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叶宁:我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离开万达加入华谊
2016/3/18 传媒1号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传媒1号”

    

     (图片点击可放大)

     来源 | 南都影视圈

     作者 | 南都记者 朱燕霞 实习生 林菁菁 邵程

     叶宁:离开万达,非常感恩难以割舍;加入华谊,要做中国好电影的助推器

     3月14日这一天,叶宁的心情没有受到上班堵车的影响。在位于北京顺义区温榆河左堤路附近的华谊兄弟影业办公室,南方都市报记者与他进行了将近90分钟的交谈。

     这是叶宁第一次以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CEO的身份接受媒体专访,也是他第一次亲自回应一个多月以来业内对他从万达离职的种种猜测。

    

     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叶宁完成了职业身份的转变——从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到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CEO。

     2016年2月17日,万达院线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16年2月15日收到公司董事叶宁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2016年2月29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公告,公司决定任命叶宁先生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之职,并提名其为公司董事候选人。

     在影视圈、财经圈,叶宁的“跳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从今年春节前夕至今,各大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都在议论他为何离开万达、万达的体制及人才观,以及“家族氏经营”的华谊兄弟引入这样一位职业经理人的意义等。

    

     抵达华谊兄弟电影公司上班两周后,叶宁接受南方都市报的独家专访。

     除了回应其“跳槽”的种种议论,他还披露了入职华谊之后的一些计划。作为万达曾经的核心员工,他也难得地谈论到万达体制和企业文化等话题,同时也谈到了离职前夕与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的一席谈话。

     1

     谈离职

     职权被架空?不受重用?受体制所限?

     “不是这样的。王董事长尽力挽留,但我说,请祝福我的新历程”

     “我觉得这是自己对职业生涯的一个正常调整,却引起大家这么多的关注,挺热闹,真心感谢大家的关心。这期间一直我没说什么,这是第一次面对你来说这个问题。”这是采访伊始,叶宁跟南都记者说的话。

    

     比起他的轻描淡写,外界的议论显得更丰富精彩。在今年1月中旬的万达集团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的签约仪式上,当时分管万达影视的副总裁叶宁并未出席,到场的是2015年上半年任职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及国际事业部首席执行官的高群耀。

     外界盛传,叶宁要向高群耀汇报工作。因此,万达“空降”这位高层被认为是叶宁辞职的主要原因。另外,也有观点认为叶宁的离职与万达的管理和晋升体制相关——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这些传闻和分析有几分靠谱呢?让叶宁自己来逐一回应吧。

     南方都市报:从年前业内开始传出您离职到3月尘埃落定。外界有很多关于您离职的分析和说法,想借此机会一一求证。其中有说“万达空降高层”而促使您做了决定?

     叶宁:不是这样的。有些事情当事人都没说什么,其他人却跟着着急和起哄,挺有意思的。我离职的真实原因,是我个人职业生涯的选择,没有大家议论中提到这些复杂的东西。Jack(指高群耀)是我很多年前的朋友,可以说,他来万达之前在万达最熟悉的人就是我了,他原来很多电影上的事情都会咨询我的意见。我觉得在万达里,每个人都非常有愿景,工作职责很清晰,所以不存在“他来了,我走了”的情况。

     这次的职业选择,于我而言,有点像鹰之涅槃,是实现我自己多年电影梦想的一跃。感谢这个时代,也感谢万达给我一个平台和机会。2008年我选择从房地产一个开疆拓土的角色,转到电影业一个终端角色,从每天签十几亿的合同、见各路高层领导,到要去考虑怎么卖电影票。当时的想法很简单:第一是可以稳定地呆在北京,不用下到房地产项目上几年就得换个地方;第二就是电影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喜欢的事情,这份工作让我和电影发生一种联系,而且看电影就是你的工作,这使自己开心的不得了。

     前两年,我开始真正进入电影的制作和发行环节,这是真正的内容生产和销售环节,属于创意产品的生产逻辑,内容为王,这部分也是最难的,难在对电影的情怀,对于市场的洞察,以及在创作和实现上的平衡。

    

     这次,我想实践自己的电影产业理想。

     如果只是做职业经理人的话,我不会离开万达,那里有我十五年的青春和情感,有现在万达如此强大的资源和平台,而且还有王董事长的信任和支持,有和我一同成长起来的团队。为何还要离开?我想开创自己的电影事业,实践我的电影人生。我觉得是这个时代成就了我们这些电影人,把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南都:全年的大盘从原来的几十个亿到几百个亿,就像是一下子的事。

     叶宁:现在电影产业真是不可想象,而且才开始。我2008年正式接管万达院线,那时一部电影最高的票房是两个亿吧,过亿就已经像个奇迹了。在2007年,我记得当时整个电影业一年的票房产出也才30亿出头,还赶不上今天《美人鱼》一部片的票房。现在,每一个档期,总有部优秀的中国电影引起大家关注,形成社会热点。现在中国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中,电影已经不可或缺了,这在10年前不可想象。

    

    

     南都:外界对您离职的传闻还有认为与万达的晋升体制、权限相关,以及在万达可能你不能拥有股权等。

     叶宁:和这个完全没关系,王董事长(指王健林)非常尊重我的想法,他一直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不管是我担任万达院线总经理的时候,还是主管万达影视和五洲发行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战略思考和布局,都得到了王董事长的直接支持和推动。

    

     叶宁视万达董事长王健林为人生职业导师

     南都:您递交辞呈时他有说什么吗?

     叶宁:前面说了,这完全是我个人的职业调整和选择。我是个特别感性的人,离开万达其实我挺难受和痛苦的,情感上难以割舍,特别是对我的人生职业导师、我的老板王健林董事长。我找了个机会跟他说出我的想法,王董事长尽力挽留,但当时我就跟他说了,我说“董事长,我一直把您当做我人生事业的导师,您当时创立万达,面对的挑战比我大啊!是您教会了我,要创新担当,做出格局。我将开始我的创业之路,请您祝福我新的历程!”我一到万达工作就在他身边,很多事耳濡目染,他的战略格局、坚定意志和管理艺术,对我影响至深,受益匪浅,我会一直感恩和敬重他。

    

     2015年万达报告工作年会,不轻易在年会上表扬具体业务部门或个人的王健林特别提到:“集团要对院线、影视、发行三家公司以及分管副总裁叶宁的出色工作提出表扬,年会前已对这三家公司的总经理给予提拔”。

     南都:听说他在2015年万达工作报告年会的点名表扬你

     叶宁:是一种情感的体现吧,我非常感谢他。我希望他能理解,真的。我想现在进入自己新的事业阶段。

     2

     谈万达

     考核严苛?不重视个人?

     “错了,说这个话的人是不太了解万达文化”

     伴随着叶宁离职,有关万达管理机制、人才观的讨论被搬上台面。

     一个在知乎上发起于2015年1月的话题词条“你为什么从万达离职”,截至发稿前,关注人数有500多个,回答有44条。很多人都会集中提到考核严苛、压力大等问题,更有人直接点出“万达相信体制的力量而不太重视个人”。其中只有少部分平反之声。作为一个曾在万达服务15年之久的核心高管,叶宁对这个话题是很有发言权的。

    

    

    

     南都:为什么你会在这个时间选择“调整”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呢?

     叶宁:这是我对自己事业规划的清晰选择,从一个电影职业经理人成为一个电影事业的合作创业者,我觉得现在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这个时候,万达电影产业的机制已经成熟,团队已经完善,而且即将开始新的战略布局和整合,我的离开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且我相信我万达团队的伙伴们,可以做得更好。

     我现在要尝试新的东西。王健林先生说过一句话:世界上唯一不变的道理就是变化。对我个人也是一样。

    

     南都:知乎上有一个话题词条是“你为什么从万达离职”。当中不少人谈到机制问题,您在这个集团服务15年,我觉得您是非常了解万达文化的。

     叶宁:错了,说这个话的人是不太了解万达文化。万达文化是非常独特的,只有深入接触并待上足够时间后才会真正理解。王健林董事长是极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他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略转型,从原来的住宅转型到商业地产,又从商业地产到文化企业,再到万达的国际化,每一个转型所带来的挑战都是常人难以想象和实现的,而万达在王董事长的带领下,一步一步都实现了,他真是了不起。清晰的战略布局、超前的创新意识和超强的执行力的结合,这才是真实的万达文化,只是万达发展太快了,很多年轻的万达人和外界并不了解。

     而且万达的管理体系有它很重要的价值,要支撑超过10万人的巨型企业良性运转,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则,以保证其高效。能理解这样的管理规则并适应它,进而在其中发挥自己能量的人,就会发现它的价值和能量。

    

     南都:在您看来,这些规矩是必要的?

     叶宁:在万达你会发现,制度和规矩其实是为业务负责和保驾护航的。工作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是复杂有效的制度体系和系统,在保障着万达的高效运转,不然怎么可能一年建几十个万达广场?换了其他公司,估计得几年建一个。

     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和职业人,制度体系和机制的建设是管理的基本功,卓越的企业一定是搭建在优秀制度机制上的。制度是人定的,一旦觉得有问题,不适应业务的发展,其实是可以坐下来谈,把制度改掉和优化,让它更有效率。所以不要老是去批判制度,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勇气去洞察制度背后的问题,修正制度以驱动业务,这才是万达本身的制度逻辑,但是知道这个逻辑的人不多,因为现在万达太大了,很多人都是跳进这个机器,不理解万达文化,协调能力不够,所以手足无措。

    

     南都:但这样会不会削弱了人才的被重视感。比如最近大家很喜欢说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很多人会从万达人员高流动率上去评判。

     叶宁:不是,你会发现其实任何人的离开都不会影响到万达战略的方向和执行,是因为万达在王董事长的驱动和带领下,拥有清晰的战略方向、制度体系的保障和强悍的执行力。另外,万达管理团队的职业素养和战斗力也是非常高的。

    

     南都:在您确定加入华谊之前,很多人揣测你会加入更具市场冲击力的BTA,比如腾讯,但并没有。

     叶宁:都是很重要的资源,但我更倾向带着对于市场和观众的理解,和对电影工业化体系的摸索经验,向电影内容原点的公司靠拢。而华谊兄弟公司在电影内容的核心基因和创作资源上,有着极深的储备。这对我来说是互补的形态,最能相互发挥的形态。

     3

     谈入职

     华谊不再是“龙头大哥”?王中军给你定了什么目标?

     “别只看眼前。我要让华谊成为中国电影的强力助推器”

     华谊兄弟影业的办公地在北京顺义区温榆河左堤路附近。比起坐落在北京国贸商圈、高楼林立的万达办公楼,这里交通不便,显得静谧许多。叶宁的办公室在二楼,进门就能看到一整排窗户。采访当天天气很好,从窗户透射进来的阳光让屋内显得格外敞亮,窗外能看见光秃秃的林木枝桠以及枝桠缝隙勾勒的蓝天。从屋内简朴而错落有致的摆设中,能嗅到新主人进驻不久的新鲜气息。

    

     与这种清新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谊兄弟影视娱乐板块近来动作频频。胡明辞去华谊创星董事、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专职孚惠成长(天津)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的管理;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忠磊担任华谊创星的董事及董事长,参与华谊创星重大事项的决策。

     2月29日,叶宁被委任华谊兄弟影业CEO,3月2日,华谊持股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国9号健康”正式更名为“华谊腾讯娱乐”,3月14日又宣布设立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点睛动画”,3月20日又将公布新一年的华谊H计划……近年一度被外界认为“掉队”的华谊兄弟,今年似乎要在影视上集中发力。新接手公司影视业务的叶宁在谈到华谊近几年的一些市场策略时透露了一个愿景:“收回来是为了更好地出击。未来三五年,你一定会发现很有意思的变化。”

    

     南都: 初到华谊,这个月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是先熟悉环境?

     叶宁:我的业务涉及华谊电影的创作、制作、发行还有影院这一块的产业,到现在为止在基本熟悉的过程中。上班第二天我就从早上工作到晚上11点,给所有的部门开了一轮业务沟通会,这几天也保持着密集的沟通,大家都很兴奋。华谊电影有很可爱的团队,小伙伴们爱电影,很聪明,我目前的主要责任就是整合激发大家的潜力,并制定清晰的前进目标。

     南都:跟华谊的商洽选择的过程能否详细说一下?大王总、小王总是有给你发邀请?

     叶宁:在我身份自由以后,有很多的朋友和伙伴给予了很多的鼓励和支持,并提出了各种合作的想法和设想,都令我十分感动。只是此时,与中军和中磊的几次交流沟通,非常的坦诚并直击我的想法,大家高度切合和互补,所以很快就确定下来合作的思路。我开玩笑说,华谊兄弟的名字起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电影的事业和梦想上,中军、中磊和我有共同一致的想法,而且分工协作,优势互补。

    

     华谊兄弟的“小王总”、“大王总”

     南都:总有一些具体的东西打动你吧?会不会是某一句话,某一个时机,你就觉得可以试试?

     叶宁:不是“试试”。我和大王小王的情感老早就有了,我们三个人一起谈话会碰撞出很多火花,大家有默契。当我变成一个“自由人”,他们就很严肃、很较真儿地谈这个事情,叫我一起合作。

     当时我问为什么,(他们)说了很多想法,当时听了我觉得是我很喜欢、很擅长的事,就是我给自己定位的事,所以这个转变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经理人的转变,是作为一个合作者。那天谈了一上午,觉得和华谊兄弟冥冥中是有关联的。华谊兄弟已经有这么好的DNA和资源,我无外乎做一个耕耘者和撬动者就行了,也是我最想做的事。

    

    

     南都:之前,万达、华谊、光线三方在《寻龙诀》项目的合作,对您这次的职业选择有帮助吗?

     叶宁:我觉得不是因为这个项目,它只是机缘巧合的一个项目而已。

     南都:大王总月初在华谊兄弟国际化战略研讨交流会上说,您的加入改变了他和弟弟王中磊的关系。他说“需要有一个人对我负责,而且我可以跟他说话很尖锐”。也许他多少有点开玩笑。但我很好奇他给你定下了什么目标?

     叶宁: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大王、小王和我在电影这事上绝对是高度互补的。我们之间的合作是开诚布公的,所以就算是尖锐和直接,也一定要保持这种犀利的交流方式,这是合作者的态度。

     南都:既然要布公,可以透露大王总给你定了什么目标吗?

     叶宁:没有。不是他要求我,是我在要求团队。既然我们是合作者,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华谊电影成为中国优秀电影的助推器和土壤,我对中军、中磊说,再过几年,一想到华谊电影,就要和中国最好的电影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的reputation(声誉),也是这个公司的brand(品牌),这应该是华谊的品牌和气质,我来就是要做这件事的。

     南都:那您对团队定的今年目标是什么?

     叶宁:我们正在梳理,这个目标非常扎实,一定是从每个人的工作、现在实行的项目、每一笔费用那样去梳理,梳理完了每个人就会知道我们面对的市场是怎样的,我该如何达到。

     南都:每个企业都会有它的长处和短板,作为华谊兄弟影业的领导者,您认为华谊现在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

     叶宁:发力。华谊这几年的布局和战略是蛮清晰的,中军有foresight(远见),包括最近的VR(注:虚拟娱乐项目,VR主题乐园),让我蛮惊讶的。这个布局我个人觉得是蛮准确的。我想提出一个概念就是“电影产品体系”。以后电影的产业体系一定是这样的, one product,multi-platform,多平台多资源。

     一个优秀的电影公司应该变成什么呢?它应该源源不断地创造product,创造电影IP。我说的是电影IP而不是被大家说滥了的小说IP、游戏IP。一个电影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电影IP ,这个电影首先是成功的,而且可以拍成系列的,类似于《狄仁杰》系列。一个优秀的电影公司,还应该有能力去掌握与内容联结的平台。在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平台和资源,与不同的观众群分享不同的观影体验,你能把这些资源全串在一起,这才是牛逼的电影公司的能力。

    

     王中军一直强调影视业务是华谊最重要的业务。华谊有三大支柱业务:影视娱乐、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华谊的实景娱乐以及互联网娱乐都是围绕影视业务展开。

     南都:华谊09年上市的时候,大王总有说到“去电影化”,之后这个词就会被广泛用来分析华谊这些年影视业绩数字的下滑。你如何看这个策略?

     叶宁:误读。他说的意思跟我刚才表达的是一样的,就是建立一个电影的生态系统。你看华谊现在做的事情,这么多的产业,这么多的生意,包括游戏也好包括实景娱乐,离开电影了吗?没有。

     南都:但从华谊近几年的业绩看,外界会觉得无法彰显华谊在影视业务的龙头地位了。

     叶宁:所以内容创作不是我来了吗?收回手去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出击。这两天,我和华谊电影的小伙伴在一块儿,发现他们都非常热爱电影,只是他们还有很多潜能和好的想法没被激发,我觉得很可能是机制问题,我的工作目标就是把他们的能量和潜力激发出来。

     不要只关心一时的业绩,我们看长久好不好?我们看未来三年五年?你一定会发现很有意思的变化,但不论如何,这些都要靠努力,每个项目每一个项目的努力。

     不管是华谊、中影、万达、安乐,还是光线、博纳、腾讯、乐视、阿里等公司,都是中国电影很重要的力量,这些力量要真正强大起来,才能真正支撑起中国电影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中国电影创作者提供好的土壤,形成中国电影的生态系统,这是中国电影未来这三年五年必须要做的事。

     南都:业内有一种分析,认为华谊的明星资源没有以前丰富了,而且还过度依赖名导比如冯小刚导演。您觉得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劣势?

     叶宁:没有,这个答案恐怕在马上要发布的华谊兄弟影业2016年“H计划”上你会得到。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老炮儿》的成功很有意思。冯小刚和管虎的合作让人耳目一新。华谊拥有这些优秀的合作导演是非常非常强的优势,是华谊的核心竞争力,包括这么多优秀演员,他们都是华谊天然的优质资源,这怎么会是劣势呢?这是太牛逼的事情了。(南都:许多演员和华谊没有完全的经纪约。)现在唯一要做的是要出好项目,这个行业里的所有人,每天都在渴望着一件事情——参与好的电影项目。

    

     南都:华谊腾讯的成立,让人看到华谊的国际化的布局。你此前在万达全程参与了万达对AMC的并购事务,你是否会参与华谊的国际业务?

     叶宁:这块儿我暂时还没有精力去做,都是中军他们在做。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资源,对公司的未来战略也会有很大的作用。

     南都:这两年,各路资本大举进军电影业,华谊作为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在电影项目的开发方面会不会越来越有利?

     叶宁:中国电影目前不缺钱,只缺好项目。

     南都:比如最近《叶问3》在发行方式上其实引起非常大争议。

     叶宁:嗯,我不做评价。这可能涉及到政策制定的层面了,但非常重要,再次大声疾呼,一定要采取严厉措施,尽快规范中国电影市场,使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电影的市场土壤太好了,要百倍的尊重和呵护,而不能为一时之利,浇上有害的物质,贻害无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