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同性恋议题的误区
2015/6/28 传媒1号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传媒1号”

     作者 | 阿强 同性恋亲友会执行主任

     当前,我国媒体对同性恋群体的误解、偏见、歧视报道屡见不鲜。几天前,广州一家同性恋会所被查,《中国青年报》以“广州查获大型同性恋淫乱会所,多是白领教师”为题报道。今年1月,南方卫视的《城事特搜》节目连续三晚对同性恋议题进行报道,该节目制作方利用交友软件,谎称与一位男同“约会”,骗取对方赴约后,南方卫视未经当事人同意,对“约会”对象进行偷拍,稍做处理即作为报道内容在公共电视台播出。节目组还在网上约一名男性性工作者(Money boy ),谎称要向其购性服务,对方赴约后,记者对其进行偷拍,并制作成内容播出。报道引发一些同性恋者的极度不满。

     在美国,对同性恋者的歧视也往往引起社会公众的批评反击。 Dr. Laura Show 的主播劳拉曾因发表反对同性恋的广播谈话,引起网民发起了名为禁止劳拉(stopdrlaura.com)的在线活动,说服派拉蒙电视台放弃与劳拉博士签订的节目转播权,同时,同性恋者给数百家赞助商打电话,要求他们不要赞助拉劳的节目。

     笔者利用搜索引擎统计了2013年3月有关“同性恋”关键词的报道,其中境外报道57条,高频词是:“同志平权”、“同性婚姻”、“美高院审理同性恋法律”,国内有关同性恋的报道25条,高频词是:“同性恋犯罪”、“艾滋病”等。目前,国内媒体在同性恋议题的报道中,常常存在以下误区:

     一、用猎奇手段对同性恋议题进行渲染报道

     同性恋作为少数人群,由于长期遭受偏见和歧视,大多数不愿表明身份。这使得人们对同性恋的了解有限,有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开始对同性恋者的私生活进行暗访,在报道中也极力呈现出同性恋者生活多么不堪。现代社会,利用交友软件交友或约会,在异性恋群体比比皆是。但《城事特搜》节目以同性恋使用交友软件为切入点并得出结论,称交友软件让同性恋感染艾滋病上升,节目中主持人多次使用“滥交”等带有主观道德评判的词汇描述同性恋者,该节目在渲染男同是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气氛下,让人很容易把采访对象与某种疾病、“个人生活混乱”等产生联想。这样的报道加深公众对同性恋群体的偏见。

     二、个人行为群体担责

     媒体在报道同性恋新闻时,常会在标题中加上“同性恋”一词,如一位男子敲诈钱财,如果该男子性倾向刚好是同性恋,编辑常把标题起为“一名同性恋男子敲诈”,广州的一家媒体,几年前有一条新闻标题是:“两名同性恋男子街头打架”。个体行为不端,被冠上了特定的群体,让人觉得所有同性恋者都品行不正。一个同性恋者的个人行为,常常需要整个群体为其“买单”。读者因为不了解同性恋,看完这样的新闻,常会得出“同性恋都这德行”的结论。你从不会看到两个异性恋打架,会出现“两个异性恋男子街头打架”这样的新闻标题,公众更不会看到异性恋男子打架,得出“异性恋都不是好东西”的结论。

     三、对同性恋进行污名化报道

     日前广州一家同性恋会所被查,中国青年报直接在标题中加上“淫乱”一词,实际上该会所就是会员制的交友场所,不排除有会员在会所里发生性行为。这样的场所,在异性恋群体并不少见。笔者查询了关于东莞扫黄的新闻,即便异性性服务做成了产业,标题里也没有“淫乱”二字,而到了同性恋的会所,就毫不客气的加上“淫乱”一词,这强化人们对同性恋的想象,认为同性恋者就是放纵的,不检点的。

     在关于同性恋新闻再现时,“同性恋”中的“恋”字,常常被忽略,这群人的情感生活部分被拿掉,只呈现性的部分,好像同性恋就是一群性爱机器,以符合公众对同性恋“性乱”的刻板想象,而这一刻板印象本身也是媒体长期建构出来的。有些媒体甚至把同性恋等同于艾滋病呈现。

     四、媒体报道应避免异性恋中心主义

     同性恋者只是性倾向与大多数人不同,并非道德不端,更不是个人选择(性倾向是无法选择的)。大众媒体应当多传播常识,减少公众的偏见和歧视,而非建构偏见。

     在美国,因抗议“纽约邮报”对HIV/AIDS的偏见报道而成立的GLAAD(Gay & Lesbian Alliance Against Defamation中文译作:同性恋者反诋毁联盟)1985年正式成立,这是美国知名的全国性反歧视组织。近30年来,GLAAD一直致力于促进媒体和影视行业对同性恋者及相关事件的公正、包容和客观的报道。2011年,笔者有幸到GLAAD参观学习,GLAAD专门制作了同性恋议题报道手册,供媒体参考,现在很多电影公司会把涉及到同性恋内容的文本送给GLAAD提意见,以免犯错误。

     媒体在报道同性恋议题时应当看到,同性恋者是一个立体的人,除了关注这一群体的健康问题,还应当关注同性恋者的尊严,家庭和社会接纳,平等权益等,报道用词应避免异性恋中心主义,用异性恋的模式来套同性恋的生活。

     结语

     媒体在报道同性恋新闻时,常常戴着有色眼镜,很多媒体人本身就对同性恋不了解,甚至有偏见,媒体又喜欢把自己比作公器,在同性恋的报道中,一些媒体人常常夹带私货,把个人想象和偏见放在报道内容中,其实是另一种“以权谋私”。

     对同性恋议题报道所存在的问题,既是我国媒体伦理问题、还涉及到受访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也是传播中缺乏健康知识和医疗专业知识问题。媒体人只有做到更加专业,才能少犯错误。要想更客观地报道同性恋内容,媒体人还需要放下偏见和傲慢,学会平视和尊重,回到人性、理性的层面看待报道对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学院立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