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经典】传媒人:换种方式和这个世界聊聊(一)
2015/9/15 传媒1号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传媒1号”

     作者 | 赵跃

     本文为学院专栏作者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人们往往急于前行,却忘了来时的路。

     此前,传媒1号编辑部发起了一个“致敬经典——与传媒大师对话”的专题投稿,主要是面对当前的传媒现状,以及热播的电视节目,重读传媒经典文献,以期获得传媒人冷静的思考以及继续前行的动力。没想到反响如此强烈,一时间稿件纷至沓来,而且,才华横溢、富有哲思者不乏其中。在这样一个喧嚣的世界里,有多少人还能够返璞归真,沉下心来回归经典?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高屋建瓴,与大师进行灵魂沟通?

     当传媒大师重返电视,真正的业界大咖走进新媒体,当尼尔·波兹曼遭遇到《爸爸去哪儿》,当斯特林成为了《中国好声音》的观众,当赫伯特·马尔库塞对话传媒人,当斯图尔特·霍尔看到了传媒1号……他们是捶胸顿足感叹时代变迁?还是为自己能预知未来而欣然点头?这一切都太美妙了!

    

     【导读】

     著名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说:“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传媒人如何决胜于未来?美国作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Whole new mind : mov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he conceptual age)中提到,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右脑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不再是力量。而且,未来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唯有拥有右脑时代的6大全新思维能力: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即“三感三力”,才能于决胜于未来。

     或许,作为一个传媒人,应该换种方式和这个世界聊聊。

     传媒人:换种方式和这个世界聊聊(一)

     全球读者推崇这本《全新思维》,完全过誉了,其实这本书的营养价值相当于一碗鸡汤。当然,只是人家老美逼格高,广告策划学得好,一碗鸡汤竟然喝出了海参汤的味道,甚至扯上了决胜未来的能力。如果你是传媒从业者,应该看看,该学的不仅是人家写的什么东西,而是人家怎么把一篇1000字能说明白的鸡汤小品,卖出了海参的品相和价格。是,忽悠的好。鸡汤这玩意儿,不喝不行,喝多了吧,然并卵,最后的心态只能是“忽悠,接着忽悠”。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篇鸡汤好像就是教我们怎么忽悠和反忽悠的。仔细想想,提高情商和学着忽悠也差不多。

    

     1、“情商重要性之我见”

     工作上转变思维、生活上提高情商有多重要,如果咱们论证他的重要性,无非就是什么“情商低,毁人生、毁爱情、毁事业、毁家庭”,再举几个耸人听闻的例子,听的人会觉得“靠,情商低,太可怕”“我好像也这样,艹,怎么办”。人家平克不介,他会嘲笑你,“小儿科,太low了”。人家会从“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科技进步,社会分工,制造业发展”开始,再引用生物科学在大脑研究方面的最新发现,论证感性思维的重要性。不明觉厉,其实真的是那么回事吗?估计他自己也弄不明白,反正就是挺牛B的样子。忽悠全世界,逼格不得高点?

     他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社会长期被一种过于简单和重分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所统治,使得这个时代到处都是“知识工人”,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某些工种将在强大的技术力量面前逐渐弱化和消失。律师、会计师、软件工程师,以往父母期待我们长大以后从事的职业,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主要的原因大致就是自动化的盛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低端工作廉价外包给发展中国家(敢情这意思提高情商是发达国家的事情,亚非拉人民不需要)。

     未来该走向何方,作者认为将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的思维的人,然后科学论证一番,“左脑”统治的逻辑、线性、计算能力为主的“信息时代”即将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以创意、共情、模式识别、娱乐感和意义追寻等“右脑”能力为主导的“概念时代”。

     说这么一堆,无非就是告诉大家: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提高情商,这是时代的需要。“智商、逻辑思维在以后物质丰富世界不吃香了,以后需要的创造力不在办公室,不在工厂,而在灵魂和心灵深处,是概念的、感性的。”

     真尼玛冠冕堂皇,用平克自己的话来解读自己的这些论证,是充满“设计感”和“想象力”的,是“欢乐感”“故事感”极强的。伴随了一点演说家的“鼓动”。咱们姑且不去考证这些所谓的科学分析站不站得住脚,只说“情商重要性之我见”的命题议论文,人家写得真是逼格极高。

     2、“骗走他的奶酪”

     《全新思维》提出的“高感性、高概念”的右脑思维,虽然无非是一些老生常谈的素养,但从内容到写作方式,对传媒业等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者确实有很大的启发,而且人家的那套说辞更生动形象。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所以我们说人情商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时代也在随着人们情商的变化而变化着。因为高情商代表着更多的创造性和不确定性,这也是作者能够忽悠到更多人的原因所在。说白了还是市场有需求,没有变化的社会就没有希望,我们都不希望社会发展成日本那样吧。

    

     为什么我们强调情商的重要性,《全新思维》认为未来是一个概念胜于产品,创新胜于重复,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转变的时代。我觉得是意淫,其实现实中根本没有物质和精神的根本对立,概念和产品也是永远相伴的。笔者认为强调“高感性”背后其实是产业和精神的危机。说白了就是理性化和自动化的传统社会分工,让利益分配变得固化。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守着奶酪的人觉得生活无聊而没有希望。而吃不到奶酪的人因为得不到而觉得没有希望。怎么办?想方设法转换思维。也就是通过“高感性”打通利益壁垒,通过高情商来忽悠彼此,目的是偷取“奶酪”,让利益流通,让社会重获希望,从而保持发展的原活力。其实这就是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利益驱动力。因为他的成本实在是很低,只要提高情商就行了。

     有点跑偏,不说这么沉重。什么转型、创新、变革。说到底不还是情商这点事。一句话,想变得富有吗?想更多人爱上你吗?想拥有幸福吗?想去掏富人的腰包吗?赶紧提高情商吧!

     3、变得“挑剔”和“讲究”

     提高情商第一招:让“设计”成为习惯。

     鸡汤为什么越来越令人反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道理听了太多,最后发现然并卵,就像最近陷入“光绪讲话”门的于丹大师,骨头馊了,鸡汤早晚熬不下去。所以好的鸡汤不是叫出来的,应该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全新思维》这点做的就很好。

     “设计”与“策划”,不是设计师、媒体人的专属。而是改变生活的一种习惯和技能。而好的设计师、媒体人,一定是细节“设计”的爱好者。是善于发现细节力量的“艺术家”。道理很简单,长时间面对千篇一律的家具和厨房,谁都会受不了,谁不希望我们的世界有更多的色彩和刺激呢?

    

     媒体人更应该明白设计思维对于提高关注度和改变舆论导向的重要性。比如美国大选中演讲台背景的设计,习大大吃包子的设计,或者金马奖上蔡康永对于林志玲拥抱的设计等,都会有意无意的改变公众人物的形象。而这带来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所以,设计的力量无处不在,对于生活的影响或简单直接,或潜移默化。

     《全新思维》建议我们可以多多订阅一些设计类、艺术类杂志,经常去逛逛博物馆、798之类的。其实大可不必这么装逼,设计感是一种思维习惯的养成,简言之,就是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想一想,有没有更新奇、更有趣、更令人兴奋的方式。比如今天要怎样搭配衣服等。

     首先做个对生活“挑剔”和“讲究”的人吧。不是说让你的逼格诡异到让身边人敬而远之,更不是刻薄执拗让朋友唾弃。而是选择让你愉快的东西,而不是被潮流和别人的意见所左右。永远不要让物质的重要性超越你的家庭、朋友和你自己的精神。

     当你准备搭配衣服,选择那些让你自己觉得舒服的,不会轻易过时又历久弥新的设计。不要再听别人的忽悠,你可以迷恋某些品牌但不能失去自我品鉴的能力。如果你准备装饰你的家,请尝试亲力亲为,从壁纸的选择到家具的选购,你会在个人喜好和流行风格中找到自己的感觉。不懂没有关系,只要你肯学习,途径有很多。如果你计划一趟旅行,请抛弃旅行团,提前研究攻略,设计专属于你自己的路线。可能会有麻烦,但实践自己的设计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吗?你还可以研究拍照的方法,怎么拍出不一样风格的照片,从而培养并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艺术喜好。对身边的细节“挑剔”,对生活的品味“讲究”,这是可以立马实践的东西,你现在就可以设计你朋友圈的订阅分享和图片风格,它会使你的形象加分,当然,也可能减分。

     (未完待续)

     【后记】

     传媒人究竟应该用怎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聊聊?当然,仅仅靠变得“挑剔”和“讲究”远远是不够的。或许,正如作者在下篇中所言,李开复之前有过一句名言:要想成功,最好远离文艺青年。现在看来,这句话实在太傻叉。难道把大家培养成情商极低的机器人,才能创造财富?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或者从来都不存在,这个世界是属于商人的,也是属于艺术家的,但归根到底,还是属于艺术家的。传媒人应该像个艺术家一样“通感”,应该像对待女人一样对待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还在继续,思想怎能断流?!下半篇将于周四发布,敬请期待!)

     作者简介:

     赵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硕士,现为北京互联网评论中心舆情分析师,自由撰稿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不代表传媒1号观点,如有异议,欢迎来稿探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