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与素人:真人秀的哲学命题(四)
2015/11/5 传媒1号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传媒1号”

     作者 | 徐帆(灿星制作研发总监)

     本文为学院专栏作者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

    

     导读:

     明星不是绝对的毒药,也不是绝对的灵药。用的好不好,要看是否呈现出了明星的素人状态。

     明星与素人,是现在电视行业讨论真人秀时的焦点命题,其实也是长久以来中外文化创作中的焦点命题,记得毛姆就说过:“名人们琢磨出一种手段来应付他们遇到的人。他们戴着面具示人,面具往往令人印象深刻,而他们却很小心地隐藏起真正的自我。与声名显赫者相比,我一直更加关注无名之人,他们才常常是本来的自己,他们的出人意料、独一无二和变化无穷,都是取之不尽的素材”。对于明星与素人,灿星制作始终有很坚定、清晰的认识:素人至上。

     虽然在音乐、舞蹈及其他才艺的选拔类真人秀当中,明星导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在宣传推广上、在节目权威性上。但有持续性的好节目,一定不是只靠明星打天下的。明星,可以是绿叶,最佳配角;红花和主角,一定是素人——《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中国好舞蹈》《出彩中国人》等节目,反复印证着上述说法。

     而在户外真人秀中,明星也一定不是绝对的灵药,但私以为,也不是绝对的毒药。使用明星作为节目主体,有用得好的,也有用得不好,这里头的关键,归纳一下:是否真实呈现明星的素人状态?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明星也是人”。在节目录制时,制作人如果还是只把明星当成明星、当成节目中某一角色的扮演者,即便做到极致,也无非是尚有些意思的戏剧综艺,而不是有意思更有意义的真人秀;但如果在录制时,制作人能够明白“明星也是人”,在节目中通过各种发现和发明手法,在真实情境中逼出明星们的真诚状态,那么,不但节目会变得更接地气、更好看,对于参与节目的明星而言,也是一种正面的形象塑造。

     就国内户外真人秀的现状而言,过于看重明星的参与,甚至是只认大牌明星,这的确不是什么好现象。在看一些电视节目时,恍惚间会觉得:明星们只是从演电影、演电视剧改为了“演真人秀”,而节目也应该叫做户外戏剧综艺!说实在的,明星的职业本身——就是表演,如果真人秀制作人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就会去演。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需要制作人和明星首先在价值观上取得共识:其一、“演”只是真人秀的二流、三流表现,“不高级”;其二、双方可以通过节目前期的充分沟通,共同逼近真实、逼出真诚。

     比如,韩国主持人刘在石深受百姓爱戴,被誉为“国民MC”。为什么这样一个既不算帅气、也不算幽默的大叔能够有如此人气?就是因为他能够做到“素人化”。在《无限挑战》的录制中,刘在石经常和制作人一起逼出自己的素人状态,比如,明明就有恐高症,却还经常接受蹦极、攀岩、滑翔机等任务的挑战——这些任务,本身就是对身体生理的“无限挑战”,他无需“演”出什么;此外,刘在石在节目中的与生活中的言行品性也是高度统一,因此,观众更加不会觉得他在“演”。

     目前,在国内的真人秀节目中,明星嘉宾逐渐能放下“偶像包袱”,放得开、玩得起,这只是“素人化”的第一个层次。内心与外在、节目内与外的真实统一,才是更值得追求的第二层次。

    

     秋季戛纳电视节国内首度发布

     行业动态 最新节目

     尽在冬季电视论坛

     您不容错过的

     节目创意“孵化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