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真相:致年轻记者的50句行话
2015/11/2 传媒1号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传媒1号”

     来源丨财经记者圈

     导读:

     50句行话,句句值得思考。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塞缪尔·弗里德曼自己三十年新闻写作与新闻教育之经验,写了《媒体的真相:致年轻记者》一书,透视媒体运作内幕,揭示金牌记者成功秘诀。

    

    

     尤其目前媒体巨大变化,新闻行业和新闻记者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弗里德曼以他新奇的观念和激动人心的故事,为已经或即将踏入新闻行业的人们提供了睿智的指导和美妙的灵感。

     已逝著名记者戴维·哈伯斯塔姆说:这本书充满了新闻业的必备知识和对新闻价值的坚定信仰,是新闻记者入门完美之作。

     下面是《媒体的真相:致年轻记者》中50句精华行话和精彩序言:

     1.不要认为新闻正在远离我们。传送媒介从纸张变成电脑,记者被重新命名为内容提供者。受欢迎的出版物会流行,真人秀会兴旺,但是好奇心、充满活力的研究、敏锐的分析和雅致的文风是绝不会过时的。如果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它们越稀有,这些特性越弥足珍惜。

     2.当前新闻的不景气也赶走了那些不准备把新闻当做职业的人。如果你们是新闻事业的真正信仰者,如果这是你们一生的工作,那么就没有什么能改变你们的想法。甚至在新闻最萧条的阶段,你们也仍能发现富有活力的迹象。

     3.埃及人把Thoth当做写作之神,魔术之神,时间之神和月亮之神。我则把他当做新闻之神。他代表着新闻界和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使命。Thoth在观察、交谈、分析和评价,这也是新闻记者从事的工作。由于Thoth掌管着命运,他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无误。如果他做不到,宇宙就不能正常运转。如果我们新闻记者做不到客观公正和准确无误,民主制度就将遭受重创。

     4.我不怕把新闻行业当作道德的职业,也不怕用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不怕听起来天真和忧伤。任何不是因为相信新闻是道德职业而从事这行的人,都不如直接去炒外汇或去制造橙剂(一种有毒除草剂)。你们的职业生涯中肯定有许多不如意,但你们最初的理想会像指路明灯一样,不停息地照射,永不熄灭。

     5.这年头,报纸上的新闻都是一堆事实的大杂烩。宣传、谎言、猜疑、线索、恐惧混杂在一起。选择和整理这些新闻在民主国家是一件神圣的事。因为报纸是民主制度的《圣经》,人们根据报纸决定自己的行为。它是大多数人要读的严肃的书,是他们每天都要读的唯一的书。

     6.当然,在21世纪,报纸已越来越少,读报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李普曼所主张的新闻的作用。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在当前数字化和全球化世界的喧嚣和混乱中,在事实和观点的混淆中,在信息和娱乐的模糊中,在从启迪到鼓吹的转变中,我们新闻工作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必不可少。

     7.作为见证人、观察者和讲述者,为了发展和完善这些梳理和提炼的技术,就要承担独立思考的责任,就要避开常规思考和流行的教条观点。我们欢迎人世间的纷繁复杂,并把它梳理得富有逻辑性和富于风格。所有这些锻炼了我们的头脑,使我们的精神升华。

     8.当你看到那种有深度、客观的新闻时,你的脉搏会情不自禁地加快,会受到极大的震动,更不要说由你亲自去采写这种新闻了。你又一次感受到新闻所具有的原始的冲击力。

     9.最有价值的是要有想象力、精神和勇气来充分探索事物的复杂性。要把成见搁置一旁,要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要相信还有另一种角度。重点在于要看到事物的复杂性,准备面对严酷的现实;要敢于打破常规,寻找隐藏的事物。

     10.没有激情、好奇心、独立精神和社会使命感,就没有报道,就不能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进入冲突与喧嚣的真实世界。

     11.新闻事业是“上帝的职业”,因为没有其他工作能不断提醒它的从业者,不断对人类的恶善愚蠢和无尽的弱点予以关注。无论是采访国会还是镇委会,扬基队还是少年棒球联合会,好莱坞还是中学音乐剧,我们都在探究、理解驱动这个世界的本质力量。

     12.化学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每个实体,不管是我们使用的键盘,我们坐的椅子,还是照亮我们书桌的灯,最后都可归为列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成分——铁、氢或者钠等。我相信,作为新闻记者,我们探求的是人性周期表。每个生命,不管是著名的还是无名的,都包含基本的感情:爱或恨,雄心或懒惰,愉快或失望。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来发现它们。

     13.没有任何报道像这种探索那样激动人心和需要技能。我肯定,像你一样,我被训练成只相信能被观察到和可定量的东西。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如果你的母亲说她爱你,你要去核实一下。”

     14.一个伟大的记者必须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

     15.人们能够接受并愿意接受的是交谈而不是连珠炮般地提问。人们需要的是用人的直觉来切入问题,显示同情。我常问的两个问题之一就是,“那使你感觉怎样?”(另外一个问题是,“然后发生了什么?”哈伯斯塔姆曾说,他最喜欢问的问题是,“我还应该跟谁谈?”)

     16.出于本性,有技巧的采访者都是独自工作的。你不能像一个医学院学生在手术室观察一位优秀的外科医生那样观察一个人的工作。

     17.如果你让我做出选择,我还是喜欢写不出名的人,而不愿写名人。当我在聚会中或在编辑室和新闻工作者在一起时,如果我偶然碰到他们中间和我一样报道同一事件的记者时,我就感到好像自己做错了事一样。

     18.伟大的新闻记者绝不会只停留在阅读报章杂志、收集新闻材料和收听新闻报道上,而会在文学、电影和爵士乐等伟大艺术中寻找养分和催化剂。

     19.我心中的价值体系是过去那个时代的产物。新闻记者是忠实信息的经纪人,要勤勉地报道新闻。为了准确,要对事实进行核实,要不带偏见和党派意识地写作。

     20.在新闻界,我只相信那些穿着磨损的鞋的人,这是进行调查的证明,显示了一个记者的事业心。伟大的新闻来自性格乖戾者、偶像破坏者、持不同政见者、个人主义者,他们坚持追求使他们着迷和使他们愤怒的东西,正所谓脚上带泥,才能留下印迹。

     21.汤姆·沃尔夫曾把新闻记者比做“手拿杯子等待点滴施舍的乞丐”。 我认为,他讽刺的不是整个新闻业,而是我们期待一经请求就能让受访者毫不讳言,坦城地告诉自己想获得的信息,而且是只通过一次简单的采访来实现消息来源的披露和坦白的趋向。这意味着,你不能期待只通过短暂的相会,就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我一般不相信这样的采访对象,他有一大套精心修饰的喋喋不休的话等着我。

     22.你可以主要依靠语言交流,但大部分的报道,特别是做人物访谈时,还要多观察。当你观察一个人做事时,你必然会捕捉到他身上一些真实的东西。在1966年的Esquire上,GayTalese对爵士歌王Frank Sinatra的描写——《辛纳屈感冒了》被认为是叙述性非小说的最精致的作品之一。尽管辛纳屈从未允许特立斯对他进行采访,但采访实际上还是在进行。要是一些不出色的记者就会就此停步了,把他们对辛纳屈无效的追逐当成文章的主题。但这次的采访者是特立斯,他不断地努力,不放过任何机会。当辛纳屈在录音室录音时,在拉斯韦加斯狂欢作乐时,与他的女儿闲谈时,演电影时,特立斯就在旁观察、倾听。通过细节的积累,特立斯对复杂的人物辛纳屈——一个举止粗鲁的人、艺术家、溺爱的父亲、氏族的酋长做了多层面的描述。

     23.你在做采访时,要运用你的全部感官。我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迪克·布拉德,常常派他的学生去纽约烹制汤的厨房采访。当他们传回报道时,他仅凭一个理由就惩罚了他们,因为这些报道提到了贫困、慈善、肮脏的衣服、无光泽的头发和哭泣的孩子,却没有写有关汤的内容。他向他们喊道:“你们要去吃饭!你们要去喝汤!”[仅照字面理解这句话,就令一个学生Craig Laban成为了 《费城调查者报》 (Philadelphia Inquirer)获奖的餐馆评论家]。

     24.坚信新闻工作不仅仅是迎合偏见是需要勇气的。让你的观点与现实发生冲突,也是需要勇气的。用专业知识承担责任,用你自身来证明新闻工作者不只是建立一个网站,说自己是个新闻记者,也同样是需要勇气的。

     25.要成为有道德的新闻记者,你必须永葆仁慈之心。新闻是关于沟通情感的,而不是拒情感于千里之外。在一些罕见和超常的情况下,新闻是要突破障碍的,这障碍就是艺术界人士所说的“第四面墙”。如果你不能成为人,那么你就不太可能成为记者。

     26.如果你们研究过越南战争,那么你可能看到过一张这样的照片:一个越南女孩赤身裸体哭嚎着跑在一条路上。那个小女孩是美军凝固汽油弹袭击的牺牲品。这个痛苦的被烧灼的女孩的照片并没有在美国起到深化反战的作用,倒是使美联社的摄影记者黄幼公(Nick Ut)获得了普利策奖。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黄幼公拍完那个名叫潘金淑(KimPhuc)的小女孩之后,他把小女孩带上了一辆小公共汽车,命令那辆汽车去一家医院,并在那里恳求大夫立即进行治疗。直到潘金淑上了手术台,黄幼公才回到美联社的办公室去冲洗照片。潘金淑在28年之后的一个仪式上对英国女皇谈到了黄幼公:“他救了我的命。”我应当在这里加上一句:他也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27.另一张摄于1993年的照片拍的是苏丹的饥荒。照片抓拍到了正走向救济所的一个瘦弱、蹒跚的孩子跌倒的瞬间,孩子的身后是一只秃鹫。像黄幼公一样,拍这张照片的自由撰稿人凯文·卡特(Kevin Carter )吸引了公众舆论对这一图片形象的兴趣。卡特也像黄幼公一样,获得了普利策奖。不过他没有像黄幼公那样拯救照片中的主角。卡特在英国《卫报》 的一位同事David Beresford回忆当时质问他的情形:“你为这孩子做了什么?”卡特回答说:“我什么都没做,那里有成千上万那样的孩子。”(卡特的确说过他赶走了那只秃鹫,还说他拍完照片后哭了几个小时。)在获得普利策奖后不到4个月,卡特自杀了。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一个自杀者的确切想法,但事后许多卡特过去的同事不断回忆着他作为新闻记者失去人性的那一天。

     28.911之后,凯丽·谢里登把关于消防局乐队的文章写成一本书“风笛兄弟”:“在悲剧时代,界限变得模糊。关于如何保持人性,我给年轻记者的最佳忠告是顺其自然。观察,不张扬,尽力帮助别人,但不要把这些当作头等大事。设身处地想一下,别忘了带纸巾。”

     29.一个记者必须永远对职业、价值观和读者(或者听众和观众)负责。集团内的忠诚或甚至仅仅是亲密关系,一定不要变成你的内部审查体制。一旦那样,你们的友谊和家族关系就会变得紧张甚至破裂。候选人、亲信、走卒都可能称你为背后捅刀的人。正如新闻业具有的那种无情的社会性,在这方面你不得不准备去适应特殊的孤独状态。

     30.在公正和平衡的界限内,记者总在分析,主观判断选择轶事、引语和细节。

     31.从不同角度显示自己的好奇心和本能,所写的东西才能流传下来。比如为肯尼迪挖墓的人。

     32.最可信的报道是最原始的报道,你眼睛看的、耳朵听的、感官获得的。不管你是否有抢先报道,你都必须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这个世界。

     33.正如动物能在互相间问到恐惧和性欲的味道,你的采访对象也能在记者身上闻到弱点的味道。

     34.在数字时代,技术本身是利弊参半的东西。我清楚地知道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的用处,我自己也常常使用。一些最好的调查性报道就是依靠复杂的电脑数据进行分析。但是,你必须懂得技术只是一个工具,它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一把“双刃剑”而已。如果技术被不加选择地使用,那它只能是另一个陷阱,另一个对懒惰的诱惑。

     35.Nexis(一个可搜索的专用数据库系统)也有查不到东西的历史,Google也有涉及不到的领域。网上报道的悠闲安逸是诱人的,同时也是危险的。在博客、论坛和日益发展的媒体批评领域,我看到一种报道版本,它避开了与人的接触和第一手的观察,这不仅对报道造成了不便,而且让你对原有的观念产生了困惑与质疑。更危险的是,当你在电脑空间进行研究时,你进入了一种憎恨编辑洞察力的文化。

     36.抢眼的主题被大量和重复地报道,99%的记者在采访1%的新闻……我把电视、电影、计算机图表这种渗透性的视觉文化当作敌人,是它们使语言成为形象的继子。

     37.新闻特写把微观和宏观联系起来,把个人和公共经验与中心话题相联系。不仅应有趣,还要富于启迪、有力。

     38.只有不自信的作家,才想要像他的采访对象那样丰满和富有戏剧性;只有不自信的作家,才禁不住向读者强调他自己的感受;只有不自信的作家,才不能舒缓地引导读者从故事中顿悟,而使读者认为是靠他才感受到的。

     39.让故事本身说话。如果你抓住一个形容词,就杀了它。

     40.新闻不是一个高收益低风险的行业。

     41.新闻工作者为自己,也是为公众工作。我们销售的是美好的珍贵的东西,是人性世界中最深刻最巧妙的演绎。

     42.令你恐惧的事就是你必须去做的事。一条铁律就是,过几年就要跳出自己习惯的轨迹,抛弃习以为常,你要反抗的正是自己的止步不前。

     43.你要管理自己的职业,你要尝试让你的全部雄心和渴望符合市场和谋生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苦是你不应该吃的。

     44.新闻是一项用每一篇新的报道证明你自己、更新你自己的事业。有时,记者最大的挫折就在于你不知道自己是否产生了影响……

     45.一个出名的编辑说,在我们这个行业,赞扬是昙花一现的。盖·特立斯说,我们应该对意见不一致的人更加殷勤。schanberg说,我们没有发明报道,传统传递到我们手上。

     46.《蜘蛛女之吻》是新闻业的隐喻。瓦伦丁知道必须有一个值得讲的故事,莫利纳知道故事要讲的好。前者知道结果很重要,后者懂得叙述很关键。没有瓦伦丁的莫利纳只是单纯享乐,没有莫利纳的瓦伦丁只是倔强的教条。瓦伦丁在报道,莫利纳在写作。瓦伦丁是想要对社会进行改革的新闻记者,而莫利纳想要成为艺术家。他们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的。你们必须两者都掌握,才能在我们的行业中胜出,但你们必须精心揣摩这两者的分野与次序。

     47.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把混乱变为秩序的行为,它试图解释生命的喧嚣与冲突。真实的生活一分一秒发生,谁也不比谁多多少。一个记者敢于相信,在无休止的生命活动中,他能有选择地察觉到最有意义的东西,然后向社会大众解释它。

     48.失败会使你获得解放,失败使你不再惧怕失败,失败也会使你丢掉不会犯错的幻觉。你们这一代人一直承受着要使自己完美无缺的巨大压力。

     49.在一个理想化的新闻世界里,没有申请工作的简历,没有拒绝录用的信件,没有枯燥的采访任务,没有编辑部的预算削减,也没有背后伤人的同事,更没有暴虐的编辑……但那是个根本不存在的世界。要成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你不仅需要一些技能,培养一种美学观点,还要遵守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50.几十年来,百老汇一直濒临死亡,以至于人们给它起了个绰号“了不起的病人”。当时最有名的表演之一就是音乐剧《平步青云》。其中有很刺激的表演,很吸引人。一位名叫比比的舞蹈演员被选中进行这个表演,她感到非常兴奋。然而她周围的其他合唱队队员却在抱怨。她们觉得“在舞蹈中没有安全感”,“没有得到提升和发展”。比比对此进行了反驳。她说:“我不想再听到有关百老汇要灭亡的话。因为我刚到这里,我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媒体的真相》序言节选

     我也许有和你们一样的经历,至少是在我们这个行业中很普通的经历。我是从一家小报社(《信使报》)跳到中等规模的报社(《郊外论坛报》),再到大报社(《纽约时报》)的。我已写了6本书(包括这本书)。在过去的15年里,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新闻。我的学生自己也写了书,为国家公共广播(NPR)、《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全国广播公司 (NBC)、《滚石》杂志和《商业周刊》供稿。

     通过教学、采访和写作,我不得不考虑,作为一个新闻记者需要做什么,做一个新闻记者意味着什么。在我的课堂上,在给你们的这些信中,我要把这些思考形成文字。刚到哥伦比业大学当助教时,我对新闻学能否讲授是抱不可知的态度的。我在威斯康星大学所读的新闻系的课程,可以说是一种浪费。大学的校报《每日要闻》是我的课堂,在校报工作的经验让我受益匪浅。我的老师是校报的编辑和老记者,而不是学校里的老师。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第一堂课上说,在校报的工作经验有种改变我心灵的力量。在给学生修改文章的过程中,我体会很深。我确信在一个记者的成长过程中,好奇心和严肃的工作态度比天生的能力更为重要。

     这些年来,我也逐渐总结出是什么使新闻教育失败。原因就是因为有一群崇拜英雄的学生,对著名作家所写的战争报道顶礼膜拜。我记得我的新闻班上有一位意志薄弱的学生问我,他是否可以逃课去听戴维?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①① 美国著名记者兼作家。20世纪50年代曾任《纽约时报》驻外记者。1963年因由西贡发回的新闻报道而荣膺当年的普利策奖,从此声名鹊起。——编者注的讲座。我说:“就算你去听哈伯斯塔姆的讲座,你也绝不会成为哈伯斯塔姆。”哈伯斯塔姆的第一份新闻工作,是在密西西比州的西点的一家日销量4 000份的报社。现在他七十多岁了,但当他为写书做研究工作时,他还在为一天能进行两次标准长度的采访而自豪。至于我那位逃课去听讲座的学生,我至今还没有看到他的署名文章。

     当然,在这本书中,我不会是你的标题编辑,教你怎样去推敲字句。虽然我希望我所写的东西能指导你如何更好地进行文稿的修改,但这本书的本意并不在于此。它不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历史书、一本新闻批评著作,虽然它和这些书有一些共同点。不论是我的还是其他人的书,都不会为年轻记者提供特别的、职业上的指导。这种指导只能从一个有才华的编辑那里获得。我很幸运能走过这段路,我希望你也同样幸运。

     那么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我希望我能教给你一个新闻工作者接触世界的方式。我希望我能灌输给你一些思维习惯,鼓舞你去建立职业道德。我整个一生都在平面媒体工作,但是,我能告诉你的有关采编的艺术、正直的品质、好奇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的内容,对那些从事广播、电视和网络工作的人也是同样适用的。甚至我想和你谈谈绘画、音乐和戏剧,我很乐意,而且我觉得自己有这个水平。实际上,我确实希望你去学习艺术,它将提升你的文化修养,提高你的生活质量。伟大的新闻记者绝不会只停留在阅读报章杂志、收集新闻材料和收听新闻报道上,而会在文学、电影和爵士乐等伟大艺术中寻找养分和催化剂。

     我把你当做我曾经在高中和大学里做过的记者,当做我现在教的学生,当做我当初第一次工作时的年轻同事。我还记得那种渴望、那种雄心壮志和对提升自我的渴求。我渴望成为杰出和卓越的人,我也只愿意教这些追求卓越的人。我有时在被激怒的时候会告诉我的学生,“我严肃地对待你的作品,问题是你自己是否严肃地对待你的作品”。我承诺,如果你把事情做好了,我会高度地赞扬你。我把我看成你的长者,而不是你的上级。我所获得的东西大部分来自我的失败,而不是我的成功。我将把我犯过的错误一一指给你。像我熟悉的一位牧师对他的教徒所说的那样:“教堂不是圣徒的博物馆,它是罪犯的医院。”

     我欢迎你的加盟,我也被你的专注所感动。最后,我要你相信,像我所相信的那样,你已经选择了一个重要的、有价值的职业,一个不需要难过的职业,一个能使你快乐的职业。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