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领导拍出高大上的照片
2014/10/26 瞭望智库

     智库导读

     在拍领导视察照片时,应该尽量多拍摄体现领导工作认真、作风务实的镜头,注意抓住领导看图纸、看产品等精彩瞬间;必须拍摄到领导与基层干部群众交谈、沟通、做指示时的生动场面。

     近日,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奖结果揭晓,多张表现政治人物活动的新闻摄影作品获奖,其中既有获得一等奖的习近平冒雨考察照片,又有薄熙来受审戴戒具照。

     这些照片至少代表了一类政治题材照片的“最高水平”。除了展示这些被中国新闻奖评委们认可的照片,我们还告诉你给领导拍照的学问。

    

     第二届一等奖:江总书记急切奔灾区(《新华日报》王广林)

    

     第二届三等奖:钱其琛当选(郭建设 中国日报)

    

     第三届一等奖:总书记敬酒(《中国日报》武治义)

    

     第七届三等奖:历史的瞬间(《解放军画报》江志顺)

    

     第八届一等奖: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新华社刘建生、张燕辉)

    

     第九届一等奖:当选总理朱镕基(《工人日报》于文国)

    

     第九届二等奖:董建华为赛马日开锣(中国新闻社王瑶)

    

     第十一届一等奖:世纪会晤——联合国举行首次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新华社刘建国)

     给领导拍照的学问

     “拍新闻照片难,给官员拍照片更难。”这是拥有十多年为官员拍照经验的摄影记者高一鸣的感叹。高一鸣是福建省某地级市党报的摄影部主任,在他看来,拍好官员照片没有技巧,关键在于要讲政治。“从拍摄到审核刊发摄影记者都是战战兢兢,稍不留神就可能出政治事故。”去年离开江西某党报摄影记者岗位转行做都市报文字记者的李文斌说。

     只有领导的肯定,才是摄影记者的定心丸。如果有人告诉李文斌他拍的照片书记很喜欢,他一定会记下拍摄角度。“专门跟一个官员的摄影记者能准确记住从哪个角度拍这个官员最好看。”李文斌解释。

     总之,如何“讲政治”,不同的官员有不同的领导风格,需要摄影记者不断揣摩总结。

    

     第十三届一等奖:新任总书记胡锦涛面对世界聚焦(《中国日报》徐京星)

    

     第十三届二等奖:温家宝情牵孤儿(《陕西日报》赵康)

     镜头里的政治学

     每一届新领导班子上任,党报都会发给所有记者一份排名。摄影记者不但要记住官员的名字,还要认清楚每一张脸。“里面哪位领导是位置最高的,要以他为中心,多拍些,抓重点。切记不可拍了一堆人而没有重点。”高一鸣说。

     给官员拍照容不容易,要看这个官员的级别高低和对个人形象的重视程度。“级别越高的领导,拍摄要求越高。本身形象差的领导,拍摄难度会增大。人越多难度越大,一张合格的领导合影几乎需要百里挑一。”高一鸣说。

     一些官员异地任职后,新任的专职摄影记者会特意去趟该官员此前任职的地方,向前任摄影师请教官员喜好的拍照角度。

     山西吕梁市人民广播电台杨晓东曾在《吕梁日报》上撰文介绍,副厅级以上领导要有单人特写镜头。在拍领导视察照片时,应该尽量多拍摄体现领导工作认真、作风务实的镜头,注意抓住领导看图纸、看产品等精彩瞬间;必须拍摄到领导与基层干部群众交谈、沟通、做指示时的生动场面。用画面语言体现好领导作风,塑造好领导形象。拍摄市领导参加的活动,一定要注意突出市领导的镜头,切不可只注意拍当地陪同的领导,喧宾夺主。

     在当下,省市官员握手也是会见类新闻的标志性镜头。“处理好主客关系十分重要。要保证以我方领导人为中心,我方领导人始终面向镜头,依次与客人握手。”李文斌说。

     遇到拍摄合影,则一定要提醒官员整理发型、领带之类。“有时候要自己上前动手帮领导整理好,就像照相馆师傅一样。其他场景,可跟领导简短沟通,给他设置一个情景,然后迅速抓拍。”高一鸣介绍说。

     此外,拍照频率也有讲究:拍太少,领导觉得你不勤快工作。拍太多,又会怕影响领导的心情。

    

     第十四届一等奖:祝福全国人民安康(《四川日报》莫定有)

    

     第十四届一等奖:总理为民工追工钱(新华社刘卫兵)

     拍照有哪些禁忌

     当越来越多的新闻事件聚焦在官员的皮带、手表,眼镜和香烟上时,一些官员开始主动“低调”。

     高一鸣介绍,现在官员让别人打伞的照片几乎都不外传发表,而官员自己打伞的照片则尽量选用。

     事实上,一切可能涉及负面的照片都是官员的忌讳。比如抽烟、吃饭、喝酒、迷信(上庙烧香)之类。“有些领导喜欢抽烟,他一拿出烟,我们就眼神示意所有人都回避,不再拍。”

     有网友在微博上给官员列出“出镜须知”:不开名车、名牌服装撕掉商标、名烟装在普通烟盒内、戴普通眼镜、不带“干女儿”随行、保持面无表情等等。

     一些有损官员形象的拍照方式也要避免。比如俯拍、从背后拍摄的情况尽量别出现。“因为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而拍背影则有要走人的寓意,”李文斌解释,“有时候,仰拍倒是不错的选择,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高大。”此外还要避免领导有小动作的画面,如打哈欠、睡觉、揉眼睛、喝水、吸烟、玩手机等。

     官员照片要见报发表的,除了报社领导一起审查把关外,还要连同见报文字说明一起,发给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审批,有时候是领导本人亲自选定。

    

     第十六届一等奖:两党一小步 民族一大步(《中国青年报》贺延光)

     镜头中的危与机

     尽管重重审核,但是政治事故依旧很难避免。

     官员开会、视察、合影通常按级别排序。领导人数为奇数时,通常是一把手站中间,二把手站其左边,三把手站其右,依次类推。若领导人数为偶数,则以一、二把手为中心,三把手站一把手左边,四把手站在二把手的右边。如果有人缺席,则容易左右站错位。

     再谨小慎微,也会有一些摄影记者因为政治事故丢了饭碗。

     2008年1月10日北京的《通州时讯》第二版刊登了一张邓乃平区长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图片,这张照片中,区长“低着头,闭着眼”,被有关方面解读为“难道照片想告诉读者,通州区去年的工作没做好,区长在低头认罪?”随后摄影记者王力利被辞退。

     摄影记者有时会因底气不足,不敢调配领导或者其他原因而拍不到合格的照片。这时怎么办呢?一些摄影记者就剑走偏锋,采取PS之类的小门道,以期过关。

     四川会理县曾经爆出“悬浮官员”(把官员在其他场景下拍摄的照片,放到当下新闻场景中)的照片。该县的宣传部部门工作人员解释,当天没有专业的摄影人员跟去,拍出来的相片光线不好,网站工作人员就自作主张PS了。

     李文斌解释,因为图文要配套,主要领导出现在同一张画面里是一定要的,如果没有就得补拍。否则图注上就得解释为什么有一个领导不在。而外媒经常通过看党报、地方新闻联播观察人事变动。图片上少了一个领导,可能就会被多种解释。“大全景里一个也不能少。”

    

     第十七届一等奖:面向和谐未来(《中国日报》杨世忠)

    

     第十九届二等奖:温总理在地震灾区(组图)(新华社姚大伟)

    

     第十九届二等奖:温总理在地震灾区(组图)(新华社姚大伟)

    

     第十九届二等奖:温总理在地震灾区(组图)(新华社姚大伟)

    

     第二十三届二等奖:开启新时代(《中国日报》徐京星 )

    

     第二十四届一等奖:习近平冒雨考察武汉新港(新华社李学仁)

    

     第二十四届一等奖:总理的歉意(《中国日报》武治义)

    

     第二十四届二等奖:薄熙来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新华社谢环驰)

     (本文摘编自《经济观察报》,文中高一鸣、李文斌为化名,以上摘编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