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艺遇到文化,看《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如何打造文化类节目新样态
2017/10/9 传媒1号

    

     在目前文化类节目成为主流创作思潮的时候,对于各家内容制作方来说,压力并不小。怎样将曲高和寡的文化类节目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怎样拓宽文化类节目的阈值?怎样“浅入深出”的逐层提高节目的文化气质?这些都需要内容制作方的创新迭代和不停挖掘。

     十一期间开播的,由央视大型节目中心制作的《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就将文艺与文化融合,为文化类文艺节目新样态打板。

    

     根据渠道特色设计热点话题,

     打破双屏界限 形成全国热度

     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仅仅将之拘囿于以传统文学为主要载体的文学形态。事实上,除了文字上的薪火相传,历代先民们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还以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音乐是一门非描绘性的艺术,它不可能完全描写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场景,而是通过时间展开音响构成的各种要素,可以直接激发和呼唤听者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并且音乐和语言不同,它不按着语义学的规则组织,而是遵循各时代、各民族的音乐规律和习惯构成。民歌往往最能调动起人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同地域的人们源自血脉深处的同样情怀。

     在《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节目组将这种“共情”拎出来放大,分别呈现在网络和电视两个端口上。

     电视方面是节目自身的迭代更新,新增的守擂概念和新增的百人团,都让知识性不再枯燥,让竞技性别开生面,让文化性得到发展与传承。

     网络上则专门开展了#我用民歌唱家乡#的新媒体活动,激发年轻人的兴趣和参与度。

     从9月21日,《中国民歌大会》媒体见面会上,朱军发起#我用民歌唱家乡#的新媒体活动开始,到十月一号《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正式播出之前,#我用民歌唱家乡#的话题经过近十天的酝酿和发酵,多位文艺界人士的响应,网友的支持点赞形成自来水传播,让节目呈现出未播先火的态势,为节目的开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住大众审美的核心关键,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年轻人,并根据渠道用户的特色设计热点话题,《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的这招妙棋拉近了电视观众和网络用户的距离,打破了双屏界限,让文化类节目不在曲高和寡,也可以玩转全网。

    

     文化景观、故事景观、视觉景观、音乐景观

     全维度打造中国民歌景观

     《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在视觉、听觉以及感觉得呈现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正如总导演邹为曾说过的:“我们为自己拟定的创作目标是——制造中国民歌景观,因为只有一档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的景观式节目,才能配得上浩如烟海、璨若繁星的中国民歌。”

     《中国民歌大会》八期节目,每一期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甚至每一首歌都专门营造出贴合这首民歌歌曲所属环境。南方小调配着如雨巷般清雅的背景,陕北民歌搭着黄河的波澜壮阔,节目组采用情景化的包装方式,在色彩设计上无论是视频色彩、虚拟色彩还是服装道具的色彩,都符合歌曲的主色调,在舞蹈语汇方面则为大家还原民歌产生的土壤,再现当地百姓的生活习俗。为每一首民歌量身打造一个专属这首民歌,专属这方水土的视觉景观。

     人是一档节目具有表现力的关键因素,对于民歌大会来说,32位来自基层的选手和来自海内外的民歌爱好者和全国各地的专业院校学生组成的百人团,共同编织出第二季中国民歌大会的故事景观。故事让节目更有温度,也让文化更有情怀。

    

     第二季《中国民歌大会》共涉及到159首歌曲,涵盖了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包含了40多个民族的传统民歌及经典歌曲。涵盖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爱国主义、幸福小康、乡愁、亲情、友情、爱情、生活、劳动、习俗等内容。节目组邀请专家围绕民歌精心设计了与之相关的131道题目,包括文学题、音频题、图片题、视频题、视听题等等。每一道题目也都配有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这些就是对文化景观的架构。

     文化景观、故事景观、音乐景观和视觉景观四个层面相互融合,《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是一台以中国优秀民歌为传播载体,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的精品节目。

    

     原生天籁律动中国

     追本溯源中领略文化基因

     《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中,出了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和故事。例如:山东大妈张口就来的原汁原味的民歌,草原姐妹花蒙古长调对上蒙古短调的精彩,高洪章霸气外露的演唱和难得一见的跳菜舞。

     百人团中也有热爱民歌的美国生物学博士、有热爱中国民歌的马来西亚小朋友,有辞职后致力于保护传统民歌的满族姑娘,有致力于用英语传播中国民歌的大学老师,还有各个民族年轻的民歌传承人、传承者,以及病毒科学家、律师、警察、老师、老板娘、全职妈妈等各行各业的民歌爱好者。

    

     可以说,《中国民歌大会》是一本民族歌舞大全,一场民族生活盛会。为了尽最大可能地涵盖了中国56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即使歌在远方,道阻且长,节目组依然四处奔走、求索。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一支支养在深闺人未识,却具有原汁原味地域特色的民歌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节目组给观众绘就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最全中国民歌版图。

    

     《中国民歌大会》将文艺和文化做到融合,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大视角出发、大情怀展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意表达,用匠心勾连受众价值认同的乐趣,从而让节目减少纯粹综艺娱乐功效的单一性,具备更持续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打造出文化类节目新样态。

    

     推送列表

     【头条】当文艺遇到文化,看《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如何打造文化类节目新样态

     【二条】视频网站自制节目华丽转身,反向输出电视台或成大势

     【三条】从追梦到造梦,“为游客拍电影”成横店新特色

     【四条】1号招聘 | 传媒1号 芒果娱乐 新浪湖南 艺璇传媒 萌新影业 爱奇艺第4季度最萌真人秀

     推荐阅读

     ▲ “史上最差评分电影”究竟是如何激怒了公众?

     ▲前方路不通,脱口秀该怎么绕道?

     ▲依靠综艺起家的浙江卫视,在2018年或许需要改变了

     ▲2017,社会“非媒体”机构传媒人才需求10大趋势 ——180家非媒体机构招聘信息词频分析数据报告

     ▲从烫手山芋到香饽饽,接下来会是 “慢综艺”的天下吗?

     ▲传媒学子,这里有大师姐给你的一封信

     ▲除了豆瓣,谁还能成为口碑的评判参考?

     ▲慢综艺的下一站,牵手地产?

     ▲电视台要靠电视生存?早揭不开锅了!

     ▲报纸休刊请别哭,这对记者其实是好事

     ▲视频网站暑期档盘点:这块娱乐乌托邦,还能存在多久?

     ▲电视平台暑期档小结:凛冬将至

     ▲从秀流量到拼演技,尬吹“演技”的四种方法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