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奇葩说 | 正方VS反方:资本入局传媒业是否利大于弊?
2018/11/21 20:38:59张答应 小8 传媒1号

    

     1号按:

     理儿,越辩越明;事儿,越看越清。为了更加辩证地探讨传媒行业的“疑难杂症”,传媒1号(ID:zcfhxy)特此推出“1号奇葩说”版块,由1号副主编浅度作为主持人、1号作家作为正反方、1号读者朋友作为大众评审(请见文末投票)。

     《第一届#1号奇葩说#辩论大赛》共包括三场:

     第一场:“正方VS反方:未来电视台会不会消失?”

     第二场:“正方VS反方:资本入局传媒业是否利大于弊?”

     第三场:“正方VS反方:传统抽样的收视率调查还有存在必要吗?”

    

     主持人(浅度):

     资本,近年以来成为影响中国传媒业的双刃剑,利弊共存。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本场辩论,正方张答应的观点是利大于弊,反方小8的观点是弊大于利,两位将展开立论、自由辩论、结论的三场辩论,最终胜负结果,由读者投票意见产生。

    

     第一轮辩论:立论

    

     我方的观点是:资本入局传媒业利大于弊。

     ——张答应

    

     第一,这个持方有巨大的优势。是因为该持方获得了现实的发展趋势、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的支持。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为人称道的传媒工厂是排斥资本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为人称道的传媒产业链是不借助资本力量形成的。

     第二,传媒业主要职责就是为用户生产内容,内容主题要么是迎合需求,要么是引领需求。而只有资本介入进来,带来的良性运转让我们更有资源组织生产,并依靠利润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再更好的迎合或者引领,用户才得以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更多的选择。

     第三,一定能够举出很多行业乱象,而且看起来确实都是资本的锅。但实际上进入传媒业的资本并不能让传媒业改变行业属性,最多只能让传媒业产生放大效应。放大,让传媒业的光芒变得更加耀眼,体量变得更加巨大,瑕疵也会等比例放大。换言之,对方能够举出的反例,无一例外都是“被资本放大的传媒业本身弊端”,这个锅绝不该由资本来背。

    

     我方的观点是:资本入局传媒业弊大于利。

     ——小8

    

     基于以下几点得出结论:

     第一,资本入局过多地改变了从业者创作的路径和初衷,从而改变了传媒作品的属性。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资本的入局,原本需要时间沉淀的创作变成了人工智能,模式化、批量化生产。于是,创意性的艺术作品过多沾染了商品属性。

     第二,正因为传媒作品的属性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其对受众的不良影响。资本的入局大大降低了传媒作品的文艺属性和观赏价值,不但如此,一些掺杂在传媒作品中的鸡汤文学,低俗文化还通过传媒作品影响了受众,对受众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三,资本的急功近利极大地扭曲了行业发展的轨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进程。行业对资本的追逐改变了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艺术创作变成了商业运作,当行业内外的参与者都参与到资本的逐利中时,传媒行业从某种意义上陷入了停滞。

     第四,资本引发的经济泡沫还可能引发社会经济的动荡,造成经济的衰退。

     第二轮辩论:自由辩论

    

     反方一辩观点认为资本入局传媒业弊大于利,对此我方并不认同。

    

     对方的谬误都建立在一个大逻辑上的,并因此产生了无数衍生问题。我们今天探讨的是资本入局传媒业的利弊比较问题,我方观点从不是要证明资本天然纯洁如天使,而是有规划有管理的引资本入局传媒业,利大于弊。

     而对方则似乎把这个辩题理解成了对错比较。好像只要资本一进入传媒业就是错的,整个行业马上就会迸发严重问题;资本只要不来,行业内部永远都会保持鸟语花香。对方对辩题的理解,既不符合我们今天的讨论主体,也不符合当下的市场现实。

     在对方辩友的认知逻辑中,将整个传媒业置于了一个非常险恶的境地。试想,按对方所说,只要资本一来,传媒行业作品变差了、人也变坏了、初心没有、大众荼毒了、国家经济也因此动荡了……如果真是这样,只能得出以下结论:整个传媒业都是一群居心叵测的人,职业就是生产居心叵测的作品。外力不来,大家守规矩,等时机;只要有外力登高一呼,并许以传媒者些许好处(如金融资本答应给钱),马上传媒业就应者云集。大家分工协作,用坏作品恶心人民,用坏市场荼毒经济。整个行业都没有专业性和职业道德,只要一沾钱就马上疯了一样……联想到我国传媒业还负担着社会的舆论功能和信息功能,这听起来更细思极恐了……

     承认资本进入传媒业有利弊比对的空间,而不是认为资本就是万恶之源——这是本场讨论成立的前提。我方迫切地希望能够就这一点首先跟对方达成共识。

     退一步来讲,即便按照对方的逻辑,恐怕也无法证明资本的罪恶。市场经济的今天,我国各行各业都能够看到资本的影子,那为什么资本进入别的行业都能够带来发展,却偏偏进入传媒行业就成了万恶之源?对方即便坚持如此,恐怕也只能证明传媒业自己有问题吧。

     我方从未否认盲目的资本化会带来负面影响,我方只是坚持,只要坚守宏观调控、管控得当,资本的加入从长远来看,能够为传媒行业带来的利处更大。

     资本是天然逐利的。当资本的触角伸向每一个行业,出于自身属性,资本通常做的第一件事都是放大作用——放大行业的盈利点,也同步放大市场以容纳资本体量。

     传媒行业的生产路径原本也只有两条:迎合或者引领大众。迎合大众,成本低、风险小,但通常获利也较小;引领大众,成本高、风险大,但产生的利润非常巨大。所以资本入局时,会本能依照“资本规避风险”属性,投资“迎合挂”的产品路径。当大量资本都有同样选择后,市场同类化产品机会扎堆集中,这就导致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话题,如:小鲜肉类型集体受资本热捧,仙侠剧、偶像剧、架空题材扎堆,明星高片酬问题等。当过度膨胀局部市场失衡后,资本就会妄图使用“盘外招”来获取利润或保本,这就会进一步催生数据造假、收视率造假等更瞠目结舌的行业乱象。

     ——资本天然的劣根性就是我们强调的“我方从未认为资本是个纯洁的天使”。但高中政治课本早已告诉我们了:资本市场天然具有盲目性、滞后性和自发性,调节需要用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所以市场有了自发的矫正(《甜蜜暴击》、小鲜肉遇冷等);业内有了自发的反省(自曝内幕等);更强力的来自政策方的调控引导(一剧多星、鼓励现实主义题材、送审制度等、娱乐圈税收政策收紧等)……这些力量都让资本被戴上了项圈,迫使它变得冷静。如果想要存活,只能接受被明确的导向:培育市场、人才、催生好作品等正面方向。这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丰富的产品选择、平台选择和形式选择。

     平心而论,二十年前,资本对传媒业的介入少,二十年后资本对传媒业的介入程度多。作为观众,我们今天能够自由选择的内容、平台和资讯,是比二十年前更丰富专业,还是更差了呢?互联网、微信、抖音这些新内容平台也都是借助市场资本才得以诞生,今天拒绝资本,那何以面对“一刷就半夜”的手机呢?——这一切都在说明,在有效的宏观调控下,传媒产业正在借助资本的力量拥有了更加完善的生产流程和专业化分工,市场也正在变得更加强大。

     所以利弊探讨,“不畏浮云遮望眼”很重要,看准大盘也很重要。我方坚持认为资本进入传媒业,利,大于弊。

     反

     正方二辩观点认为

     资本入局传媒业利大于弊,对此我方并不认同。

    

     对方辩友指责我方产生的逻辑谬误,并且认为我方在大逻辑上犯了根本性的错误,我方是万万不敢接锅的。当其一再强调资本入局大方向上的有利以及必然存在的弊端的时候,我们认为这其实已经从某种意义上反证了我方观点的正确性。

     记得小时候,小8经常生病,奶奶很着急,遍寻偏方,给小8找来了一种大补的药,小8吃下。当时是,药到病除啊,可是当小8长大以后才发现,那种大补的药在成年以后吃挺好的,但是低幼年龄段吃却是有极大副作用的。

     那么,这味补品是好的,还是坏的呢?

     重点是: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补品的本身,而在于使用的人,以及使用的时机。而这也是我方之所以得出资本入局弊大于利的观点的根据所在。

     显然,对方辩友企图从历史前进的规律性来告诉我们资本入局是大势所趋,是总体利大于弊的。我方也从不否认这一观点。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个问题:如果用这个思维逻辑来思考这个问题的话,这个辩论主题的意义还存在吗?所以,我想在此提醒一下对方辩友,如果我们讨论一个课题,那一定是当下。我们做规划只做3~5年,党和国家也鼓励我们要活在当下。所以,我们讨论的是当下,以今天这个节点前后至多10年左右的这样一个时间段,我们来讨论资本入局的利弊才有意义。

     我很开心看到对方辩友提到了“宏观调控”这个词语,这说明对方辩友还是认可资本入局传媒行业带来的弊端的,正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性质,以及其天然的劣根性,可能引发的市场泡沫和动乱,所以,急需国家宏观调控来指挥市场。因此,我们首先解决了第一个有没有弊端的问题,显然,答案是肯定的。

     资本这个东西他首先是中性的,毫无色彩。这一点,对方辩友一再强调其观点并不是要证明资本天然纯洁如天使,似乎想反证我方观点就是要证明资本污秽不堪。这显然是错的很离谱的。

     我方所持观点是:资本入局弊大于利。分解一下就是:首先,资本入局是有弊端的;其次,在当下这个阶段是弊大于利的。

     第一点,双方是已经达成了共识的,即资本入局传媒业是有弊端的。那么,第二点呢?其实看几个现象即可:

     首先,之前说过,小8吃过的补品好不好?我们只能说,在小8需要的时候,他是好的,但在小8不需要的时候,如果小8吃了,他就是弊大于利的;同样的道理,我们治病的时候,有些容易上瘾的药品是好的,但是当我们药到病除以后呢?显然是弊大于利的。

     所以,一个东西的利弊对比问题,我们首先要考量的是其使用的时间节点问题。那么,问题就变成了:资本在传媒业发展的当下,入局传媒业的利弊对比问题。

     这样理解,我们其实就很容易做判断了。对方辩友提到了传媒行业前后二十年的对比,小8顺藤摸瓜提一点。以新闻为例,在纸媒逐渐被网媒替代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新闻内容更优质了吗?小8并不这么认为。如果说二十年前,一名记者的新闻稿能被登上报刊是一种荣耀,是一个加分项的话;二十年后的今天,社会上对非国家级的网络媒体的新闻发稿似乎都不太认可吧?

     再说影视作品,且不说我们怀念的八九十年代TVB的经典武侠剧,单说当下的影视市场,每年约1800部网络大电影,240部网剧,150部电视剧,300多部院线电影,似乎票房市场都很好,但我们忘了吗?这些票房数据有多少是真的?真实的票房数据又有多少是靠着头部那1/10不到的所谓“爆款”取得的?请注意,我所说的是所谓爆款,这些所谓爆款跟真正经典的豆瓣高分作品比起来,瞬间无地自容。而这些豆瓣高分作品可都是今天的网友评价的哦。

     另外,对方辩友提到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面对“一刷就半夜”的抖音(手机)吗?这个问题小8有必要回应一下。如果说“一刷就半夜”对成年人而言是否是玩物丧志还存在分歧的话,对方辩友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抱着手机刷抖音,玩王者“一刷就半夜”吗?

     我们再说回对方辩友提到的宏观调控问题,近两年里,关于票房造假、收视造假、偷税漏税、天价片酬、影视泡沫等问题,我想各位都耳熟能详。管中窥豹,作为传媒行业的冰山一角的影视行业都暴露出了那么多的问题,我们还能说在当下这个阶段,资本入局利大于弊吗?那无疑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最后,小8想再次强调一下关于人的问题。与其说是资本逐利,资本的劣根性,倒不如说是人的逐利,人的劣根性。而我们的传媒人有没有不忘初心,请看上面小8列举的影视行业乱象问题,也可以看看近日央视新闻爆出的公众号勒索相关丑态。

     综上,资本入局的利弊对比,应当考虑的是人、时机和当下,而不是所谓的一叶障目之类的历史大概念问题。因此,我们依然坚持我方的观点,即资本入局传媒业,弊大于利。

     第三场辩论:结辩

    

     现将我方观点总结如下,我方认为,资本入局传媒业利大于弊。

    

     探讨这个辩题必然会分为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现在和未来。对方依然认为在“过去和未来”这两个时间维度中,我方观点是都是对的,那“变相论证对方观点的”究竟是我们还是对方?

     我们假定对方的“当下,资本入局弊大于利”观点完全正确,好,那我们马上就开始解决这个问题。就在此刻这一秒,我们命令所有资本力量立刻从当下传媒业退场!这个足够“活在当下”了吧。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呢?优爱腾倒闭、快手抖音倒闭、所有由公司运作项目停摆、所有影视作品停拍、股市的影视版块立刻永久停盘,超过一百万人的影视从业者立刻失业……坦白讲按照对方的观点来推演,这将会是一场灾难。

     从改革开放至今历程中,因为资本的参与,传媒业才获得了今天的发展成果,这是客观事实。正是基于我们的发展经验,我们才要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本来促使传媒业的发展。我们和对方有几点是达成共识的:资本是中性的,资本是存在两面性。我们最大的分歧是在于:该不该用一个更广阔的大局意识来看待当下问题。我方坚持认为,应该。

     正是因此,此时此刻我方能举一百个“利大”的例子,对方或许也能举一百个“资本弊大”的例子,但这无意义,因为这些例子都只能论证局部问题,而本辩题是一个宏观辩题。

     我方完全不回避,资本天然存在的逐利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确实会给行业发展带来问题,我方主张的是要宏观地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等方式解决和规避资本带来的问题。但资本带来的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和行业推动力等优势,是无法依靠除了资本之外的力量来完全取代的——这不仅是传媒行业,是我们改革开放带来的全行业经验。对方举出的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例子,其实都在我方“宏观调控”的范围之内,但我方指出的资本介入从过去到未来的不可替代优势,对方却完全视而不见。

     之前的发展经验证明“利大于弊”;当下和未来,资本带来的弊端我们有办法规避,利处急需且无法替代——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资本入局传媒业,利大于弊。

    

     再次重申我方观点,资本入局传媒业弊大于利。

    

     中国有句老话:“还没学会走,就想着跑”。说的是人不能很好地立足当下,正视现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后遗症。

     正如对方辩手所说,资本入局在西方国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促进产业蓬勃发展。但是,当我们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经验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考量的是:它们的资本是在产业发展的哪个阶段入局的?是怎么入局的?

     中国的传媒业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这是不争的事实。它还处在亦步亦趋的学习阶段,就像田间的禾苗一样。此时的资本入局就像揠苗助长的农夫一样,蛮横的外力只会让它产生突然长高的假象,但禾苗一旦离了土便会死,市场泡沫一旦破裂,将会带来很长时间的阵痛。

     正如开篇所说:我们看到资本带来了大量的UGC内容,我们承认一些UGC内容甚至超越了PGC,但更多的则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的“庞氏骗局”。我们绝对不能认为那些在微信朋友圈里传播的鸡汤文学,在某些资讯类APP里面大肆传播的“捷径”和“妙招”是正向的东西。我们更不能认为资本催生的大数据技术,让抖音和资讯类APP更懂你,让你“一刷就是半夜”是好事,我们更不能以为人工智能可以取代新闻记者、作家编剧,利用所谓的情感痛点和公式计算写出自以为符合剧作技巧和标准的内容是件多么伟大的事。

     传媒人应该时刻谨记:传媒产品,排在首位的属性是手艺,是艺术,其次,才是商品以及其他。

     我方一再强调,资本本身是无好坏之说的,他的属性是利用它的行业和人群赋予它的。显然,利用资本的中国传媒业和传媒人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是良莠不齐的。

     当我们评价一个行业和一类人群是否适合引入某些生产工具或生产资料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行业和这类人有没有能力驾驭得了这个生产工具。

     目前,行业内出现的种种行业乱象以及对方辩手提到的国家频繁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很好地证明了,现阶段的中国传媒行业和传媒人还暂时没有能力驾驭资本这项上层的武林绝学。

     因此,我们坚持认为:资本入局传媒业,弊大于利。

     1号结语

    

     主持人(浅度):

     以上,正方张答应、反方小8,已经给出了他们二人关于资本入局传媒业是否利大于弊的具有辩证思维的观点。您更赞同谁的观点?请在投票区行使您作为大众评审的权力,也欢迎您在留言区进行评论,共同参与这场开放式的辩论。

    

    

     把传媒1号设星标

     第一时间了解 传媒1号的最新动态

     按照如下步骤

     把1号设置为星标

    

     下期预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