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挑战》本周复播?继续“暂停”?这就是命……
2017/9/16 传媒1号

    

     观众不仅仅爱看一群老戏骨斗心眼,更希望看到,节目中的每一个嬉笑怒骂都“关注于我,与我相关。”

     一、极限挑战能够在本周“回归”?

     一些人还在等待着,本周日晚上,《极限挑战》也许会在“暂停”一个星期后顺利复播?

     另一些人则对此并不乐观。

    

    

    

     我们在网上找到了本周东方卫视周日的节目播出表:

    

     表中显示,极限挑战会在本周恢复播出。可是我们在东方卫视目前还没有看到关于节目恢复播出的预告或者相关广告。

     “复播?或者继续暂停?”这是个问题。

     “一个星期时间够干什么?”从节目制作规律的角度来说,作为一期能够在一线卫视播出的、设计精密的综艺节目,一个星期可能只够完成重新对一期节目素材的粗略剪辑,还不包含相关后期特效制作,亦或者只够紧急补拍一期新节目素材。

     但是这两个能够在一个星期完成的“改版工作”,都不足以让《极限挑战》重新上线。如果这个星期《极限挑战》能够“回归”,很可能是因为这两期节目本来就达到了播出标准,或者经过简单修改后就达到了播出标准。

     我们再回顾一下网传的极限挑战“暂停播出”原因:

    

     如果网上传言暂停播出原因属实,“太娱乐化”、“负能量”这些字眼指向的问题都是节目情节,“情节”直接指向的是“剧本”。一个星期能够完成的“重新剪辑”和“紧急补拍”,都无法解决“剧本”这个问题。反之可证,如果恢复播出,证明剩下两期节目本来剧本就“没有问题”。

     有人说,今年的东方卫视遭到了“水逆”。在一个密集的时间段里《今晚80后脱口秀》、《金星秀》、《极限挑战》先后遭遇“停播”。如果观察的时间段再长一些,在今年稍早些时候,东方卫视雄心勃勃的试图推出过一系列以“脱口秀”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节目:《小葱秀》、《国色辰香》、《小哥喂喂喂》等。这些节目要么播了两期就完全消失,要么不了了之、根本没有出现,不得不说这跟2017年年初时,东方卫视在节目推介会上提出的“强化喜剧、脱口秀、真人秀综艺节目的发展”相比,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关键是好多“停播”看起来都让人怀疑究竟是不是“暂时性技术暂停”?因为这些节目都没有披露出明确的再次开播时间,也没有明确的整改方向。大部分对外发出的声音也都语焉不详。

     当然,也有回复的相当“具体”的:

    

     这番话从综艺节目分析评论角度来说,我们无从评价。也许“厚黑学”的研究者们会更有话说。

     但是,东方卫视对于复播《极限挑战》肯定会更加急切。

     首先,众多脱口秀节目的“体量”和《极限挑战》完全不同。三季下来,《极限挑战》的品牌价值已位于国内综艺品牌的前端。在东方卫视的“盘子”里,《极限挑战》和其他节目的“轻重”不同。其次,“脱口秀整改”技术难度更大。“脱口秀”主要依靠的是“一个表演者”,这个表演者的个人风格、形象表达、人物设定都深深的嵌入到整个节目的结构中。所以当一档“个人脱口秀”被“停播”之后,很有可能意味着节目主体的“这个人”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换掉”,就好像“用钢板换下所有的木板之后,这还是原先那艘木船吗”?再次,《极限挑战》正在“季播”当中。中途腰斩对于这个品牌来说,影响会非常大。失去了“仪式化”的电视节目,深深的不安全感对于观众来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很难判定。

     二、下一季《极限挑战》可能面临哪些问题

     不管这周大家能否看到《极限挑战》,下一季《极限挑战》肯定会有所变化。

     《极限挑战》在第一季和第三季都经历过“暂停播出”。节目组肯定不放心节目“屡屡涉险”。所以,未来《极限挑战》的道路艰难而清晰:下一季节目必然会“有所调整”,以规避风险。同时,“调整成功”的标准是实现播出效果大于等于之前播出版本,并不会再次陷入“暂停”的尴尬。

     如果下一季《极限挑战》再次“暂停”,那很可能节目就变得“更危险”了。

    

     回看一下,三季《极限挑战》获得成功的主要经验主要表现在:1、成功的找到了最合适的嘉宾团队“极限男人帮”。2、精彩的剧本设置。所以对于《极限挑战》导演组来说,实现“改版”的目标千头万绪,艰难复杂。但其实总体思路并不难,概括起来无非就是:长处不能丢,短处要补足,可操作性还要强。

     如果从本季节目自己的素材库中寻找关于“公益”、“星素结合”例子,“五美和极限男人帮寻找物资看望解放军战士”这一期很有参考性。但同时,很多网友也认为这一期是结构最为松散的一期。巨大的游戏场景、并不严密的剧情和庞大的围观人群让这期节目的嘉宾们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在街道上到处乱转。只能依靠剪辑手段,把巨大的时间差造成的剧情割裂剪辑在一起。

     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包含了“正能量、公益”内容的这一期节目,探寻一下《极限挑战》在未来可行性高的改版思路。

     三、下一季《极限挑战》可能出现的改版思路

     思路一,剧本改版。其实改变剧本几乎是节目改版的必然选择。估计现在节目组的导演们也在思考,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完成改版。在这种节约成本的考量中,一定包含着对已有素材的重新剪辑和在现成剧本上“粘合公益正能量”的选择。

     可不得不说,如果只是在剧本上生硬的增加“喊口号”,或者把“公益”生硬的粘在节目剧情上的话,恐怕结果会让观众相当遗憾。反观直接涉及到剧中人物个人输赢的剧情内容,节目嘉宾个个参与感极高。“复仇者联盟”那一期嘉宾宋小宝情不自禁的尖叫就是佐证。

     所以在剧本改版过程中,公益正能量主题和情节同嘉宾自身产生紧密关联就是一个重要思路。

     如果在每个任务点中,将公益行为作为获取剧情线索道具的重要步骤,完成公益事项才能够推动剧情,而不是将“公益目标”放到最后揭晓,这种小小的“逻辑倒置”就可以实现嘉宾的高参与度和公益元素的随时提现。

     这种修改非常节约成本,几乎在现有剧本基础上经过小的修改可以完成。这种修改方案可以解决部分修改的“好不好看”问题。可操作性强,不需要对于剧本的终极目标进行大的修改。但同时可能对于方案融合程度的拿捏要求很高。

     思路二:人物上下功夫。现在在网上已经能够找到部分媒体和网友在分析六个节目常驻嘉宾里“谁才是那个负能量的罪魁祸首”这样的文章了。

    

     明白人都知道这种思考毫无意义,但是节目成功之处在于“极限男人帮”的人设立得住,可容易为人诟病的“过度强调明星化”恐怕也正是出自于此。所以,对于人物角色进行改版也许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极限男人帮”中六个嘉宾,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从素人艰苦奋斗到成名的过程,这些他们通过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也许能够代表每一个为了自己目标而努力的普通人的奋斗心路。如果能够实现这些今天的明星成长奋斗历程的回顾,并辐射到普通人的梦想的话,也许也能够在“奋斗”、“正能量”这些词汇上加分不少。

     试想一下孙红雷的北漂,黄渤的群众演员、王迅的参军入伍、张艺兴的练习生生涯………这些故事如果能够体现在剧本,并在故事中体现今天的这些相类似人群,一方面能够强化《极限挑战》的看家本领,鲜明体现六个人的“人设”,同时真人秀的“真”,追求梦想的正能量都能够得以体现。

     这一思路强调的是“人设问题”。首先能够保证的是节目流量和六位明星流量之间“1+1大于2”的合并效果,同时强化“极限男人帮”的情节影响力,并体现“努力奋斗正能量”的主题。但是很可能需要重新梳理剧本、组织拍摄。

     思路三:在“素人”上下功夫。《极限挑战》增强“星素互动”对于完成 “改版”肯定是有益处的。

     已经有学者在讨论“星素”之间的比例该如何分配。有学者提出“如何判定星素互动的真伪”“就是看节目中素人跟明星谁更有戏,素人更有戏就是真互动,明星更有戏就是伪互动。”——这种结论在我们看来,有失公允。节目中的众位嘉宾都是经历过镜头训练和拥有几十年的演绎经验的,就像陈佩斯在小品种说的那样“你能管得了我,你还能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吗”?目前看来,观众普遍认同,只要“素人”在节目中起到了推动情节、深化主题功能的,基本上就完成了“星素互动”的合理运用。

     但不得不承认,参与《极限挑战》节目元素的各位“素人”,更多的体现在游戏环节推进上,更像是“道具”或者“群众演员”,并没有体现出素人“自己的故事”,这一点很容易让人指摘。可以考虑在剧情推进中,把“典型素人”身上的正能量故事,加入到游戏剧情中,一方面推进节目行进,同时也展播这些普通人身上的“正能量故事”,从而起到弘扬正能量和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感功能。

     其实,归根到底,“正能量”、“星素互动”……这些字眼在节目中体现的评判标准,多多少少都存乎于观众看过之后的感受,也很难提出一个量化的标准。根本还是在于节目制作者的思路是否立于这些字眼上。

     观众不仅仅爱看一群老戏骨斗心眼,更希望看到,节目中的每一个嬉笑怒骂都“关注于我,与我相关。”

    

    

     今日推送列表

     【头条】《极限挑战》本周复播?继续“暂停”?这就是命……

     【二条】传媒业的男人去哪儿了?这一波招聘后,我们发出了敲打灵魂的诛心之问

     【三条】关于三大卫视2018年的招商剧目,你需要知道这些

     【四条】1号学术|第二届西部地区传媒类研究生学术年会 征稿函

     【五条】1号招聘 | 传媒1号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工夫真言影业 中国教育报刊 奥美互动 福莱公关

     推荐阅读

     ▲从烫手山芋到香饽饽,接下来会是 “慢综艺”的天下吗?

     ▲"新款苹果手机发布"的传播学“阴谋”

     ▲传媒学子,这里有大师姐给你的一封信

     ▲广电总局出高招,收视率造假顽疾或将彻底解决

     ▲除了豆瓣,谁还能成为口碑的评判参考?

     ▲慢综艺的下一站,牵手地产?

     ▲详解升级管控!五部委电视剧管理“组合拳”告诉你这五件事

     ▲“是PD不是奴隶!”韩国两大公营电视台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罢工,地上波还是制作节目的最佳环境吗?

     ▲《中国有嘻哈》:能否让亚文化逆袭成主流文化,吸引资本注意?

     ▲电视台要靠电视生存?早揭不开锅了!

     ▲报纸休刊请别哭,这对记者其实是好事

     ▲自家头条举报自家报社社长,还有这种操作?

     ▲野蛮生长时代结束了,弹幕实名制后还能否愉快吐槽?

     ▲视频网站暑期档盘点:这块娱乐乌托邦,还能存在多久?

     ▲电视平台暑期档小结:凛冬将至

     ▲从秀流量到拼演技,尬吹“演技”的四种方法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