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时代到底需要一档怎样的电视节目?
2017/2/10 传媒1号

    

     文化类节目重回视线中心,这不是偶然,而是反应了国人真实的内心需求,这颗心,空虚太久了啊!

     自《了不起的挑战》之后,央视又一档节目在社交网络走红。

     在朋友圈,大家估计都被这档节目刷屏了。《中国诗词大会》,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一脉相承的文化类节目。与《了不起的挑战》叫好不叫座不同,《中国诗词大会》收获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

    

     看来,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央视终于找到了立足自身特色的综艺节目发展路径。

     即使是老大哥,也难免焦虑和犹疑。面对地方台和网络视频的来势汹汹,坚持端庄大方有格调的节目标准似乎正在被撬动。不够娱乐,老气横秋,央视节目常常给人如此印象。吸引不了年轻观众,更是网络话题绝缘体。

     最有观众缘的《星光大道》在老毕落马后不复往日滋味,《谢天谢地你来啦》即使有以幽默著称的小崔主持也还是不好看,《了不起的挑战》网感强但央视的收视群体不买账,《叮咯咙咚呛》扛着推广中华传统戏曲推进中韩文化交流的大旗却曲高和寡,细数下来,央视的综艺节目快要拿不出手了。

     如今几近沦陷的央视综艺,当年可是登高一呼的霸主。在中国电视刚刚起步的时候,电视上的节目极少而观众的文化需求却如饥似渴,《正大综艺》、《幸运52》、《开心辞典》等节目应运而生并迅速得到大众喜爱。李咏挥金槌、砸金蛋,王小丫坐在提词器前“请选择”的画面,都是国人的时代记忆。

     文化益智类节目,从来都是央视的拿手好戏。要跟地方台、跟网络视频拼娱乐?显而易见拼不过。说实话也没必要拼,那是浪费了自己的资源和优势,“以己之短攻彼所长”。央视做节目的优势是什么?中国中央电视台,当立足中国。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舍央视其谁。这方面比较为人所知的是央视的纪录片,《望长城》、《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都是耳熟能详的现象级作品。国家电视台,即使也受市场力量深深裹挟,也还是有需要坚守和传扬的东西。90年代,电视湘军异军突起,凭借明确的定位“娱乐立台”打出一片天,之后的中国蓝、幸福江苏、海派东方、大剧安徽纷纷形成了各自的差异化优势,逐渐打破央视一家独大的局面。但不管怎么说,地方台无不更倚重娱乐内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偏好短平快的娱乐快餐。以总局“有意思又要有意义”的节目标准来看,娱乐节目往往流于有意思没意义,更甚者,没意思更没意义。因工作需要,我常常要遍览各类节目,有一些看完真的是大感无聊,为白白浪费的时间扼腕叹息。杀时间,这就是目前电视荧屏上一些娱乐消遣节目唯一的存在意义。

    

     央视在文化类节目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序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炮打响,之后又上线了《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谜语大会》,正如我在前面所分析的,皆以“中国”打头,均立足中国传统文化。

    

     找到自身优势的节目,成功几率很大。春节前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几乎是悄无声息地播出了,没有什么宣传,看上去也没有什么爆点。经过一个假期的发酵,年轻人回来上班后,突然发现这档节目火了。找来一看,确实称得上“清流综艺”的美名。

     超有文化,是普通观众对这档节目的第一印象。一些明星装疯卖傻、把无聊当有趣的节目,观众常常会油然而生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性。可诗词大会,却是一般观众的智识完完全全被碾压。身在诗词大国,每个人年少时多多少少总背过几首古诗吧,不管是家学使然,还是为了应付语文考试。总有幸运的那么一群人,躲过了应试教育的摧残,得以破门而入、真切触摸到中国古诗词的美。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所谓的诗词爱好者,大抵是这么一群人,而其中,更有佼佼者。比如走红的复旦附中16岁高中生武亦姝。大家称赞她满腹诗书,满足了对才女的全部想象。

     填空、答题、背诗,这些即是节目的主要元素了,按道理不会有多么激动人心,可却出乎意料地好看,在从九个字中选出一句诗的环节忍不住跟他们一起比划,在飞花令环节激动不已猛翻自己的诗词储备,在攻擂环节为对战选手捏紧一把汗。是竞技较量的形式,使得对诗词知识的赏析不再沉闷说教,声声入耳;是中国古诗词纯然的美,让背诵与重温都变得极有吸引力,句句入心。

     我尤其爱看节目里的“飞花令”。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飞花令即为中国古代酒令之一,“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古时,飞花令的玩法是:

     甲: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在第一字位置上

     乙:落花人独立。花在第二字位置上

     丙:感时花溅泪。花在第三字位置上

     ……

    

     以此类推,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答不上的则罚酒。

     诗词大会第二季适当调低了难度,只需选手背出有花字的诗句即可,不限定位置。可即使这样,也很难啊!每场的“花”字不一样,有的定为“酒”字,有的为“月”字,即对决两人每人要背一句含该字的诗词,你来我往,直到一方落败为止。这是考场上选手的诗词储备量,也是考才思敏捷度。武亦姝就因为在飞花令环节表现出色,在被董卿提醒重复后,不慌不乱迅速补上一句更难的,吸了不少粉。

    

     在这个明星出门买菜都能成为新闻、明星出轨能长时间霸占头条的媒介环境中,我欣喜于《中国诗词大会》立出了一些文化榜样。我们佩服喜爱武亦姝、陈更等“才女”,等到40岁农民白茹云出场,佩服变成了敬佩。白茹云,来自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郝桥乡的一名农妇,弟弟患脑瘤,她自己身患淋巴癌,现今还是带瘤生存的状况,但她说,“这些都不算什么”,自己从诗词中“体会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是一本《诗词鉴赏》,陪伴她渡过了苦痛难熬的化疗时光。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我猜想,这样的人,是会让生活在焦虑、撕裂、茫然中的我们产生一点震动的。人生多苦痛,能从苦痛中超脱心灵,从诗词中感受到艺术之美,这是一种境界,让我想起残疾女诗人余秀华,那么摇摇晃晃的人生,创作的诗却无比纯洁无比美丽。

    

     同为近来备受好评的文化类节目,《见字如面》的教授点评环节有点鸡肋与虚弱,《中国诗词大会》的点评请来了一些《百家讲坛》的主讲教授,难得的也饶有趣味。

     尽管在文化批评学者看来,《中国诗词大会》仅是一道文化快餐,短暂的追捧后很快会湮于无声。但如果节目的播出和走红,能稍微触及一点大众日渐麻木的内心,想起一点文化艺术的美,从空虚又浮躁的世界中拔出一刻,这就算是电视节目微末而重大的贡献了。

    

     我们这个时代到底需要一档怎样的电视节目?《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或许给出了答案。文化类节目重回视线中心,这不是偶然,而是反应了国人真实的内心需求,这颗心,空虚太久了啊!

     今日推送列表

     【头条】107部网剧被下架,鸡年网剧还会好么?

     【二条】我们这个时代到底需要一档怎样的电视节目?

     【三条】1号炮台 | 事关反腐败,这是张答应有史以来最严肃的一次音频

     【四条】1号招聘 | 求是网 新浪电视 蓝天下影视 贾云馨女士家 时尚芭莎

     【五条】“第一届中国春晚传媒人评选大奖”邀你来做大奖评委!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