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剧情综艺”的制作宝典都藏在《七十二层奇楼》里了!
2017/8/6 传媒1号

    

     偶然间,发现两档节目《七十二层奇楼》与《二十四小时》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第一, 取名的章法——数字+名词。前者数字+空间名词,后者数字+时间名词,对仗工整,如出一家,无非是后来之作《七十二层奇楼》增加了一个“奇”的形容词定语,也让这个取名更有中式美感;

     第二,细分的类型——剧情式真人秀。虽然近年在中国综艺市场中主打“真人秀”的不少,但涉及“剧情式真人秀”的就数得上号的几家,而主打“剧情式真人秀”的更是凤毛麟角,一是《二十四小时》,其概念为“中国首创连续剧剧情式综艺节目”,二是《七十二层奇楼》,其概念为“国内首档沉浸式剧情真人秀”;

     第三,背景的呈现——中国文化基因。《二十四小时》是以郑和下西洋和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大背景,《七十二层奇楼》则是以寻找古代“天工秘术”为大背景,无论《二十四小时》或者《七十二层奇楼》,都有意识地在把文化类节目与户外真人秀进行有机结合,尤其强调中国文化、中国故事。

     好奇的驱使之下,我查阅了两个节目的幕后制作背景。果不其然,两个作品皆出自一家之手——盛唐时空。从公司名字起,盛唐时空就将其浓浓的中式情怀展露无遗,而其企业经营理念亦是“讲述中国故事,宏扬中国文化,传递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

     或许,正是在这样有坚固、明确的企业文化之下,盛唐时空方能坚定不移、目标明确地深耕讲述中国故事的剧情式真人秀这一品类。

     事实上,盛唐时空截止目前的探索是成功的,《二十四小时》与《七十二层奇楼》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在微舆情推出的《大数据解读2017综艺节目》中,《七十二层奇楼》与《二十四小时第二季》分别位列2017上半年网络传播热度指数的第5与第13;

    

     在传媒1号推出的《2017年2季度传媒1号娱乐蓝皮书》中,《七十二层奇楼》同时上榜收视效果Top10、网络播放效果Top10、舆情效果Top10三榜。

    

    

    

     由此可见,专注于中国故事的剧情式真人秀在目前的综艺市场上是行之有效的模式,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

     本文以《七十二层奇楼》为例,拆解盛唐时空中国故事剧情式真人秀的章法。

     第一步:取材

    

     《七十二层奇楼》最让我本人敬佩与学习之处,就在于它通晓中国古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取材。节目组对于中国文化的信手拈来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流露出来的文化气息的确比之同类型节目高深、丰富、全面地多。而这种游刃有余的文化积淀,恰是专精于综艺领域的从业者们需要向从影视界、文学界跨界而来的人们学习的。

     那么,这种取材是否有什么章法呢?

     在本季的《七十二层奇楼》的大方向取材上,有来自中国地方民俗、民间传说故事、中国古籍传说、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侠客文化、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历法、中国古代交通、中国古代历史、中国饮食文化、中国诗词意象。

    

     在《七十二层奇楼》的知识库里,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然而都只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地散点展现,由此你方才看到了一个幅员万里的中国古代幻境:有天文地理,有文学经典,有哲理伦理,有历史传说。

    

    

     而如此看来,《七十二层奇楼》这个名字也就更富深意:七十二未必是实数,而可能是代表“多”的虚数,奇楼未必就是楼本身,而可能代表一层一层相照应的中国文化。那么,“七十二层奇楼”所代表的,表面示意可能是嘉宾们要闯过的七十二层奇楼的挑战,内里深意可能代表的更是中国文化层层累叠、深不可测的玄奥。

     那么,《七十二层奇楼》在取材上能给后来者什么启示呢?

     如果《七十二层奇楼》在中国古代哲学的象限中启用了《论语》,那么老子、庄子、孟子、荀子、孙子、韩非子、鬼谷子,这么多先贤的思想是不是也能移花接木呢?

     如果《七十二层奇楼》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象限中启用了《牡丹亭》,那么《西厢记》、《琵琶记》、《长生殿》、《桃花扇》、《镜花缘》、《红楼梦》,这么多经典的中国古典戏剧、小说是不是也能再创幻境呢?

    

     综艺人该是文化人,文化人最终比拼的正是文化。

     第二步:加工

     然而,并非每个熟读经典的人就能做好中国式的综艺。

     你还需要分门别类、善于利用的巧思。

     有些中国元素,是可以直接用在节目中的。例如场景、服饰,这类视觉的意象可以直接地呈现、迅速地架构出时空感。比如第二期“寻找丢失的神笔”的朝堂,比如第五期“寻找沙漠之眼”的沙漠,场景的运用能快速地让观众产生记忆联想,朝堂对应的古代时空,沙漠对应的侠客文化。《七十二层奇楼》的概念是“国内首档沉浸式剧情真人秀”,毫无疑问,场景、服饰等的运用是这种“沉浸感”最直接的来源之一。

    

     但有更多的中国元素,必须经过变形加工才能更好地融入节目的机理。

     道具上,不但将中国武侠文化“机关”的概念融入其中,更渗透了中国哲学文化的深奥与玄妙。例如第一期节目中,就将代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出自《论语·颜渊》)的“三不猴”与中国传统工艺品走马灯做了个巧妙的结合,这样的道具便不再是生搬硬套国外模式中拿来主义的简单道具,更富有远见地看待,你会发现,国外节目中道具的创作思路无非是更体验好玩、更视觉震撼,然而鲜有见到类似《七十二层奇楼》这类有文化意指、玄机密码的道具探索,而这可能正是中国综艺此前尚未足够重视与探索的处女之地;

     情境上,在中国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运用视听语言、进行规则重塑,创造出陌生感与熟悉感同时充斥感官的新民俗、仪式感。例如第三期节目中,伯奇夜市、海上船阵、大鼓、百名面具人,随着一次次鼓声大震,面具人一次次变脸,视听的冲击创造出独特的中式荧幕奇观;

     任务上,根据中国传统游戏、古代生活民俗等内容进行适应于当下游戏模式的改编,例如,在十二期节目中,让嘉宾们完成甩面任务、尝试火龙射击、进行城楼传旗语等游戏,“传旗语”其实是中国古代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常用于军事作战,并一直沿用至今。这个带有浓浓的中国风味的游戏,也让人感叹古人富饶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步:剧化

     第二步说的,是基于“点”层面的内容;而要串联成一个“沉浸式剧情真人秀”,更需要一条能让所有“点”连成“线”的条理。

     这就是整体的“剧化”——由一个核心故事出发,铺陈到单期叙事线索、人物身份、人物关系、伏笔悬念等一系列内容。

     例如,第四期“游园惊梦”,其核心故事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其人物身份分别是游园惊梦中的五个主要角色,其人物关系分别是师生关系、主仆关系、父女关系、情侣关系与好友关系,全部围绕着“女主”吴亦凡展开,其叙事线索则是五位嘉宾要在“幻境时空”中寻找到自己身处于什么时空、什么身份以及与人的什么关系,方能“破除幻境”,而指引他们的伏笔与悬念则是不断释放的各种线索,例如指向性别信息的绣花鞋,指向关系信息的团扇与《牡丹亭》皮影戏。

    

     又如,第五期“寻找沙漠之眼”,核心故事取材自中国侠客文化,三方势力要抢先夺取沙漠之眼,其人物身份分别是金玉客栈的老板娘与伙计、木队的三位少侠、沙队的四名成员,其人物关系是金玉客栈与木队是协助关系,金玉客栈与沙队是阻拦关系,木队与沙队是对抗关系。但人物关系并不止于此,节目开场的伏笔已经抛出了“敌人远比你想象的多”的信号,而吴亦凡正是那个特殊身份。

    

     可以分外鲜明地看到,《七十二层奇楼》在剧化的创作上尤其注重人物身份、人物关系以及伏笔悬念的设置。尤其在人物关系上,几乎在每期的呈现上都有耳目一新的关系搭建模式,或围绕一个核心人物进行人物关系搭建,或拆分成多方势力进行复杂对抗。可想而知,这自然是得益于盛唐时空的匠心独运、编剧组娴熟的戏剧功底,以及后期剪辑对庞杂素材的巧妙处理,而这些也是后继者若想在剧情式综艺中有所发展不得不修炼的功课。

     结语

     原创,最终仍该回归故里的文化。

     即使全球化已成当代浪潮,哺育一个民族创造力的母亲河,仍然是源远流长的本国思想、历史、文化、民俗。

     《七十二层奇楼》《二十四小时》乃至盛唐时空给我最大的启示莫过于,该补补国学了!

    

     今日推送列表

     【头条】“中式剧情综艺”的制作宝典都藏在《七十二层奇楼》里了!

     【二条】400亿播放量怎么来的?难道每个网民都看了60次《楚乔传》?

     【三条】暑假档过半!四大视频网站是怎争夺综艺市场的?

     【四条】1号招聘 | 爱奇艺市场部 凤凰网新闻中心 旅游卫视 人民日报 CCTV1《相聚中国节》

     【五条】1号炮台 | 《战狼2》:评论家们,我们看电影,不是看股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