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背后的中西医之争
2015/10/8 赵树堂中医馆

    

     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也不见得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解决。看这篇文章的人肯定很多人是中医粉或者西医粉,而且肯定会争论不休。回顾遭遇西医百余年来对中医的步步进逼,甚至几多濒临“生死存亡”的过程中,中医不仅没有被抹杀、被废弃,还在21世纪科学、文明的今天,广泛传播到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听说韩国要把中医称为韩医申遗,这更加证明了中医的作用,医学的终极目标是治病救人、维护健康,而不是你死我活之争。

     本来中西医就争论不休,并且会继续下去,但是最近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又一次把中西医之争推上了前台,变得更加白热化。

     因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跟中医有关,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组建的北京中药研究所523项目组的组长,负责领导对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的搜寻与整理。屠呦呦以及她的工作团队希望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寻找对抗疟疾的物质,他们查阅大量古代医学典籍,察访民间药方,拜访各地在世的老中医,选出约2千个有关对抗疟疾的药方,筛选后集中针对200种中草药的380个可能药方研究,最终锁定从青蒿中提取抗疟疾药。

     初期的提取有效成分失败,因为当时的中药方剂都需要煎煮,而高温会破坏所有的青蒿素。屠呦呦的团队在由中国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与后来使用煎煮法不同的服药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获得灵感,进而用乙醚萃取黄花蒿,经过一系列纯化,获得青蒿素。

     正是这个青蒿素的提取,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且消息传到葛洪的炼药-惠州市罗浮山风景区,景区内纪念葛洪的青蒿园即刻成为参观留影的热门景点。到罗浮山景区游玩的游客纷纷驻足青蒿园,了解罗浮山的青蒿历史,与“青蒿治疟之源”纪念碑留影,纪念葛洪给后世留下的宝贵财富。足以证明中医和诺贝尔的魅力。

    

    ▲晚清进士唐宗海所撰《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作为一个在北中医学了十年中医,私下里民间跟师学了五、六年的后学之辈,愿在此关于中西医之争分享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中医是站在中国传统文化厚重的基石上产生并发展而来的,是以此为根的,现在很多人反对中医,根本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不了解、不理解和漠视。这一方面与我们不成熟不成功的教育体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整个社会急功近利只重眼前的浮躁氛围有很大关系。有多少人愿意沉下心来看看书?又有多少人能够深入经典不带丝毫功利心,全凭兴趣爱好去学习?

     第二:中医是科学也是哲学,中医不离人身,而只要谈及人身就无法离开身心。但现在是过分重视物质的身而忽略意识的心,殊不知身心从来在一起,根本无法分开。我们学的针灸课本上告诉我们,根据唯物辩证法,经络的产生是古代人偶然磕碰了身体从而发现发明的,可笑至极!全身上下十数条经络,几百个穴位,如何一一磕碰出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在古代,有一批境界和修行都非常高的人,他们通过某种手段和方法(譬如打坐之类),眼前仿佛在戴上透视仪一般,可以清楚的看到身体内部的各种变化,气血的运行、脏腑的运转、经气的流动等等。用实证的方法总结出客观的人体内在的规律。这如何不科学?中医讲天人合一,比如东方主生发,应在春季,在色为青,在脏为肝等等,这就是自然规律,由古代的圣人发现并总结出来的!对比由解剖、生理等基础发展而来的西医,最大差别就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中医时刻都是活着的动态的并且结合了意识的人!

     第三:很早以前巫医是不分的,确实在意识上有很多不可思议无法解释的现象,过去不管佛家还是道家都有史料中真实记载有据可查的祖师和大德,具备神通的人绝不在少数。前些天我们学校请了前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教授来做讲座,他本身是物理界大牛,但在特异功能领域开展了很多科学研究,关于意识方面的,非常有意思,推荐您看看,网上都有视频。我这里想说的是,对于中医和其他未知领域,我们还有太多不了解的东西,随便说话评价甚至抨击都很容易。只是这样做的意义在哪儿?当然中医绝不会因为几个人的抨击而倒掉,但是假如传承的人越来越少,真理越来越不明,也终究难逃厄运和劫难。末法时代,且行且珍惜。

     放宽历史和视野,西医未必见得是医学唯一正确形式和进展方向。不管哪种医学体系,都不可能涵盖并解释整个世界,人类对自身的探索远没有结束,中医、西医都有其存在的必要。社会成熟的标志是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知和宽容程度的深化,把健康托付给哪个医学体系的选择多了,碰撞在所难免。中西医学不应互相排斥、水火不容,而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毕竟放弃哪一个,都是放弃一种对生命与健康的探索途径,放弃一种治病救人的可能。

     本文作者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思佳,由鲁速编辑整理

    

     有深度、有态度的历史阅读公众号

     qq读者群:436581417

     加入微信群请加小编:hxory3

     微信ID:ihxory

    

     长按二维码关注历史百家争鸣

     点击下方“写评论”来青史留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赵树堂中医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