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视频纪录片《我们身边的四十个细节》:时代以我记变迁,我以时代见成长
2018/12/11 21:08:29Miss C. 传媒1号

    

     1号按

     在昨日的推送中(大矩阵+大宣发,腾讯视频“组合拳”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1号通过内容、传播和策略三个层面的分析,详细讨论了腾讯视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季的矩阵搭建。而今日,1号将分析腾讯视频在宏观献礼思维下、细分内容的代表作——社会生活纪录片《我们身边的四十个细节》。作为正能量矩阵重要组成部分,这部纪录片已于昨日在腾讯视频独家上线。一连三集的统一放送,让屏幕前的1号不禁大呼过瘾。

     《我们身边的四十个细节》,片如其名,直接又真实,以主人公经历的、最重要的四十个生活细节片段,体现四十年里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的变迁,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1号将透过本文对《我们身边的四十个细节》内容层面的具体分析,解读宏大主题叙事在年轻化语境下的坚守和突破,同时回归纪录片的本质职能讨论,记录你我,致敬时代。

     主题设置:以人为本,以小见大

    

     改革开放让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发生了哪些改变?这是《我们身边的四十个细节》制作团队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宏大命题背景下的自我发问。改变,成为了片子的关键词。环境变迁、自有技术及空镜加持与填充,在时代变迁下,更重要的是一个个小我的成长,而中国故事的核心就是每一个时代亲历者的发展变化。由此,制片方形象地将这部系列纪录片规划成为描绘大变革的“清明上河图”式纪录片。

     以人为本、以小见大是《我们身边的四十个细节》将主题落地于行业和生活的具体操作,也是短视频兴起背景下传播方式改变、生活细节得以放大的结果。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以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用个体所经历的生活细节承载这平凡又不平凡的四十载岁月,极易让观众获得强烈的时代共鸣,从而进入一种主动的参与和沉浸状态,同时随着体验形式的发展,创造并调整自己的看片期待。

     正是立足于对年轻一代用户的“期待”考量,片中所体现的与现实生活产生的时代共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知识共鸣。我们暂且将年轻用户粗略认定为80、90、00后的三大时代群体,他们在学生时代一定会在历史课上学习过“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这一板块,对应《我们身边的四十个细节》中通过新老照片对比和口述历史等形式展现出来的以科技促农业发展、自行车三大件、国产万吨水压机投产使用等情节,更为鲜活和生动地推进知识重现与知识重演。

    

    

     另一方面,情感共鸣。对“细节”的关注是这部纪录片的王牌,这不仅仅是四十年里听到的声音、看到的画面、片言只语等生活细节,也有器物、情感、眼神、动作等呈现手法的细节。见微知著间,内容本身所营造出来的感官层面的熟悉感,更加强化了时代变迁与普通人之间的联系,让观众可以清晰地感知时代脉搏的跳动、以及个体与时代的共振。

    

     即使是00后群体,也会在片中寻找到相似的情绪反应倾向:正片以时间推进由3个人物故事组成,仿佛巧妙地为80、90、00后三代人定制输出,尤其是第三集《掌中有FUN》中第三部分原型师KIKING所代表的手办文化,正是折射出发生在00后身上小众主流化的文化可能性。KIKING在片尾中“坚持自己爱好”的收尾也正代表了ME时代年轻人的初心宣言。

    

     制作手法:年轻受众主导创作逻辑

     提高网生一代年轻用户粘性是当下内容产业的制作核心。落实于《我们身边的四十个细节》,1号将这里的“年轻化”语境适用总结为纪录片形式的坚守和突破。

     “坚守”源于纪录片在年轻用户群体中的逐渐兴起。特别是随着中国纪录片产业链条的完善,纪录片市场结构的优化,现实题材的纪录片在网络新势力的助力下获得了较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开始为情怀与知识买单。因此,《我们身边的四十个细节》遵循着小荧幕纪录片的制作逻辑,通过纪实拍摄、人物访谈、影像资料和时代背景展现相结合的形式,运用大量的近景特写和远景空镜,逐步实现时代历史现场的还原、父辈过往的感性叙述以及诸如国产咖啡出口、中国私家车发展等历史演进的解秘。

     对于“突破”,1号在这里着重想强调年轻化受众在接受纪录片原本模式结构的同时,通过他们的内容消费习惯对于内容本身进行着重新定义式的作用。

     首先,《我们身边的四十个细节》一改对于历史命题的宏大叙事,关注社会群像,故事主线之下采取碎片化的叙事呈现,3个人物故事既可串联推进,又可独立成篇。

     其次,片子的整体节奏较为欢快,画外音的语速以及画面剪辑换帧都较传统的纪录片相比节奏加快,配合着带有鼓点的背景音乐,紧密地连贯起摄影机的运动和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故事推进。以开篇《田野变革者》上篇“叶幕”为例,上一秒旁白还在叙述着农业的大发展,下一秒就立马转换到主人公“田秀才”刘彩华的个人叙述。毫无拖沓,最高效率地实现信息传递和画面呈现。同时,对于较为欢快的旁白而言,传统说教式的“上帝视角”减弱,平等对话感增强,更加符合年轻用户的语境习惯。

    

    

     最后,片子通过小贴士、定格动画等形式“润物细无声”地带领年轻用户完成了知识性信息的接收。用户对于改革开放的背景主题已然十分熟悉,因此片子并未采取历史课本式或老生常谈般的故事呈现,反而通过行业变化数据和国内外的时代坐标,以现代反观过去,借怀旧之风,完成知识性的传递。红旗汽车、铁皮玩具等花絮历史的介绍,仿佛让沉重的历史重现了活力,很好地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课堂之外学习“历史”的机会和平台。

    

     类型讨论:记录+传播,相得益彰

     纪录片成为了当下内容市场的一种流行与时尚,市场繁荣之下便有噱头兴起。而《我们身边的四十个细节》的另一显著特点便是脚踏实地地坚持着纪录片本质及职能的初心。

     作为社会生活类纪录片,“记录”是《我们身边的四十个细节》所需实现和体现出来的第一要务。将改革开放时代变迁的四十载岁月落地于行业和个人,片中的代表性人物可能如科幻水墨画家王赓一样是某行业的细分从业者,亦或者如北京最早的修车个体户崇力一般是该行业不同时代的亲历者。镜头的剪辑没有体现出任何导演的介入,完全是追随着主人公的视角感受着四十年间行业的变迁。片子风格更像是观察型纪录片和阐释型纪录片的结合,更为直接和生动地实现信息传递。

    

     记录的同时,纪录片作为文化市场中的精神产品,立足于媒体平台,需要恰当地履行宣传和传播职能。这种传播,第一,源于一个个人物形象的推广。1号在观看影片过程中多次产生对于片中主人公二次采访的冲动。他们虽平凡,却又不凡,代表着各个行业在各个时代的佼佼者,是时代“小我”的“大我”代表。第二,放大至对于各个行业与社会的宣传,串联于改革开放大背景和四十个典型人物之间,是十二个“接地气”又充满“人情味”的行业,通过表现普通人的信念,展现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经过内容细化之后激励更多的年轻受众选择和坚守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第三,回归至信息传播,即教育职能。通过主线构架、语境迎合等一系列制作手段,为年轻人创造出一个适合其学习和接受的场景,从而使得信息传递更为有效,回归纪录片职能本心。

     《我们身边的四十个细节》通过对“小细节反映大时代”的创新化呈现,完成了纪录片从记录到传播新路径的探索。同时,这也意味着腾讯视频“泛纪录片”战略中“生活方式”这一品类的落地。在腾讯视频公布的计划中,除“生活方式”以外,其还将发力“潮流文化”,拓展纪录片的内容疆域与品类范畴,更加贴合年轻人群的对话方式。随着“泛纪录片”的全新思路和“品类焕新”的全新概念不断被落实,腾讯视频也将在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巨大的能级跳跃。

     1号结语

     随着传播方式和文化理念的转变,国内文化产品中主旋律理念的介入已经从最初带有强烈意识形态宣传色彩,发展为如今旨在为年轻用户服务,彰显媒体责任和平台担当的市场化产品。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中国特色的主旋律作品正在被年轻人主导的文化市场重新定义。

     1号以《我们身边的四十个细节》为案例,从主题设置、制作手法和类型职能三个层面解构这部系列献礼片,通过对于年轻受众的全面考量,营造出情节期待和时代共鸣,同时创新纪录片制作,又不失纪实本心。这不仅是腾讯视频对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浪潮的主动参与,也是对于年轻化语境和受众消费习惯的积极探索,更是腾讯视频纪录片生态的多元化尝试。

     时代在变迁,无数“大我”在“小我”中涌现,又有无数“小我”在“大我”的引领下前进,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片子所想传递的是不忘历史变革、不忘奋斗初心的时代精神。正如1号题目总结——“时代以我记变迁,我以时代见成长”。愿最好的时代之下每一个我们都能够砥砺前行!

    

     把传媒1号设星标

     第一时间了解 传媒1号的最新动态

     按照如下步骤

     把1号设置为星标

    

     推荐阅读

     (点击下图跳转↓)

     1号合辑 | 如何评价11月的传媒业

    

     1号合辑 | 第一届#1号奇葩说#辩论大赛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