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百万粉丝的我们15个不是好魅力野兽 | 搞搞真人秀
2015/7/8 传媒1号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传媒1号”

     作者 | 搞不死的案内人

     本文为学院专栏作者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由腾讯视频推出的大型生活实验真人秀节目《我们15个》,自6月23日直播上线、6月29日东方卫视开始播出精华版以来,已经整整一周多了。昨天,腾讯官方公布了开播首周数据,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时代,你说好、我说好、他说好,都不如数据说好。一直不敢正式动笔写“15个”,就是怕像我买股票一样,被朋友们奉做股市明灯,而现在数据出来了,我终于敢动笔写一写了!(我第一次投资股市是06年,大致6000点入市,去年5月清盘割肉;上一次投资股市是5.25,请各位自行脑补!)

     以下数据均来自官方:

     一、 首轮成绩单出炉,总流量破亿、日均流量760万

     根据官方的说法“对于一档互联网自制节目来说,打造跨度如此之大的24小时直播节目,充满了勇气和诚意。对不沾半点‘星光’的全素人真人秀《我们15个》来说,大多数的投入,都花在了制作本身。”这是探索,也是冒险。这是一场考验浮躁的现代人能否回归初心、重构价值的“超凡实验”。

     二、 释放“伴随式效应” 高粘度、高互动、高关注成节目亮点

     “从数据表现来看,直播数据更加具有实验意义。直播版日播放量508万,直播日在线用户238万,人均观看时长为41.6分钟,如此高的用户粘度成为亮点。作为一档365天24小时在线直播的节目,每个时段平顶之上都在发生不同的故事,而平顶之外的人都可以观看直播获得不同的感受。据统计,午间、傍晚和22点前后是直播人数的三大峰值点,即使从凌晨到黎明,仍然有不少网友在线。”

     “这种随时随地的观看,让网友们产生了一些‘15个’就在身边的亲近。《我们15个》开辟了多种打开方式,包括PC端、腾讯视频客户端、独立APP以及腾讯加东方卫视播出的日播或周播精华版,移动端和PC端的占比为23:77。尤为值得一提的是,APP用户的日活跃度高达87%。而且除了粘度高之外,节目播出也表现了极强的互动性:日均评论弹幕数16.5万,饭团发帖量超过1.5万条。”

     三、 纷为“互联网先锋试验”勇气点赞 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也考验着观众的耐性

     “因为它的实验性,习惯了强情节快节奏的真人秀模式的观众,并非都能适应这种“慢”的风格,以至于收获了两极化的评价。有网友表示:‘实验性质的设定固然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过于松散的结构和不够明确的任务,也令人摸不着头脑。’此外,作为“十万里挑一”的15个居民,他们目前还未能足够呈现作为优秀选手的惊喜感,以至于有网友吐槽:‘一年很短,想创造理想家园的话,你们可长点心吧!’”

     腾讯的第一份官方周报既有数据又引用了网友和专家观点,没有自卖自夸、也没有“点评”对手!当然,作为一档“抄都没法抄”的节目,目前,15个确实没有对手。而追看了一周的节目再看到这份数据的时候,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13年春天那一个多月漫长的煎熬。

     单论模式,15个没有金钥匙

     2012年底的MIPCOM论坛,当时的主题是“Social TV”,当时一档由德国ohmTV研发的《I want to have a million friends》引起了国内某制作公司的注意,在这档节目的官方网站上,标注着“Winner of the Content 360 MIPTV Cross Media Festival”,大致的节目介绍呢,翻译过来就是“节目中,10名参赛者将被隔离45天,仅仅通过网络和社交网站要交尽可能多的朋友。节目探讨了传统意义上的朋友和虚拟世界中的朋友的概念。为了赢得九万欧元的奖金,每位参赛者将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来结交朋友,增加自己微博的粉丝。”

     2013年的春天,我个人则有幸参加了该公司和腾讯视频的一个月内部研发工作。作为对商业机密的尊重,我无意多谈该节目的核心内幕,只是作为一个学互联网出身的电视人,当时这档节目确实让我非常兴奋。因为早在2006年的某届中国站长大会上,我曾经问过当时还不那么重量级的周鸿祎先生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待电视和互联网的结合?”当时周先生的回复是“我不懂电视,我没有兴趣,我无法回答。”当然,同样的问题我当时的台领导给我的也是类似的回答,只是“电视”换成了“互联网”。8年之后,我想周先生和我当时的领导如果看看小米、乐视,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呢?当然,某个领域做到极致,并不会妨碍这两位前辈的成功,这又是另一说了。

     那一个月中,我的兴奋应该是大于这个项目中的所有人,模式手册上的每一句话都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如痴如醉。“电视的未来,TV3.0。”“近距离观察友情这个概念在新数字时代的进化。”“数字一代社交方式的改变。”“数字时代的朋友是什么?”“我们交友的价值观是否正在改变?”“数字还是质量更令人渴望?”……一个月的时光飞逝,碍于体制和我所在的职位,我想应该没有人记住我,这个项目最终也并没有落地。

     2015年4月2日,C21国际模式大奖(International Format Awards)于MIPFormats开幕之夜举行,多档优质节目获奖。此前,天津卫视节目《百万粉丝》入围“最佳多平台模式奖”,而该奖最终被ITVSGE发行的《The Secret Life of Students》夺得。两年,我第一次离自己梦寐以求的节目那么近,两年再多那么几个月,直到“15个”开播,我才发现,我离自己梦寐以求的节目那么远。

     《百万粉丝》也好《我们15个》也罢,特别是“15个”,从模式而言,并没有含着金钥匙。作为先驱者,“粉丝”看起来是冲到了沙滩上,而后发的“15”个,会冲向何方呢?

    

     台网互动、社交电视,是不是伪命题?

     2014年,同样还有一档节目令我眼前一亮,那就是《女神的新衣》,不但是提出了台网互动的概念,还披上了T2O的新衣,而这件新衣是否足够漂亮,又是否足够保暖?在电视行业的晚秋,单看数据,“新衣”无疑又是另一个“粉丝”,但电视行业对于新概念的渴求,并不妨碍“新衣”第二季卷土重来。电视行业在洗牌,既包括内容制造者、还包括技术与平台。至少现阶段,台网互动、社交电视还是伪命题。传统广电的单项网络用户除了换台、还能怎样?是的,腾讯TV摇一摇、酷云“声音识别”、微博“雷达”、乐视智能电视、各种盒子……无一不在从技术层面,终端层面试图打破电视技术的瓶颈。但实际效果如何呢?在我看来,除了春晚的“摇红包”,其他的台网互动、社交电视试验,在用户体验上!在实际数据上!都是失败的。有人群问题、有技术问题、也有方法问题,这些在我之前的一篇专栏中有聊过,这里就不再浪费一次大家的时间了。

     当然,互联网时代看的是什么?是概念,是未来。随着人群的更替、技术的革新、方法的打通,我是坚信台网互动、社交电视这个命题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从“粉丝”“新衣”“15个”一个都不放过的原因。

     社交电视的未来在哪里?

     很大的一个问题,说一句看起来像是收了腾讯红包的话,社交电视的未来,从“15个”开始。这不是在开玩笑,请允许我现在就分析给各位看官:

     1、 几乎无法超越的技术壁垒

     腾讯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吗?腾讯是一家技术领先的互联网公司。一个“人造”的平顶,120个“机位”、7*24小时不间断直播、6路信号网友自由选择……我曾经和节目的宣传兄弟开玩笑,现在会员是128一季,我愿意交1280,能否提供任意线路任意时间实时观看和回看?哥们笑了笑,不解释。其实我也知道不可能,120路信号先不说直播传输带宽,光是视频内容储存,需要多少容量?反正我数学不好,我不会去算,算出来我也没钱搞。云计算一下,大概100万个这样的我付费,看看能不能覆盖掉成本吧,哈哈哈。但即便是现在的技术指标,有几家公司、哪个团队能熟练的保持系统的稳定?

     2、 独一无二的社交基因

     如果说腾讯是中国最具社交基因的互联网公司,我想应该没人反对,虽然腾讯也一直希望更加多元,也正在更加多元,但“社交属性”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腾讯的灵魂。虽然“15个”用的是独立APP,并没有过多的依赖QQ、微信,但是腾讯的社交属性和经验决定了这款产品的“参与感”。腾讯官方引用的网友点评我就不再引用了,举一个例子“拯救奶牛大作战”。居民们的小伙伴奶牛姐姐生病了,怎么办?当然不是找蓝翔!网友们!我们!你!我!平顶的第16位居民发挥能量的时候到了,集齐足够的能量瓶,医生就回来为奶牛治病。与其说官方宣传的伴随感是节目的亮点,在我看来,类似的“参与感”,才是真正吸引用户的地方。

     在这里我还想说一个小插曲,原APP里本来在分类第一页有网友加油排行榜,直播开始没几天,一哥们竟然充了2万块,然后把自己的用户名改成了广告……然后,那个哥们不见了,然后,这个界面折叠了……哈哈哈!

     3、 比PGC还PGC的UGC

     这句话比较拗口,UGC,当年某视频门户的王牌,当然,合并后还在打,而墙外的某网也一直在主打。遗憾的是,中国的UGC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上过台面,稍微好一点,马上被资本、平台收编。而接下来的一年,15个将是中国最大的UGC内容IP,这15为“居民”以及他们的替任者,将为全球粉丝创造365天的UGC内容,而这个UGC的品质,将超越一切现有PGC。Why?2亿成本在那啊!

     未来的社交电视在哪里?我做一个猜想!谁搭一个超级舞台、超级强大的UGC内容就会在那儿!又八卦一下,据说某卫视正在加紧和自家视频平台研发一档全直播、全“UGC”内容节目,8月底上档!我也只是听说,不能多说……

     如果说过去几年还只是视频网站在概念上侵蚀电视台,那么今年就是视频网站正面进击电视台的一年。制作费1亿起的“15个”,巨资买来版权准备落地的“老大哥”,还有一大波自制内容……在这些自制内容中,除了“15个”,另一个让我关注的就是《魅力野兽》,why?如果一直看我的专栏,会发现我最开始写了大量的关于相亲节目的内容,关注“魅力”,不单单因为我有相亲节目情结,更多的是这档节目的本身。

    

     模式上:特效化妆抓住了好的视频内容的第一个关键词“形式感”,或者说视觉冲击。一个绿巨人和性感小野猫谈在闹市约会,会是什么感觉?一个绿巨人和一只性感小野猫、一只猫头鹰、一只大胸小白兔在闹市争风吃醋,会是什么感觉?当然,在形式感的背后,还藏着节目组的相亲伦理——“如果你不知道恋人的长相,你将作何选择?”当然,节目中男女嘉宾的收入、背景、也不再是相亲的第一要素,这个逻辑、是对《非诚勿扰》们赤裸裸的颠覆,也是对当下男女婚恋价值观的颠覆。当一切“物质因素”抛弃后,男女双方真的就是靠着感觉在相亲了!那么!相亲、婚姻能凭感觉吗?

     技术上:特效化妆的技术不想多说,据说是好莱坞团队。我更想了解的是节目组是如何通过大数据对男女嘉宾进行匹配的?这一点貌似从第一个故事中看不太出来,而据我了解、节目的原模式是有涉及的。“大数据”对全行业的颠覆是很恐怖的,前几天看到一个招聘APP打出的概念,所有求职者招聘机构只需认真的做一份资料,数据库就会匹配最合适的选择。据说这个APP融了1000万,说实话我也想做一个类似的APP服务电视人、服务视频内容制造者们……因为!这就是科技对人类的颠覆!如果未来人类相亲都用大数据,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奇妙?与其说“野兽”是一档创新视频内容,不如说“魅力”是一场人类未来的相亲科技实验。这样说来,“野兽”其实是“15个”的相亲垂直版吗?哈哈哈,这个就要看未来导演组如何落地了。

     叙事上:叙事永远是视频内容的核心。节目的导演组在这一块下了不少功夫,因为户外相亲比起棚内比如“非诚”,最怕的就是节奏冗长,视觉的创新让我至少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挺兴奋、挺好奇。当然,再次回看的时候,还是觉得讲故事这个事情,一百个导演有一百种方法,作为一个已经满脑子想着互联网的电视人,就没必要在叙事上去吹毛求疵了。

     “魅力”的未来,导演组如何利用好腾讯强大的科技后盾、深厚的社交基因,如何把形式和内容再做到更极致。我想这个才是决定这档节目能否“以小博大”的关键吧。

    

     “搞好人际沟通是一切关系的前提”、“睡觉翻身有时比人生翻身还难”、“挖掘自我第一步是挖个厕所”、“自尊心不能当饭吃,大米能”、“洗澡时间越长朋友越少”、“人分两种,中看的和中用的”……截止目前,刘富华已经获得了424098个加油瓶,相信一个月后,15个的成员们,拥有“百万粉丝”应该不是目标而是起点吧?《我们15个》,为真正的社交电视添了一把好柴、未来怎么走?电视团队如何和互联网团队合作?电视台如何与互联网融合?9年前思考的问题,终于随着“15个”的开播逐渐清晰……未来,我能否成为这个浪潮中的一个不被人忘记的像素呢?且行!且学!且思考!私人微信Global-Media,转发及探讨请联络!

     稿子的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由于过去一个月我就亏了我过去8年股市亏损总额,我又割肉了!上次割肉是去年这个时候,然后中国股市就果断从2000点站上了我这次入市时的5000点,如果明天股市上涨,请各位给我私发个红包吧!谢谢!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