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看!你的身体“电量”还足吗?
2017/3/9 赵树堂中医馆

    

     近日《当代健康报》

     专访了本馆坐诊专家徐瑞荣教授

     并于今日整版报道

     原文如下:

    

     临床上,常有这样的患者,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心电图显示供血不足,按心脏治疗却没什么效果;免疫力低下,经常生病,服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起效甚微。其实,这些患者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轻微贫血的情况。

     有些病可能只是身体“电量”不足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主任、

     博士研究生导师徐瑞荣教授谈血液与健康

     作者:贾玉华

     血液是人体的“供电站”和“垃圾处理中心”

     生命靠什么维系?关于这个问题,中医和西医的认识有着惊人的相似。西医认为,生命维系需要氧气和血液供应;中医认为,生命维系需要气和血的正常运行。

    

     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离开了血液,人就无法存活。血液是由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两部分组成: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约占血液的45%;55%为无形成分——血浆,血浆中水分占91%~92%。血液中还含有其他固体成分,如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各种酶类等在内的各种蛋白,钾、纳、钙、磷、氯化物等无机盐,脂类,内分泌激素,维生素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徐瑞荣教授说,血液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最重要的就是运送功能。血液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就像人体的“供电站”,新鲜的氧气和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全身的器官、组织、细胞,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而静脉血则像人体的“垃圾处理中心”,将全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尿酸、乳酸等废物输送到相应的排泄器官。正常的“电量”供应和“垃圾”处理,保证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的正常运行。毫不夸张地说,全身所有器官、组织能都要看血液的“脸色”。

    

     在血的功能这方面,中医认识和西医存在大量重合。徐主任说,中医对于“血”的认识历史悠久,中医认为血是由精气化生。食物经过脾胃等器官的消化作用,将精微部分和津液结合吸收,上输到心、肺,通过气化作用而变成血。人体的血液在脉管里流动,内注五脏六腑,外泽形体组织,以维持各部分机能。

     徐瑞荣主任说,血液除了通过能量、氧气供应和废物排出来维持全身生理功能外,还能直接发挥多种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及抗体发挥免疫功能;传递激素及组织损坏讯号,发挥信息功能;调节体内的酸碱值及体温。同样地,中医认为血除了营养身体的功能,更能养育心神、调节津液、维持阴阳平衡、抵御外邪。

     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血液异常,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徐瑞荣主任说,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指出:“血气虚弱,其肤腠虚疏,风邪易袭,或游易皮肤,或沉滞脏腑,随其所感,而众病生焉。”血液不但对人体、器官及组织的正常运行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能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徐主任介绍,血液异常一方面是指血液成分的变化,也就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变化,既有数量的改变,也有体积大小、形态的改变;另一方面,血液异常也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比如血脂、血液黏稠度的问题。不同的血液异常状况,会造成机体相应的异常症状。

    

     红细胞是人们最为熟悉的血液成分,也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徐瑞荣主任解释,红细胞是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

     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过多都属于异常,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排除或诊断某些疾病。徐瑞荣主任进一步解释说,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称为贫血。贫血可有三种情况,即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增多、合成障碍。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于白血病等病:红细胞破坏增多,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红细胞合成障碍,多是由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而红细胞增多则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总称。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前三种因其胞质内含有嗜色颗粒,故称为粒细胞。白细胞最主要的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也就是说,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对于白细胞中人们最熟悉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徐瑞荣主任进行了形象地比喻——中性粒细胞是人体的“忠诚卫士”,无论数量还是比例下降,人体的抵抗力都会下降,容易生病。淋巴细胞就像身体内的“检察官”,时刻“监督”体内异常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甚至肿瘤的发生,都与淋巴细胞密切相关。

    

     嗜酸性粒细胞也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白细胞,与过敏反应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就是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等过敏性疾病。此外,寄生虫病、湿疹、银屑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某些传染病、肿瘤都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则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

     血小板虽然体积小,但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也会出现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减少则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中医对于和“血”相关疾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徐瑞荣主任介绍说,临床最常见以下几种类型,血液数量减少即血虚,血液运行异常即血瘀、血热及包括鼻衄、齿衄、咯血、吐血、尿血、便血、紫癜在内的血证。

     疾病久治效不佳 不妨查查血常规

    

     65岁的王大爷经常心慌、胸闷、头晕,到医院多次检查心电图都显示供血不足,扩张血管和降血脂的药吃了不少,没有什么起色。后来王大爷经人介绍,找到徐瑞荣主任就诊。徐主任让王大爷做了一个临床最常见的检查——血常规,结果显示血红蛋白为110g/L,属于非常轻微的贫血。徐主任以补血为治疗原则,用药不到一个月,王大爷的症状全部消失。

     徐瑞荣主任解释说,血液供应全身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氧气和能量。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台机器,那么血液就是人体的“供电站”;如果一直处于贫血状态,那么身体也就一直处于“低电量”状态。人体这部“电器”长期“低电量”状态,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心脏“缺电”,就会出现胸闷、心慌等心脏疾病症状;胰岛“缺电”,胰岛素分泌紊乱,糖代谢也就会出现异常;肝脏“缺电”,肝功异常早晚也将出现……

     因此,徐瑞荣主任提醒说,如果一些疾病长期治疗效果不佳时,不妨查下血常规,看看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含量,以确定一下身体是不是“缺电”了。尤其是老年患者,随着衰老的进展,骨髓造血紊乱,增生异常,血液状况更是层出不穷,更要注意血液异常引发多种疾病。

     中医治血 从肾入手

    

     中医、西医是两套不同的理论体系,但由于研究对象都是人体,因此,两种医学存在很多重叠或相互印证的情况。徐瑞荣主任说,在对血液的认识和血液疾病的治疗方面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西医认为,红细胞生成于骨髓之内,来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熟后释放于血液,发挥其携氧、运输、“供电”功能。红细胞衰老后,有的在血液循环中破碎,有的在脾脏被吞噬,许多造血原料被再次利用,或是在经过肝脏时,被枯否细胞分解成为胆汁。中医认为,血的生成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脾胃消化吸收生成水谷精微,是气血生化之源;精血同源,明代张景岳《类经》指出:“肾之精液入心化赤而为血”。同时,“肾藏精,主骨,生髓”“血为精所化”“骨者髓之府”“骨髓坚固,气血皆从”,这些都说明了肾、骨髓、血液之间的关键,也为中医治血从肾入手提供了理论基础。

    

     徐主任说,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结合脉象、舌苔,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及阴阳两虚三种类型。针对这三种类多采取滋阴补肾、温肾助阳及阴阳双补的治疗原则,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随着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病人的依从性增加,中医药在临床的应用有了很大情况的改善。一方面,膏、丹、丸、散等不同剂型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另一方面,针灸、推拿、埋线、小针刀及现代理疗技术,让患者治疗方式、方法的选择余地更大,这些都为病的治疗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帮助。

    

     专家简介 :

     徐瑞荣,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主任、血液病科室带头人。曾先后到日本、美国、丹麦、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和学术交流。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血液病诊疗工作20余年,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研究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现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再生障碍性贫血”课题组的项目负责人,“益气养阴方治疗白血病90例及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获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一等奖。目前,在山东省内率先开展了促红胞生成素EP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临床检测工作,对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及白细胞减少等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擅长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再障、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MDS、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紫癜、贫血、溶血、脾大、不明原因发热等病症的诊治。在细胞形态学、疑难血液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赵树堂中医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