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中国网络文化年会上最有价值的5大观点丨浅度现场
2016/1/13 传媒1号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传媒1号”

     作者 | 浅度

     本文为学院专栏作者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

     前言 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值得纪录,并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值得传播。所以,我只提纯了2015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年会上,真正打动我的5个观点与诸君分享。整场年会下来,我有两个比较宏观的感受:第一,中国文化产业正在进行着两个脉络,横向着的是泛娱乐全媒体的大产业布局,纵向着的是亚文化社群内容的分众经营;第二,未必霸屏的就是霸主,未必沉默的就真的不作为。

     观点1在线演艺——一个隐匿的江湖

     这个观点的分享人,是六间房的CEO刘岩先生。两天的网络文化年会,刘岩先生是让我觉得最值得咂摸的一个人物,隔着十几米的距离,我似乎还能嗅到他身上一分江湖人耿直豁然的大气,一分文化人钻研求索的骨气,一分商业人宏图伟业的霸气。他胸中,有一幅浪漫江湖的图景,而他想把旧时的江湖文化以互联网的形式复现。

    

     之前就耳闻在线演艺是一个华丽地低调着的江湖,然而清晰的认识却还是借由刘岩先生的数据。在线演艺的市场规模在2009年不过一两千万的盘子,不过6年间,已然壮阔到100个亿的规模,而目前所有主流视频网站的整个大盘不过250个亿。然而,目前主流视频网站净利润至少亏损50个亿以上,而在线演艺却至少净赚20个亿以上。除此之外,在线演艺单单六间房上就有12万签约艺人,正常表演水平的艺人每月就能有1-2万的收入。当听到这组数据时,我不禁联想到了罗胖在跨年演讲时所说的第一个观点,占据你注意力的未必是最华丽的,在你注意力之外的未必是孱弱的,只是媒体为我们筛选了一个偏颇的眼界罢了。

     相较于大部分的文化产业的人都在摇旗呐喊着,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刘岩先生却执迷于他的文化归回,向传统求索。他说,在线演艺,是溯源于中国传统的江湖文化的,来源于天桥,来源于戏班,它只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变形。在过去的梨园里,表演者们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其实是观众们一边叫好一边往台上扔戒指、扔丝绸甚至扔被子,各地有各地的风俗;而如今的在线演艺,不过是把中国人传承了数百年的梨园文化,用虚拟线上的形式承继而已。他说,在线演艺,这样的互联网文化现象,只有在中国。

     我想,或许当大部分的人苦恼于外来产品的本土化,或者本土产品的海外接驳,刘岩先生这样的商业思想家,足够让我钦佩。他所做的,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让本土的文化基因在现代的市场上继续生长,而或许这种生长,即使曾有过几十年的历史断层,也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残存、复苏。而他的成功实践,或许会让这个社会的某个群体,突然恍悟,原来,我们可以反而求诸己。如果有对这个观点兴趣的朋友,我很推荐连阔如先生所著的《江湖丛谈》,或许读罢这本书,你又会与刘岩先生的观点又有一层亲近。

     观点2亚文化兴起的秘密——个性化+资本

     2015年,动漫、二次元、弹幕这类约等于亚文化的代名词,突然地登堂上殿,成为闪光灯聚焦的中心。然而,这在主流文化眼里一时应接不暇的骤变里,是否存在着怎样的秘密?

     第一个揭秘者是Bilibili的董事长,陈睿先生。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1985年-2005年出生的人口高达3.7个亿,而这批3.7个亿的人(尤其是90后出生的),他们出现了与上个世代截然不同的文化娱乐需求断层。

    

     多年以前,中国人可以接受四世同堂的娱乐方式。我还记得小时候,是住在平房的,其中一户老人买了架大彩电,平房里所有的住客全在饭点的时候涌向了老人家,于是从抱在怀里的到坐在轮椅的,所有年龄层的人大团圆地收看着同一个节目。

     然而,当年的内容匮乏早已被如今的信息爆炸所取代。90后的这代人所观赏的节目内容甚至能超过一个30岁的人,信息爆炸中他们已经训练出了一套自己的鉴赏眼光,而这就叫个性化需求,而个性化需求就是他们在信息过载时代里对内容的刚需。所以,亚文化为什么可以兴起?因为只有亚文化才能满足个性化的刚需。

     第二个解密者是来自早鸟投资的创始人谢坤泽先生。资本方的他给出了资本方的理由:3000美元人均年收入是人们消费模式的转捩点,3000以下优先满足吃穿的基本需求,3000以上则开始考虑精神文化的支出。中国在2008年已然突破了3000美元的关隘,2014年更是达到了7400美元的人均年收入,因而资本方要在此时间点进入文化投资领域也不足为奇。然而,上帝撒播点子的时候不会只砸中一颗脑袋,资本方大量抢滩布局文化产业,于是乎,各大有前途的文化内容赛道上都挤满了人,在线演艺赛道占满了,视频网站赛道占满了,游戏直播赛道也占满了,因而,举目四望,二次元赛道成了投资方的最后一块的兵家重地。而自然,有资本的地方,就有热度,于是乎,二次元热起来了。

     观点3互联网的生存法则-唯爱至上

     抛出这个观点的,同样是来自B站的陈睿先生B站是以爱,甚至是偏执的、无条件的爱,作为连接整个二次元世界的中心。这里没有自上而下的、由平台方提供的价值中心、情感导向,而是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细分偏好的场域,你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一个个小气泡,而各自的粉丝则寄居在各自的气泡里。所以,B站其实不是视频平台,而是基于内容的社交平台。弹幕,赋予了原创者与观众最动态最有机的互动方式,而这最大的好处,我认为未必是让视频内容变得更加热闹锦簇,而是给原创者无间隔高频度的反馈,而这,恰是原创最强大的动力。

     上文中,我们已经谈到了未必霸屏的就是霸主,未必沉默的就真的不作为。事实上,即使运作了多年,视频网站仍然在烧钱地步履蹒跚,抢眼地不堪重负,而美国的三大视频网络巨头Youtube、Hulu与Netflix,其实进展也与中国的视频网络相距无几,都在混沌的黎明前夜不确定放晓的明天。然而,在地平线的另一端,我们却看到了在线演艺在赚钱,移动电竞赛事场场爆满,而我甚至能够遇见,在资本重组之后的二次元世界,或许也会比视频网站更早见到曙光。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我们可以很鲜明地看到以上三种视频内容——电竞、二次元、秀场——都有较强的垂直社群属性,他们都是以内容为中心圈建一个基于热爱的人群,这里的内容,是人格化的,是个性化的,是垂直化的。然而,让我们反观一下目前的在线视频网站,它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兼容并包的大熔炉,然而,靠近一些看,你其实会发现它们和传统电视平台有着同一副内在筋骨,那就是它所提供的内容资源,对你而言可有可无,并非基于偏执的钟爱。

     所以,如果当我们再反过来追问为什么我们所以为的亚文化产品赚到了钱,而视频网络还迟迟地停留在黎明前的混沌,或许我们大概能够领悟一丝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产品的生存法则,那就是唯爱至上。基于社群的,能够在社群文化中,利用群体的躁动、意志裹挟着你痴狂、消费的内容产品,这就是互联网生存法则下的幸存者,而视频网站虽则提供者大而全、快而便捷的内容,但却几乎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因此,它能迎合仿佛电视时代的无分别的娱乐体验,却无法满足与带动,具有个性化的消费服务了。

     我突然感到一种苍凉,当传统的电视业还摇摆在是否唱衰的两派说辞时,竟然还没站稳根基的视频网站,也提前推上了审判。

     观点4IP这个词儿,突然不这么讨厌了

     IP,直译为知识产权,这个词儿,沸沸扬扬地炒了这么久,多说一次,我就多烦一层。然而这次的网络文化会议上,我突然觉得不这么讨厌了。

     一个热词的诞生,或许就能生长出一条河流一般的生命线。围绕着IP的,不仅有我们昨天所说的,它打通了从网络文学到影视剧再到游戏这样一条泛娱乐经络,让多年来各自孤立的产业有了协同发声的团结,它还能衍生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机构、知识产权媒体等等的一干社会分工。而这,就是一个热词的生产力。而我也情愿更加乐观地相信,原本国人淡薄的知识产权意识,或许就因为牵扯到如此这般更加细致而完备的社会分工,如此这般汹涌来去的资本洪流,而顺水推舟地水涨船高。

     然而,我却并不愿意在这里刻意鼓吹IP的价值。就像在会上某位先生所说的,70%的IP热值会在第一个月内消失,半年内则基本倾尽,那么是否我们需要对IP有更加理性的认识,更加合理的估值?在谈到IP的时候,有人说到与主题公园的结合、与文化旅游的结合、与文化地产的结合,这就不得不对IP价值的估量与维护有着深度的绑定,否则朝生暮死的IP又何以维系固定资产的长青呢?

     观点5《琅琊榜》为什么拼不过《花千骨》?

     做了一回标题党,这里所指的是影视剧到手游的改编。《琅琊榜》手游与《花千骨》所取得的成绩几乎不在一个量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个观点来自于37互娱的商务副总裁于洋,他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花千骨》的粉丝群是更有IP开发价值的群体。相对于《花千骨》而言,《琅琊榜》的观众更加理性、成熟,将这部分人群由影视剧向手游的迁徙难度远大于《花千骨》,而《花千骨》电视剧的观众与手游的玩家,几乎是高度重合的一批人。第二,《花千骨》的播出周期远长于《琅琊榜》。《花千骨》是湖南暑期档的周播剧,而《琅琊榜》则是日播剧,在所占档期的跨度上,《琅琊榜》有明显的劣势。而就像上文所说,IP热值是有保鲜期的,对于电视剧向手游IP输出的热值,就几乎只在电视剧播出的档期间,而随着电视剧下档,手游几乎也是滑铁卢地下滑。第三,《花千骨》IP链上的时间配合十分到位,而《琅琊榜》则几乎是仓促上马。因此,影视剧向手游IP过度,至少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受众人群是否重合;第二,档期是否充足,第三,产业链配合是否到位。

     后记就像B站陈睿先生说的,B站之所以原创能够枝繁叶茂的原因,就在于原创者与观众之间良性的互动。在传媒1号的平台上,或许现在还没有那么自如的互动方式,我与你之间的互动,似乎也就仅限于后台评论、点赞与转发。如果我的文字的确足够打动你,请你让我感受到你与我之间互动的温度,也许,这也是鼓励我带来更好原创的动力。

    

     扫一扫加入广电千人会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