样,如果大汉的时候就有媒体,会不会也有人带着满满的情怀去要复兴竹简龟甲呢?

     而且事实上传统纸媒的没落与新媒体的出现,也没什么直接关联,完全是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几天一家杂志找我约稿,在写完稿子之后,艾瑞克和编辑两人想了好几个劲爆的标题,可以很自然的点出文章的主旨,然而最终杂志社的领导选了一个中规中矩毫无个性的名字。传统纸媒脱胎于官办媒体,在做每一件事发每一篇稿子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领导高不高兴,做什么事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的媒体注定是要被市场淘汰掉的。

     都说传统纸媒是内容为王,然而事实上,传统纸媒的内容很久以前就已经死掉了。随便翻开市场上的报纸杂志,通篇都是各种医院保健品和其他一些奇奇怪怪的广告,通篇内容都是各种软文,剩下的全是特邀作者的稿子。艾瑞克曾经买过一份报纸,那是我一生中买过为数不多的几份报纸中的一份。买那份报纸不是因为它的内容特别好,而是因为它特别厚,只要三块钱有将近七八张,我买来是垫在地上坐的。那份报纸上几乎全是广告,没有一点有营养的内容。

     但是如果你要说传统纸媒不重视内容这也不对,只是方法方向上搞错了。传统纸媒对于稿件的重视的点在于稳妥,而不在于内容,这个体现在传统纸媒多数喜欢用一些已成名作者的稿子,或者自家编辑的稿子,因为版面实在有限,很少会取用外部的投稿。

     媒体也要做广告和宣传

     传统纸媒销量锐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宣传上面不到位,我们似乎从来没有看到过传统纸媒做过什么广告。传统纸媒带着浓浓的“媒体思维”和“精英主义”,从心里一直认为自己干的就是媒体的事情,认识自己就该是被全民皆知的,自己的每一份杂志和报纸就是一次宣传,为什么还要去做广告,身段摆得太高了未必是好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做一个问卷调查,看看年轻人能够说出几个传统纸媒的名字,自己所在的城市有哪些报纸,可以去哪预订,价格是多少,几乎没有一个年轻人能够回答上来。传统纸媒带着官方背景,本身的销量其实水份很大的,很多地方媒体的报纸杂志都是靠摊派的方式拉动业绩,从来没有思考过该如何去做好市场。这一类传统纸媒从根上说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了。

     传统纸媒的转型,老罗有一句很形象的话,叫强制拆迁,异地重建。这就好像数码相机取代了胶片式相机一样,网媒取代纸媒是必然的结果,无论是从体制、渠道、时效、内容发布的量方面来比较,纸媒都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更何况前面就说过,传统纸媒一直引以为傲的“精英内容”其实早就没有了。

    

     传统媒体精英人群的集体出走

     其实有一个很有趣的事实,那就是所有的当红新媒体人,其实都是传统媒体出身。目前几乎所有活跃的新媒体红人,都是资深的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他们带着十几年的媒体经验成功的转型成为了新媒体人。

     《创业家》杂志的牛文文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前总编辑;和老罗分家的申音也是《中国企业家》杂志出来的;同样还有虎嗅网的创始人李岷也是从那出来的; 《罗辑思维》的老罗是2008年从中央电视台辞职的,之后成为了一名自由媒体人;目前当红的微信公号《一条》的创始人是《外滩画报》的前总编徐沪生;吴晓波是资深财经媒体人,《激荡三十年》的作者,“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钛媒体的创始人赵何娟是资深财经媒体人等等。

     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新媒体,所有的新媒体人几乎都是传统媒体的从业者,他们只是利用了一个更灵活的新渠道,去创造了一个新的品牌而已。他们只是把传统媒体认为不靠谱的事情做出来了,然后做的还不错,于是传统媒体从看不懂变成了不知道怎么看。

     传统纸媒要扔掉“精英意识”

     传统纸媒很多其实没有真正的网络部门的,最多就是一个微信管理员而已,从来没有真正把网络放到一个战略的位置上。艾瑞克在另一篇文章里曾经提到过一个观点,传统企业对于互联网是战略上重视而战术上轻视的,这种观念不改变是很难转型成功的。

     绝大多数传统纸媒已经退化成为了一个体制机关的状态,靠着各种摊派任务过日子,本身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这类传统纸媒其实一点也不担心转型,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过,都是靠着自家兄弟给饭吃,只要摊派不停止他们就能一直活下去。事实上这类传统纸媒一点存在的价值都没有,所以为他们操心未来是没有意义的。

     去掉一些靠给饭吃混日子的传统纸媒,还有一些传统纸媒是有理想的,真正的有情怀的想要转型拥抱市场的。对于这一类传统纸媒,在转型一开始,就要有纸媒死掉的心理准备。用另一形象的话来说,转型是作死,不转型是等死,但是作死可以有重生,等死只有见上帝一条路了。

     网络媒体是互联网最早的一批从业者,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全国各地每个城市几乎都有一两个当红的本地门户或者社区。传统纸媒转型无非两条路,一条是体制内孵化,倾斜一切资源去培养几个网媒的项目;或者是放下过去“精英主义”的身段,与当地网媒合作,将过去平行的两类媒体进行融合,对于没有互联网经验的传统纸媒来说,与网媒合作是条不错的路子。

     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纸媒的衰落是个必然的结果,传统纸媒在转型的时候,着眼点不该放在复兴纸媒上,更多的应该是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和打造互联网品牌上。未来报纸和杂志更多的可能会变成一个小众产业,像胶片产业一样,成为一些精英人群的游戏。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的一样,随着竹简作为信息载体的时代过去,竹简从一个大众化的产品,变成了文人墨客之间送礼往来的收藏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