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原创综艺的创新路径,该如何抉择?
2018/4/26 21:59:39 传媒1号

    

    

     如果阅读不方便,不妨听语音吧

     1号播音员:张琪琦

     1号按:尽管近两年来在政策大力推动下,国内的原创综艺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较大提升,但我们离真正在节目模式上有重要突破、在题材上有重大创新的原创节目依然有不小的距离。追根溯源,国内原创综艺存在四条创新路径,但大多数创新路径多是在维持原节目模式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对节目表现手法、题材等进行改变来“制造”。真正的“中国原创”,依然任重而道远。

     近几年以来,国内综艺节目经历了一场从大规模引进模式到鼓励原创的方向转变。自2013年《爸爸去哪儿》的火热开始,国内综艺界开启了大规模引进国外模式的狂潮,并且尤其青睐韩国节目模式。短短几年内,几乎所有的国外节目模式都被国内各大电视台、视频网站平台以及制作公司购买一空。同时,大规模的购买行为也极大的拉高了模式版权的价格。彼时,综艺领域中的原创综艺屈指可数,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横空出世,开启了国内引进外国节目模式的狂潮

     为了限制非理性的引进模式,鼓励原创节目,2016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在19:30—22:30开播的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两档。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新播出的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档。紧接着在2017年,广电总局进一步对明星真人秀进行限制,明星真人秀全面推出黄金档。一系列政策出台后,模式引进的潮流才逐渐褪去,原创综艺开始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不过,虽然目前看来,无论是央视还是省级卫视,原创模式节目已经渐渐成为主流,但无论是节目的收视、市场表现还是影响力,依然很难与曾经那些引进模式中的“现象级”节目相提并论。我们要问的是,除了外部的政策、市场、观众观看习惯等因素外,原创模式节目本身,存在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冰火两重天?原创节目模式的尴尬现状

     根据节目模式的来源,我们大致可以把国内综艺节目划分为三个类型:纯原创类、抄袭类以及正版引进类。

     纯原创节目,往往以2017年以来总局提倡的文化、公益、科技类综艺节目居多,《朗读者》、《国家宝藏》正是纯原创节目的代表。当然,在其他领域,如户外真人秀,也不乏原创制作,如《咱们穿越吧》就是一档口碑上佳的原创综艺。

    

     ▲《国家宝藏》是去年下半年口碑最好的原创综艺

     “抄袭类”节目一直存在,但在总局出台限制国外模式引进后,许多制作方往往索性不再购买版权,直接对原版进行改头换面、甚至打出“原创”的旗号,这恐怕是政策监管所没有料到的后果。诸如《中国有嘻哈》、《偶像练习生》等节目均有着极高的热度,但仍然摆脱不了抄袭的帽子。

     根正苗红的正版引进版权节目,这几年在数量上处于下降趋势,大多数是综N代节目。同时,随着电视频道在引进模式受到限制后,视频网站逐渐成为引进版权新的重要平台,例如腾讯视频刚刚推出的头部综艺《创造101》,就是正版引进的韩国节目《PRODUCE 101》。

    

     ▲刚刚开播的《创作101》,才是《PRODUCE 101》的正版

     目前,抄袭类节目与纯原创类节目的现实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打着原创口号、实则没有购买版权的“抄袭类”节目最受市场欢迎,许多观众也会认为,“节目好看就行,谁还管它是不是抄袭呢”。原创模式节目虽然数量处于上升趋势,但在注意力经济上并未占据核心地位。

     最具讽刺的一幕,无疑是不久前发生在法国戛纳电视节的一幕。一方面,中国模式第一次集体出海,展现了国内综艺在模式原创方面的努力与成果。《国家宝藏》《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天籁之战》《声临其境》《跨界歌王》《明日之子》《功夫少年》《好久不见》等原创节目主创集体亮相MIPFormats的主舞台。

     另一方面,国际模式版权保护协会FRAPA点名爱奇艺《偶像练习生》抄袭,数据显示抄袭相似度为88分(满分100分)。FRAPA称这一数据刷新世界纪录,成为史上抄袭之最,并对此表示震惊和惋惜。恰恰是备受抄袭指责的《偶像练习生》,在国内以“超级网综”的姿态,成为一季度节目领域中的“流量收割机”。

    

     ▲虽然有着极高的热度,但《偶像练习生》很难在抄袭一事上洗白

     目前来看,原创综艺的处境较为尴尬,呈现出收视与口碑倒挂,官方评价与市场价值倒挂的现象。

     诸如《朗读者》之类广受好评的原创文化类节目,收视也很难过1%。许多有着良心口碑的综艺节目,无论是收视率还是网络播放量都与现象级节目存在很大差距。同时,许多原创节目虽然获得了官方的较高评价,但在市场上其商业价值并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在招商和广告植入上并不理想。

     归根结底,政策驱动下的节目模式原创潮流,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形成了目前政策与市场割裂的境况。

     四条原创综艺的创新路径,该如何抉择?

     原创综艺所处的尴尬境地,与国内原创综艺在进行创新时的路径选择有着莫大关系。虽然原创综艺的数量日渐增多,但我们依然可以清晰辨别出原创综艺进行创新时往往沿着四条路径展开:

     第一条路径可以称之为“回到过去式”,其特征是模式微调。“回到过去”,意味着现有的原创节目模式,其实只是对过去原有的节目模式进行微调。这些传统节目模式,大多诞生在综艺节目在国内诞生之初。以央视为例,诸如《星光大道》、《开门大吉》、《我要上春晚》等等节目,其模式来源于中国典型的晚会式综艺,如春晚,曾经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曲苑杂坛》等等。

    

     ▲《正大综艺》可谓是一代人的记忆

     新兴的某些文化类节目,节目模式同样也是传统的竞赛模式,同时对节目某些环节融合文化元素进行流程再造,例如《中国诗词大会》便是典型代表。节目本身脱胎于简单的PK,但同时加入了“飞花令”等新元素,从而实现节目模式的创新。

     第二条路径可以称之为“政策驱动式”,其特征是模式基本不变,制作手法改变。这类节目的诞生,往往是源于政策鼓励某种类型节目,制作方采用新的表现手法例如真人秀,从而实现节目模式的创新。这两年来,尤其以公益节目为典型代表,例如东方卫视推出的《我们在行动》便是这种路径的代表。

    

     ▲聚焦精准扶贫的《我们在行动》,是鲜明的“政策驱动式”创新的结果

     第三条路径可以称之为“横向扩展式”,其特征是模式基本不变,题材改变。这类节目往往是从同一种节目模式衍生而来,只不过节目的题材不同而已,例如《欢乐喜剧人》、《演员的诞生》等分别被冠以“喜剧版我是歌手”、“演员版我是歌手”,无非是由于这两档原创节目的模式核心均与《我是歌手》节目让明星进行PK的方式“本是同根生”。

     由于“横向扩展式”的实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原有模式往往是经过市场检验、有着高收视、高流量的特点,故而虽然更换了题材,但“横向扩展式”节目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收视和市场效果。从《欢乐喜剧人》成为喜剧类节目“现象级”,去年《演员的诞生》每期承包热搜便可见一斑。

    

     ▲虽然被诟病为“戏精的诞生”,但《演员的诞生》的确是去年四季度的流量之王

     第四条路径可以称之为“颠覆创新式”,其特征是模式再造与题材出新。不过,“颠覆创新式”在目前国内的综艺市场极为罕见,至少最近几年来鲜有代表。

     之所以存在这四种不同的创新路径,归根结底是源于这些路径背后,节目生产者在创新导向上存在的分野。

     “回到过去式”与“政策驱动式”都属于政策导向,只不过有些节目生产者对政策的态度是主动迎合,有些则是被动妥协。但不论那种情况,政策而非内容,是影响他们进行节目模式原创的核心因素。

     “横向扩展式”的实质是明星导向。在拥有一个成熟节目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切入不同明星所涉入的领域、行当,来切入到一个新的题材,这种方法虽然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从节目创新层面来看,实质上是裹足不前。

    

     ▲某种程度上来看,《声临其境》走的也是“横向扩展式”的创新路径

     仅仅只有“颠覆创新式”才是真正的内容导向,但现实情况则是,在现有陈旧的节目生产机制下,内容导向要想实现真正的操作化,难上加难。

     可见,国内原创综艺乏力的症结在于:

     1、在创新路径的选择上,很少有人会选择“颠覆创新式”路径,节目生产者往往选择更加贴近政策要求的“回到过去式”、“政策驱动式”以及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横向扩展式”。而这三条路径,本质上都是借用已有的节目模式,仅仅做出微调。然后或是在题材、或是在节目表现手法上寻求差异。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节目虽然号称原创,但依然有许多观众认为这些节目“十分眼熟”的根本原因。一句话总结就是,这些所谓的原创“并不能带来多少新东西”。

     2、在创新导向的选择上,节目生产者的态度过于“实用主义”。他们往往采用政策导向或是明星导向的方式,以谋求政策制定者的认可以及广告金主们对节目商业价值的认可,真正的内容导向受到严重的忽视。

    

     3、节目生产者往往陷入为原创而原创,走向节目模式的陷阱。在当下,政策过于强调原创的一个非理性后果是,许多节目过于看重“原创”,甚至将原创作为节目宣推时的卖点。实际上,许多所谓的原创节目以及创新之举往往沦为获得主流社会以及政策制定者认可的敲门砖、一种有必要存在的表演,仅仅是一种“虚伪的创新”罢了。

     1号结语:走出模式的牢笼

     国内原创综艺该如何创新,实际上就是我们该如何促使节目生产者走向“颠覆式创新”的路径。如何走出当下的创新困境,走出节目模式的牢笼,离不开政策、市场、观众、节目生产者以及播出平台等方方面面的努力。不过,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支点,是节目生产者创新思维的转变以及播出平台竞争策略的差异化。

     从节目生产者的角度看,回归社会生活、回归本土性文化是激发创新灵感之源。目前,许多电视台的节目研发部,往往只是单纯的情报部门,其主要任务就是搜集国外模式,每年戛纳的模式会便是国内观摩国外新模式的重要场所。然而,通过搜集国外最新模式的方式,从根本上无法解决国内综艺对节目模式的饥渴症。只有真正将创新思维的来源回归于生活本身,才能真正贴近观众对一档综艺节目的内心诉求。

    

     ▲只要持续不断的创新,中国的综艺节目模式也能走向世界舞台

     从播出平台来看,无论是电视台还是视频网站,都应该致力于实现差异化,而不是遇到一个大热的题材便一拥而上,之前的亲子节目、户外真人秀、音乐节目,去年的慢综艺以及今年的街舞、机器人题材,都存在内容较为雷同的问题。

     其实,很多频道,只要坚持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往往就能让观众回归。譬如最近的周末综艺市场,“跑男”在去掉炒作CP后,依然是国民综艺;马上播出得《我想和你唱》第三季凸显了湖南卫视在音乐类节目上的优势;江苏卫视回归自己最擅长的情感领域,《新相亲时代》霸屏周日。这种多元并存、百花齐放才是观众最想看到的综艺格局。

     或许中国原创综艺的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依然对它们的诞生抱有无限的期待。

    

    

     欢迎加入“1号社群”,

     每日获取《1号新闻》;

     每月获取《1号月刊》;

     每季获取《1号蓝皮书》

     【入群方式】

    

    


     1号小编——扫码进群

     推送列表

     【头条】专访第三季《我想和你唱》总导演王琴:不变的星素核心和升级的社交野心

     【二条】四条原创综艺的创新路径,该如何抉择?

     【三条】1号学术 | Twitter: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在线教学

     【四条】1号招聘 | 传媒1号 华闻传媒研究院 人民视频 橘子娱乐 因唯传媒 《ELLE-FIT》

     近期推荐阅读:

     1、挑剔的观众面前,究竟该产出什么类型的剧?

     2、周播剧的命运,是生存还是死亡?

     3、四大危机正在逼近,传统电视综艺应该如何自处?

     4、“综N代”,它们曾是电视综艺的“脊梁”,也是对抗网综的“堡垒”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