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八仙过海》如何让经典文化IP少儿化?
2019/7/29 19:01:43浅度 传媒1号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IP改编有一个很偏激的现象,要么被过度开发,导致观众审美疲劳;要么却开发不足,造成一定文化断层。

     比如《八仙过海》就是后者。自中国电视产业诞生至今、囊括两岸三地,以此为文化IP开发的影视作品不足10部,最近一部改编作品也几近10年之前,更别说适宜于儿童观众观摩的IP改编版本了。

    

     铁拐李新造型

     所以,当金鹰卡通的《八仙过海》动漫立项之时,便入选了「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重点动画片项目,笔者揣度,也是在于它具有在少年群体中起到文化断层修复、文化价值传承的价值。

     但是,如何从儿童视角对经典文化IP进行动漫改编,如何为儿童观众打造适宜于他们这代的《八仙过海》呢?

     这,或许才是问题的难点所在。

     1

     如何让故事主题少儿化?

     《八仙过海》,是一个很「老」的IP。

     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也被称作「八公」;今之所谓的「八仙」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八仙人物不尽相同;直至明代吴元泰所著《八仙出处东游记》,八仙人物才逐步稳定下来。

    

     何仙姑新造型

     因此,在千百年的民间传说中,民间智慧赋予了这八位仙人非常丰富的「故事素材库」,最为著名的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斗法大戏。但是,斗法虽然很具有戏剧张力、很具有视觉想象,却未必是对儿童观摩有价值的内容。

     所以,金鹰卡通在进行《八仙过海》的传统IP改编的过程中的一大关键,便是有意识地调整创作重点,在这个丰富的「民间故事素材库」中择选真正适宜于向儿童观众呈现的内容,将其侧重于八仙从凡人到成仙的成长历程,最终从众多民间传说中选取了「铁拐李以德报怨助孝子」「汉钟离忠肝义胆退外虏」「张果老山洪搭桥救百姓」「蓝采和医者仁心救老人」「十试吕洞宾」「何仙姑勇斗青牛妖」「曹国舅大义灭亲肃贪腐」「韩湘子尊师重道」等八位仙人在人间行侠仗义、救助百姓的故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何仙姑勇斗青牛妖

     事实上,这也是《八仙过海》这个古老IP可以经千百年不衰的一个秘密。八仙之中,有皇亲国戚、有将军、有叫花子、有道士,覆盖男女老幼、贫富贵贱。他们从凡人中来,非生而为仙,而是在一桩桩、一件件的乐善好施中飞升上仙,这或许是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中最有烟火气甚至江湖气的一帮可爱的神仙。因此,这种人物的成长性、这些故事的接地气,才让八仙能够在民间土壤中扎根如此深厚。

     所以,金鹰卡通的这番改编,不但符合了儿童观赏动漫作品的需求,也抓住了《八仙过海》这个经典故事之所以经典的要义。

     2

     如何让故事世界观少儿化?

     然而,金鹰卡通所要完成的动漫版《八仙过海》,似乎还并不止局限于民间故事版的《八仙过海》。

     在以民间故事版《八仙过海》为主线的故事时空之下,动漫版《八仙过海》还希望在此之中全面注入、融会贯通各种适配于此时空的中国文化的精髓,以一个更宏大的「中国美学」的视角丰富这个动漫时空。

    

     何仙姑展现的古代民俗舞蹈

     一方面,它以《山海经》《说文解字》为取材来源,融入大量象征古代中国人民丰富想象力的精怪、神兽形象,作为故事的主线力量、视觉形象。

     这已成为金鹰卡通动漫版《八仙过海》故事主线中有机结合的重要一环了,一是蓬莱仙鹤成为贯穿整部作品的一条主线,它成为八仙人物成仙历程中的重要伙伴;二是每一集中都会出现一只不同的精怪,如当康、赑屃、化蛇、玄龟、彘、横公鱼等,他们成为每期故事推动发展最重要的助力或阻力。

    

     吕洞宾大战横公鱼

     这一创作,显然是这版《八仙过海》对传统《八仙过海》的一大丰富:

     我们既该看到,作为儿童国漫作品,增加这些精怪、神兽形象的一大目的便是让作品更加贴合儿童观众审美,甚至把它们变成儿童观众喜闻乐见的「萌宠」形象。

    

     山海经里的神兽「当康」被赋予了萌萌的造型

     为此,主创也需付出更大的创作精力——

     《山海经》中对于神兽记载往往只有几句话,因此动画团队需要查阅大量历史资料、与考古专家沟通、参考古代雕塑画稿,通过一系列追溯历史的庞大工程,才能确定神兽原型。以此为基础,融入现代审美,创造全新神兽,才有了兼顾传承文化又符合儿童审美的「新精怪」。

    

     神兽「彘」的新形象:貌似老虎、牛的尾巴,狗的叫声

     我们亦该看到,作为民间传说故事,《八仙过海》之所经久不衰的秘密便在于故事的包容性,一代一代的民间智慧不断给它赋予时代的审美、新鲜的血液,才让它成为与中国文化共生共长的传奇。只要这些创新,是合理的、融合的、不突兀的,便能成为继续保留、传承下去的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而言,1号认为,金鹰卡通此番的新融合是非常可取的。

     另一方面,它以中国文学、中国民俗为取材来源,融入故事的背景之中,成为丰富国漫东方审美的元素。

    

     动漫版《八仙过海》展现的古代民俗景观

     八仙各自宝器就很有中国国风元素,吕洞宾的宝剑、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张果老的渔鼓、曹国舅的云板、韩湘子的洞萧、蓝采和的花篮、何仙姑的鲜花。而金鹰卡通动漫版《八仙过海》的创新之处,则在于以此宝器为发散,延伸出更多中国文学、中国民俗的中国意象表达。

     以第五集《张果老》为例,他的宝器是乐器「渔鼓」,因此,在本集之中便融入了中国古代民间生活中的「踏歌」,张果老与孩子们共同唱读郑板桥的《道情》、释绍昙的《颂古五十五首其一》,极具中国古风古韵,又丝毫不显违和。

    

     张果老邀请神兽赑屃一起踏歌

     对于儿童观众而言,他们也在观赏动漫《八仙过海》中,能够耳濡目染地感受到中国古诗古韵古文化的美感,对其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滋养。

     3

     如何让故事价值落点少儿化?

     诚如上文所说,《八仙过海》是一个宝藏IP,有非常丰富素材、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怎么讲、讲什么、为什么讲,可以变出千变万化的形态。

     笔者有幸提前观摩《八仙过海》的两期内容,之所以认为这部作品是难得在中国经典IP中量身为儿童观众打造的版本,核心就在于它非常清楚,教育的意义、价值观的塑造,是凌驾于剧情的快感之上。

    

     蓝采和新形象

     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这版《八仙过海》,其剧情并不复杂,且善恶鲜明、叙事简洁,情节发展的重点并不在于传统影视为观众创造悬念快感,而在于带出一个个植入在情节发展之中的教育正念。

     比如,在第五期《张果老》中,这种植根于情节中的教育正念就非常密集——

     刚开场,孩子们取笑其貌不扬的鼻涕之时,张果老教育孩子们「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紧接着,钱家为保私利、筑坝拦河,张果老路见不平、仗义执言;再随后,钱家儿子陷入为难,张果老不计前嫌、救人一命;高潮时,大水断桥,张果老跳入河中,以肉身做众人之桥。

    

     张果老以肉身做众人之桥

     所以,在一集之中,随着情节,它向儿童观众传递了「不以貌取人」「不计前嫌」「锄强扶弱」「众生平等」「舍己为公」等等一系列良善品德,而他最终度化成仙,也再次向孩子们传递这样一个道理——所谓仙人不过就是有着大爱的凡人,不在蓬莱而在人间,就在你我之间、或许就是你我。

     贯穿整部作品的则是「孝、忠、善、廉」为主旨的传统美德,事实上,《八仙过海》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正是因为这些正念是符合中国人民的坚守与信仰,才让它具有穿透时空的传播力。而这部动漫版的《八仙过海》因为面向是非观、世界观尚不健全的儿童观众,更需要向这个故事的这批最新观众,放大地、明晰地、简要地,说出这个故事背后的内涵。

    

     1号结语

     观摩金鹰卡通对《八仙过海》的这番动漫改编之后,笔者启发良多。

     事实上,在《西游》《三国》之外,中国还有非常丰富的经典文化IP尚未进行开掘,尤其进行少儿化改编开掘。

     而笔者更愿意把金鹰卡通的《八仙过海》理解为国漫对如何开采中国经典文化IP的一次打样,由这样一个案例,我们其实看到了国漫作品如何少儿化改编的一些方法论——

    

     「小讹兽」:据说吃了它的眼泪,人就只能说谎话

     可以从故事主题的少儿化、故事世界观的少儿化、故事叙事价值落点的少儿化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当然,这可能只是一个起点。随着有越来越多业者投入经典文化IP少儿化的探索之路,笔者相信,这个方法论会有更大程度的丰富,而这些文化经典也有更历史绵长的传承。

    

    

     点「阅读原文」

     直达「1号微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