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们的男朋友》:解读观察类综艺的「诉求式」叙事之道
2019/4/2 21:35:51Miss C. 传媒1号

     自2018年下半年《幸福三重奏》《我家那小子》起,承接慢综艺基因的情感观察类综艺成为了如今国综市场的主导品类。节目聚焦亲密关系,设置棚内观察员,希望弱化剧本干扰,从而记录嘉宾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生活。

     情感观察类综艺有其自带营销点和讨论度的主题。节目中的细节描绘出人和人之间每一种关系的不同形态,发生在不同场景和情境里的琐碎生活又会进一步衍生出层出不穷的话题。

     因此理性分析来看,现实生活中可被观察的关系均有其发展空间搬上综艺舞台,即便是带有强烈「八卦」色彩的情侣关系和婚恋话题,也具有非常多值得结合现实问题深挖的角度,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催婚」和「道德绑架」。

     这便是同为情感观察类节目,《女儿们的男朋友》为什么能够引起笔者关注的原因——节目虽然依旧遵循着「展示生活」与「分析生活」两条故事线同步进行的叙事策略和展现形式,但却精准找寻到了类新闻「诉求式」的主旨立意之法和叙事之道,尝试在情感主题下拓宽观察视角,将更广泛的家庭关系融入其中,多角度探寻生活相处的意义。

     在细分领域题材之下,差异化表达才是突出重围、进一步在呼声正高的市场下拓宽类型蓝海的核心。

    

     何为「诉求式」叙事之道?

     诉求,顾名思义,指在需求与期望的前提下制造出或理性、或感性、或道义的认同和共鸣。

     将这一概念应用于综艺节目表达,借鉴了用户思维的逻辑,指要既精准又不狭隘地找寻社会、观众与嘉宾的诉求和痛点。简言之,「诉求式」的定题策略,重在探寻到输出的文化产品与输入的所处时代二者之间的共同条件。

     《女儿们的男朋友》以「看你幸福的样子」为主题,邀请到秦沛与姜丽文、张潮与张晔子、黄日华与黄芷晴、范志毅与范斯晶四组父女参与,基于父亲和男朋友这女人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双线展开,通过父亲对女儿恋爱的观察视角,展现多种代际观念的差异。

     「代际」是这档节目拓宽情感关系题材的重要入口,也是节目虽呈现了多样不同的恋爱择偶观,却仍能够以其「共性」实现更广泛共鸣的原因。

     笔者将《女儿们的男朋友》的「诉求式」主题寻找归纳为以下五点:

     第一,婚恋问题的社会背景。

     中国正在经历着第四次单身潮,据统计显示,截止至2017年,中国单身人口逼近3亿,「一人经济」市场暗涌的背后是长辈们的花式催婚和经济压力升级之下的恋爱欲望降级。婚恋问题已成为最易触动整个社会情绪痛点的话题,也是联系家庭代际之间最核心的话题之一。这同样解释了为什么这一题材会出现同质化上线市场现象的原因。

     第二,父亲角色的社会呼吁。

     数年前《爸爸去哪儿》大火便是倡导现代父亲的角色转变和家庭融入。在《女儿们的男朋友》中,不论是主嘉宾张潮与张晔子,还是观察员王子文,都没有逃开单亲离异家庭中父女相处的问题。张潮在节目录制现场被问及上一次与女儿视频对话的时间却一时语塞,进而在主持人鼓励下与女儿展开即刻对话,完成一次成功的情感交流。

    

     第三,父亲与男朋友之间的微妙关系。

     余光中曾有文将女儿的男朋友比作「假想敌」,节目首期的首个镜头便是「父愁者联盟」四位父亲的方桌会议,张晔子也在节目中表达父亲年幼时自然吃掉自己披萨饼边的一个日常举动成为了自己日后选择男友的标准……基于自带冲突点的翁婿关系,话题场景被自然搭建起来。

    

     第四,原生家庭的热烈讨论。

     电视剧集《都挺好》的热播,将「原生家庭」从带有社会属性的网络流行词变成大众议题。全民都在这个社会转型时代反观和讨论自己在阶级分化中的家庭作用。婚恋问题看似聚焦的是二人相处之道,实则是两个家庭的性格作用力。词条#范斯晶奶奶有梗#也成为微博话题点,奶奶时髦犀利的风格为节目增添了不少笑料。

    

     第五,「她视角」与「她经济」的兴起。

     女性向依旧主导着国综市场,她们有着最大的收视欲望和最强的消费能力。女性逻辑攻占综艺,在艺人与观众两个群体间同步进行。《女儿们的男朋友》有两个潜在作用链,一方面,观察员王子文扮演着明面上的女性视角,分享自己的恋爱经验和家庭背景,并与观察室里的父亲们进行讨论;另一方面,女性观众群体会在看了节目后进而反观和影响自己的伴侣和家庭。「弟视角」观察员范丞丞的加入也让节目搭上了「粉丝效应」的东风。

    

     如何实践「诉求式」叙事之道?

     综艺节目的叙事构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新闻架构相借鉴。主题确定是为了解决WHY的问题,具体的设计则是要完成5W其余环节的填充。

     人物是节目的核心。笔者认为节目有趣的一点是,名字虽为《女儿们的男朋友》,主要矛盾冲突点和观察视角却都在父亲身上,虽是女儿的综艺,却站在爸爸的视角看待未来女婿,进而将两个家庭之间的所有社会关系融入其中。

    

     观察类综艺如何掌控好「镜头」的介入度?核心原则是在整体故事线的搭建下不打扰到参与嘉宾,尊重人物核心的宗旨,尽可能地通过前期调研和投入使画面真实和自然,观察类综艺不是「镜头下的生活」,而应该是「生活被镜头记录」。

     《女儿们的男朋友》节目更像是一个对原生家庭关系和婚恋观的整体微缩社会的探讨和展现,而不单纯是恋爱关系的「舞台上演」。

     我们可以从节目中看到极其了解女儿的爸爸秦沛、离异家庭的爸爸张潮、少女心爸爸黄日华和放养式爸爸范志毅,每一段女儿视频小片前的「关键句剧场」猜测也是在考察父女之间的了解程度,隔离二者不仅为聚合同类,而是构建一个普世价值之下的公共空间和一次建立在观点与价值观层面上的家庭图鉴。

     故事线的流畅展现也顺应着观察类综艺的整体逻辑。

     《女儿们的男朋友》在双线叙事的基础之上,采用了悬念式推进的综艺策略,观众们对于节目的诉求很大程度上被剧情好奇心所左右和影响着。每一段视频片段都停在极具悬念的时间点,如柏豪为姜丽文过生日的送礼环节、张炜迅为张晔子熬药引发父亲担心……并佐以主持人陈铭和张大大「不会停在这里吧」类似的感叹式串场,使得整体的节目构架得以完整。

     而将上述整个五大「诉求」完整展现的关键,是节目尽可能多地以真实、自然的语态呈现出不同类型恋爱和相处场景——

    

     「欢喜冤家」张晔子与张炜讯的创业艰难、玩具冲突、超市矛盾、做饭鼓励、公园游历;「简单阳光」姜丽文与柏豪的妹夫大舅子「争宠」、拳台交会、生日惊喜;「童话风格」黄芷晴和陈一天从朋友到情侣的告白、房车约会、游乐园冲突;「护犊子型」范斯晶与林宇航间的身高争论、求生欲测试、手机注意力吸引、吵架分手边缘、哄女友方式……

     恋爱关系说起来复杂,却也是简单生活场景的组合,多样化的展现促使观众忍不住对号入座地找寻到自己生活的踪影,进而引发更多社会属性话题的讨论。

     为什么追求「诉求式」叙事之道?

     「诉求式」叙事方法与一般意义上的「用户思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不仅仅止步于对观众的迎合和大势跟随,而是在共鸣中挖掘更深层面的社会意义。

     观察类综艺不仅是作为形式层面上「窥探」别人的一扇公共窗口,节目的核心是让观众从综艺中找寻自我并和解过去,是成全沟通和理解。

     观察并介入他人生活的核心意义,不仅应该停留在情感层面的共鸣,而应该通过这个窗口让观众意识到世界的多元性,并通过这面镜子实现亲密关系各方的拥抱和理解。

     因而在《女儿们的男朋友》,我们可以看到张晔子在与父亲张潮现场视频时会反过来安慰父亲坚强,范志毅在评价女儿范斯晶恋爱时会认可选择是孩子的自由……

     由此可见,虽然《女儿们的男朋友》中呈现出的恋爱择偶或家庭相处方式多种多样,却能以其根源共性打动每一个人。这也是笔者一直坚持的观点——发展节奏更贴近热点的综艺节目,应该成为观察整体社会的一扇窗口。

    

     1号结语

     「诉求式」叙事之道,是笔者为观察类节目立题和叙事总结出的一条方法论。观察类综艺的节目核心远比观察和记录更重要,如何在获取观众共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发更大层面上现实意义的实现才是核心关键。

     掘进题材深度的同时拓展观察宽度,扩大观察样本的范围,发表有温度的态度,引发有态度的共鸣,这才是观察类综艺进入到「后观察时代」应该追求的责任方向和创新之道。

    

     推荐阅读

     (点击下图跳转↓)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