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经济下,明星、素人、星素结合,谁是未来?
2017/10/11 传媒1号

    

     来源 | 收视中国(ID:shoushizhongguo )

     原标题 | 眼球经济下的季播真人秀节目主体变迁浅析

     季播真人秀作为电视平台孕育出的硕果,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及众、从粗至精的发展历程,成为当下最为吸睛的节目类型之一。本文依托近年来季播真人秀的播出收视数据,梳理其参与主体变迁特征以及收视情况。

     近年来,随着制播分离、广电合并、媒体融合等改革的推进,电视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节目类型多样并举,节目内容丰富多彩,节目创意推陈出新,可以说电视仍然是眼球经济时代的第一平台。季播真人秀作为电视平台孕育出的硕果,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及众、从粗至精的发展历程,成为当下最为吸睛的节目类型之一。2013年其播出量首次超过100档,近几年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每年数量均超过了200档。下文依托近年来季播真人秀的播出收视数据,梳理其参与主体变迁特征以及收视情况,并积极探寻真人秀参与主体在不同时期的变迁原因。

     不同参与主体真人秀

     整体播出收视状况

    

     根据节目参与主体的不同,真人秀节目一般划分为素人真人秀、明星真人秀以及星素结合的综合真人秀。早年风靡一时的《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等为素人真人秀,近年来以《奔跑吧》《极限挑战》等为代表的一批明星真人秀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成绩,另外星素结合的综合真人秀有《中国新歌声》《妈妈咪呀》等。

     参与主体数量变迁特征

     2003年8月广东卫视借鉴《幸存者》而策划播出了《生存大挑战》,拉开了我国季播真人秀的序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季播真人秀有了长足的发展。CSM-TVPRISRS软件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上星频道播出季播真人秀超过100季以来,季播真人秀每年播出季数呈现出爆发增长的趋势,2016年累计播出了237季;2017年截至8月19日,已经累计播出148季真人秀节目。

     依据参与主体的不同,梳理不同真人秀播出数量,可以看出参与主体数量变迁特征表现为:以综合真人秀为缓冲区,素人真人秀和明星真人秀数量呈波轮式周期变化。2006年以前,由于季播节目概念刚刚萌芽,季播真人秀总量较低,各台以市场试水和培育市场的角度切入,素人真人秀成为市场主流;2005年《超级女声》取得极大成功后,季播真人秀进入高速发展期,明星真人秀和星素结合的综合真人秀开始出现,真人秀进入了初期探索阶段,综合真人秀开始大量涌上荧屏 ;2008年以后,模式类节目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引进模式类节目引发了电视真人秀的两极分化,素人真人秀和明星真人秀数量、占比均有明显提升,压缩了综合真人秀的数量及比例,2013年季播真人秀数量首次突破了100季,但综合真人秀比例仅占23%。

     经历了2003至2013年十年的发展,真人秀节目数量呈爆发性增长,激烈的市场竞争让明星真人秀逐渐成为市场主角,数量比重逐渐扩大,2015年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的39%,与素人真人秀平分秋色,现象级的明星真人秀也不断涌现,如浙江卫视播出的《奔跑吧兄弟》、深圳卫视播出的《极速前进》、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上海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等。在明星真人秀带来高收视的同时,其不断推高的成本、剧本化的内容也成为大家的吐槽点,因而2015年明星真人秀数量比重有所下降,综合真人秀比重则提升较快,节目制播单位也对明星真人秀节目热情降温,探索更多有效途径吸引观众。2017年以来,明星、素人和综合类真人秀数量呈现相对均衡的状态,参与主体数量又进入新一轮的周期调整中。

     真人秀是近年来电视市场的热点节目,季播的方式易于锁定观众注意力,培养稳定的观众群体,“播出季”就相当于是商业上的一种限量发售,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一种超常规的动作获得一种超常规的品牌效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对同类资源的极度开发也形成了我国季播真人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如一年多季、一季多台、一季一年播出的现象均有出现,短期内耗干了节目潜力和品牌影响力,涸泽而渔的行为对节目市场和节目品牌均有不小伤害。剔除一年多季和一季多台播出的重复节目后,每年播出的不同参与主体非重复真人秀数量逐年提升,截止到2015年,素人、明星和综合真人秀数量均表现为稳步提升,明星真人秀比例增幅最为明显;2016年开始,星素结合的综合真人秀比重不断扩大,素人真人秀数量明显下滑,节目主体开始进入调整期。

    

     参与主体收视变化特征

     收视表现是节目的风向标,通过收视率数据能够直观地反映节目在观众心目中地位以及变化,观众的选择为节目的制作提供了方向和依据。历年不同主体真人秀收视数据显示:星素结合的综合真人秀是素人真人秀和明星真人秀的缓冲区和变革点。在真人秀发展的初期,素人真人秀占据主体,收视不断走高,2005年收视已经超过了1%。2006年,节目研发拓展至各类参与主体真人秀,但由于节目数量相对较少,三种主体真人秀节目收视差异明显,明星真人秀收视明显领先,综合类真人秀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面对市场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真人秀节目,观众注意力被各类参与主体真人秀吸引, 2003至2009年,素人真人秀收视要高于其他类型真人秀,占据市场主体;2010年至2012年,素人真人秀收视则持续走低,节目市场迎来新的调整和探索,星素结合的综合真人秀开始突围,收视领先于其他真人秀;2013年开始,明星真人秀凭借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在真人秀竞争中一路领先,而素人真人秀则状态低迷;进入2017年,电视市场又出现了明星真人秀收视走弱而综合真人秀收视走强的苗头。真人秀收视总体特征表现为,在素人真人秀或者明星真人秀收视占据主体地位时,综合真人秀一直作为开拓创新的缓冲,为下一次参与主体变革提供试验区和积蓄力量。

    

     不同参与主体的真人秀收视表现能体现出节目竞争力差异,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观众对节目的收视喜好。但由于每年各参与主体真人秀数量不同,笔者通过估算收视总量来反映整体收视市场中不同参与主体真人秀节目的收视影响力及不同参与主体真人秀的收视变迁特征。数据表明,2010年前,真人秀还处于低速发展阶段,不同参与主体真人秀总收视量不超过10%;2011年至2013年,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收视总量接近30%;2014年以后则进入了成熟发展期,收视总量进入稳定调整区间。在不同发展时期,综合真人秀的缓冲调整现象明显:在低速发展期,素人真人秀和综合真人秀交替领先;在快速发展期,素人真人秀继续保持前期的优势;而在成熟发展期,明星真人秀率先发力领先其他类型真人秀,综合真人秀也有较快增长。

    

     不同参与主体节目收视差异

     参与主体变迁模式

    

     考察不同参与主体真人秀收视情况,2017年上半年在71中心城市上星频道播出的真人秀节目中,共有26档收视超过了1%,其中有13档是综合真人秀,占总量的一半;素人真人秀有3档,仅占12%,明星真人秀有10档,占38%,可见,数量上综合真人秀占据优势。在收视排名靠前的真人秀节目中:明星真人秀占据绝对优势,TOP10中明星真人秀占据半壁江山,更是有3档节目进入了TOP5名单中,占据榜首位置的也是明星真人秀节目《奔跑吧》,收视水平明显高出其他节目。素人真人秀《中国诗词大会》收视仅次于《奔跑吧》,但素人真人秀整体表现较差。综合真人秀有4档进入了TOP10,位置相对靠后。总体而言,在收视市场明星真人秀仍然是引领节目收视的主体。

     直播收视体现了节目的竞争力,如果说直播收视受到收视习惯的影响,那么时移收视则反映了观众的主动选择行为,是衡量节目质量的另一块试金石。在CSM15测量仪城市,节目时移收视与直播收视的对比数据中,明星真人秀时移收视于直播收视之比明显高于素人真人秀,《奔跑吧》时移与直播收视比更是超过50%。即使明星真人秀和素人真人秀直播收视水平相当,明星真人秀时移收视也明显高于素人真人秀,这也从侧面也显示出了明星的强大市场号召力;在星素结合的综合真人秀中,《欢乐喜剧人》和《欢乐中国人》直播收视相当,但时移与直播收视比差异较大,这也反映出题材、内容以及明星选择的不同,对最终收视表现均有可能带来不一样的影响。总体而言,有明星参与的真人秀在时移收视中更占优势。

    

     节目参与主体变迁模式及效果

     风靡全球的热门电视真人秀《老大哥》自1999年在荷兰问世以来,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几十种不同版本,老大哥除了常规素人版本外还有名人老大哥、青少年版、全明星版,Secret Story(秘密故事)等版本,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观看需求。

     在国内,真人秀节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参与主体变迁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参与主体由明星向星素结合和素人变迁,二是参与主体由素人向综合和明星变迁。

     在参与主体由明星向素人变迁方面,目前,在市场上这类节目还很少,2014年湖北卫视推出的明星真人恋爱秀《如果爱》, 2015年浙江卫视打造的全素人恋爱节目《牵手爱情村》可以看作是其素人版,但由于各种原因《牵手爱情村》没有推出后续。当前市场上在明星真人秀中添加素人元素是常见的手法,如《爸爸去哪儿4》变成了“三组+三组”模式,除了蔡国庆、田亮、沙溢等明星父子外,还增加了“素人萌娃”阿拉蕾、李亦航等,《我们相爱吧爱有天意》除了三对明星CP 外还增加了两对素人CP等。

     以《我们相爱吧》收视实践为例,第3季增加了素人元素后,其收视相比第2季明显下降,但观众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从微博电视指数数据观察,微博提及人数和次数并没有因为素人CP元素的加入而降低,人均提及次数反而有增加,但微博的阅读量有较为明显的下滑。收视水平的下降和微博阅读量的下滑,说明在节目增加了素人因素后,并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虽然收视下降的重要因素可能是播出时段由21:00档调整至22:00档,但节目违和的“星素结合”更让观众吐槽,无法让观众得到共鸣,很难让观众“相爱”。

    

    

     参与主体由素人向综合和明星变迁方面,歌唱类节目经历了素人向明星变迁的多个阶段。早期的真人秀中,素人歌唱类占据主流,《超级女声》《我型我秀》等也被称为草根选秀1.0时代,毒蛇评委也成为一时大众热议的话题;随着《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星素综合真人秀热播,评委被冠以导师;《我是歌手》《蒙面唱将》等将明星导师回归歌手身份,歌唱类节目演化到明星真人秀的2.0时代;当下《我想和你唱》《天籁之战》等明星和素人同为主角、同台竞技,让歌唱类真人秀跨入了新的时代。

     明星出道前是素人,素人有了粉丝逐渐成了明星,素人和明星的身份标签在发展中变化。在真人秀节目体系中,近两年兴起了一种“养成”类真人秀,不再单纯依靠“偶像”带来经济效益,更看重的是偶像背后的产业链价值。《燃烧吧少年》《蜜蜂少女队》《加油美少女》《天生是优我》等一批养成类真人秀,为素人向明星变迁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样本。素人和明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粉丝量上,微博互动数据可以很好地反映粉丝量,观察今年浙江卫视播出的《天生是优我》微博数据,在节目的最后几期,无论阅读次数还是提及次数相比前半程均有明显下降,从侧面反映出这种过度消耗粉丝的“养成”产业链建立之艰难,因为这类节目容易陷入没有明星只有秀的怪圈中,素人养成明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节目参与主体变迁原因探讨

    

     真人秀发展的十多年间,参与主体由最初的素人至当下的明星不断变迁,那么导致参与主体在“素人-综合-明星-综合”间的周期性变化原因是什么?下文笔者试图从“受众、播出平台、制作机构、管理部门”四个市场主体方面探讨真人秀参与主体变迁的可能因素。

     受众端:自主意识觉醒,欣赏水平提升

     节目的传播对象是观众,观众是节目的受众基础,观众对节目的需求变化是节目主体变迁的重要因素。在电视发展初期,由于电视设备的普及程度较低以及节目内容的匮乏,《霍元甲》《渴望》等剧目曾经引发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热潮,电视节目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观众收视以被动收视为主;随着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电视频道有线覆盖,观众能收看到的节目内容大幅提升,观众欣赏水平有了长足进步,观众收视自主意识开始觉醒,数字频道应运而生;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节目内容不仅限于电视播出,同时移动互联的到来和智能设备的兴起,OTT设备和智能机顶盒互动性进一步增强,为观众自主收视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支持,观众主动收视的意识彻底觉醒,各种视频内容触手可及,观众收视行为进一步碎片化,作为节目收视中重要版块的真人秀节目,适应观众收视行为的变化而调整参与主体变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平台端:频道竞争激烈,保持竞争优势

     对播出平台来讲,一方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速侵蚀着电视的收视阵地,压缩着电视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电视频道从最初只能收到几个频道,到现在可以收到上百个频道甚至更多,各个频道全天候竞争。播出平台面临内交外困的激烈竞争困境,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需要生产差异化、有竞争力的电视产品,真人秀节目强大的市场潜力是各个频道重金打造的拳头产品,进行参与主体合理化调整是播出平台必然选择。

     制作端:市场经济原则,物美也要价廉

     从制作单位考量,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生产市场接受的视频产品获得利润就必须要考量成本,在当下明星真人秀成为市场主流的背景下,明星片酬不断推高,如何平衡明星片酬、制作成本和市场回报就成为制作单位的必修课。参与主体的变迁也是制作单位深入市场调研后的理性选择,市场经济下,物美也要价廉。

     管理端:满足大众需求,引导舆论导向

     在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部门秉承舆论导向的宏观引导。近年来“限娱”一直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行调控和管理的主要方向,通过限制数量、播出时段、备案制等手段对娱乐节目进行限制和管理。近两年来,随着真人秀节目的火爆,对真人秀和明星类节目的调控也进一步加强。今年六月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以后,《极限挑战》《来吧兄弟》《挑战者联盟》等全明星阵容综艺节目纷纷由原先的21:00档推迟至22:00档,总局节目政策对参与主体变迁具有指挥棒作用。

     综上所述,真人秀参与主体处于不断变迁过程中,阶段性参与主体特征表现是相对的,而变化是绝对的。真人秀参与主体的不断变迁是市场的选择,也体现了媒体服务受众的本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是不变的旋律。

     [1] 2003-2008采用35中心城市数据,2009年-2017年使用71中心城市数据。

     估算收视总量=某参与主体收视率*节目数量

     [2] 时移/直播%采用的是CSM15时移城市2017年上半年数据。

     [3] 英文coupling的缩写,结对的意思,源自日本动漫影视创作圈。

     [4] 收视数据截止于2017年8月19日,微博数据截止到2017年9月1日。

     [5] 2003-2008年采用35中心城市数据,2009年-2017年使用71中心城市数据。

    

     推送列表

     【头条】模式决定驱动,freestyle的《青春旅社》是如何变静为动的?

     【二条】王家卫、章子怡、汤唯堕落了?No!电影还在寒冬,电视剧却进入了黄金时代

     【三条】眼球经济下,明星、素人、星素结合,谁是未来?

     【四条】1号学术 | 刘俊:当前中国综艺节目“大时代”的阶段分期与发展特征

     【五条】1号招聘 | 传媒1号 中国旅游报社 凤凰娱乐 腾讯互动娱乐 阿里大文娱UC头条

     推荐阅读

     ▲ “史上最差评分电影”究竟是如何激怒了公众?

     ▲前方路不通,脱口秀该怎么绕道?

     ▲依靠综艺起家的浙江卫视,在2018年或许需要改变了

     ▲2017,社会“非媒体”机构传媒人才需求10大趋势 ——180家非媒体机构招聘信息词频分析数据报告

     ▲从烫手山芋到香饽饽,接下来会是 “慢综艺”的天下吗?

     ▲传媒学子,这里有大师姐给你的一封信

     ▲除了豆瓣,谁还能成为口碑的评判参考?

     ▲慢综艺的下一站,牵手地产?

     ▲电视台要靠电视生存?早揭不开锅了!

     ▲报纸休刊请别哭,这对记者其实是好事

     ▲视频网站暑期档盘点:这块娱乐乌托邦,还能存在多久?

     ▲电视平台暑期档小结:凛冬将至

     ▲从秀流量到拼演技,尬吹“演技”的四种方法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