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智库观点每日烩:中美将兵刃相见吗?
2014/11/27 瞭望智库

     瞭望智库导读

     你知道歪果智者今天在想什么吗?看,中美会兵刃相见吗?G-20峰会中国如何得益,美国如何失态?太平洋联盟和南方共同市场差距会缩小吗?欧洲量化宽松是灵丹妙药吗?瞭望库叔每天会整理120家智库研究成果,供决策和研究人士参考。

     一、中美关系

     1.美国将如何应对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扩张?(How theUnited States can counter the ambitions of Russia and China),美国布鲁金斯学会11月21日发表文章,认为目前美国专注于中东维稳,忽略了中俄两国对美国领导地位产生的威胁。

     面对中俄对美国地位的挑战,美国需采取与在中东不同的军事经济外交手段。积极的一方面是,与普京领导的俄罗斯不同,中国的发展道路不是修正主义道路,奥巴马本月的北京之行巩固了中美关系,但仍需要美国政府的密切关注。

     文章认为,美国想要与修正主义势力抗衡,根本办法是增强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并得到世界其他国家认可,同时充分利用美国自身科技,移民及能源优势,对国民收入及权利施行可持续的财政政策。

     2. 中美或终将兵刃相见(China andthe United States Are Preparing for War),美国赫德森研究所11月13日发表评论,认为即使在12日两国领导人会晤,重申增加相互军事透明度背景下,中美之间仍可能最终爆发战争。除去中方不断扩大的军事预算和美方在太平洋增加军事资产的趋势,中国拒绝同美国交换其军事动向的态度更加剧了双方隔阂。双方都在研究在军事上战胜对方的策略。美方多年来要求中国军事更加透明的尝试均无明显成效,实质性的对话其实从未开启。

     3.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不应过度热炒(TheU.S.-China Climate “Deal” Does Less Than Has Been Hyped),美国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11月13日发表文章,认为中美两国在APEC期间就气候变化发表的宣言被媒体过度热炒,而事实上两国并未就减排目标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

     文章解读了中美联合宣言中的内容,认为双方仅仅表达了“打算”“愿意”努力实现减排,而并没有承诺一定会减排。双方仅仅以宣言的方式强调意愿和目标,而没有明确两国减排的义务。文章援引美国《纽约时报》的观点,认为仅剩两年任期的奥巴马是把减排的任务安排给了后继者,然而宣言没有产生任何国内和国际的义务,并不能强加给其后继者。文章称,中美两国之间气候宣言的积极意义在于,为推动全球气候谈判注入新的动力,但中国和美国或许都不会认真落实宣言内容减少碳排放,发表宣言的目的是为了共同治理气候问题,促使其他国家行动。

     二、中俄关系

     4. 中俄签署西线天然气合作备忘录:患难见真情?(The WestSiberia Gas Supply Deal on the Horizon for Russia and China: Is a Friend inNeed a Friend Indeed?),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11月24日发表文章,认为中俄新一轮的天然气合作备忘录是在国际油价下跌、西方对俄制裁、欧洲市场持续低迷等多重背景下签署的,与欧洲国家关系交恶促使俄罗斯寻找亚洲合作者。

     文章分析中俄今年五月份结束东线天然气管道长达10年的谈判,此次签署备忘录是两国在能源领域又一次合作。文章认为签署备忘录最大赢家为中国,一方面中国进一步加大对俄罗斯能源上游产业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与亚洲其他能源消费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文章写道,当前全球天然气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美国页岩气和液化天然气即将大规模出口,中俄之间能源合作对两国能源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与日本、韩国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竞争中占优;对于俄罗斯来说,其能先于其他能源出口国获得亚洲能源市场。

     文章最后分析中俄两国一系列天然气合作将会给欧洲市场供应带来的影响。随着西西伯利亚产量的下降和东西伯利亚的加速开发,俄罗斯将减小对欧洲能源消费市场的依赖。考虑到东线管道天然气合作最终达成的经过,作者认为中俄西线天然气合作能不能实现还是未知之数,也许它仅仅意味着双方长期谈判的开始。

     三、中国经济

     5.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现实考量(A RealityCheck for the China-Australia FTA),美国赫德森研究所11月18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虽然中澳之间FT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开放自贸区的试水,并且对于澳大利亚农业贸易来说提供了巨大良机。但从现实角度考量来看,中-澳此次的FTA并非完全自由。

     虽然中国签订了诸多自由贸易协定,但这些协定也仅仅限于关税减免,一旦政府认为中国在此次贸易不占上风,就会采用“临时监管障碍”来限制进口产品。并且中国此次对澳大利亚诸多农业产品减免税,表面目的是满足国内消费者对于进口产品需求,但实际目的是为了帮助国内企业直接购买外国企业和技术。文章还指出中国此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最大的遗憾,即是国企投资不能免于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审查;但对于中国来说,急迫通过此举来投资澳洲先进企业来促进科学技术转让。

     6. 中国房地产市场应该纠正,不会崩溃(China’sProperty Market Set for Correction, Not Collapse),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10月30日发表评论,在世界上颇具影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的低迷拉紧了很多人的神经,甚至认为中国已进入了日本式的房地产危机。然而,中国政府仍对房地产市场持宽松态度。因为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深入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房地产市场仍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量,并且从财政稳定的角度来讲,危机也是可控的。因此,房地产市场的暂时下降只是中国“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新思维的结果,并不会崩溃。

     四、世界能源

     7. 围绕油价下跌、乌克兰危机、能源转换等问题的讨论(油価低下、ウクライナ危機、Energy Transition等を巡る議論),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11月21日发表文章提出以下观点。

     第一,石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供求缓和。关于原油价格下跌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方向性依然不明朗。但沙特的石油政策将是2015年原油价格的重要的指标之一。

     第二,大部分人认为俄罗斯如果停止向欧洲供应,欧洲各国通过合作可以应对这个难题,但对欧洲经济产生的影响不能掉以轻心,对欧洲来说,能源安全保障已经成了最重要的课题。

     第三,“能源转型”得到了欧洲各国在政治上的支持,但是能源以及经济竞争力的问题,同能源安全保障问题一样,也愈发被关注。

     最后,俄罗斯扩大向中国供应天然气,两国商定的价格将成为重要参照。由于原油价格下跌,造成LNG调整价格下降,这可能会削弱业界竞争性调整的积极性。

     五、世界经济

     8. 欧洲量化宽松不是灵丹妙药(Europeanquantitative easing is no panacea),美国企业研究所11月24日发表文章称,欧洲持续下行的经济政治形势迫使欧洲央行进行类似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然而与美国80%的借贷均通过证券化的信用市场进行不同,欧洲则主要是通过银行。

     因此,量化宽松对欧洲的作用并不像美国一样大。再加上丰富的全球流通手段以及日本将在同时进行量化宽松的现实背景,这将使欧洲的政策作用大打折扣。因此,欧洲央行行长警告欧洲政策制定者正视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及时进行财政刺激和结构改革来确保量化宽松政策的成功。

     9.太平洋联盟和南方共同市场:差距会缩小吗?(ThePacific Alliance and Mercosur: Narrowing the Gap?),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11月24日发表文章称,智利总统或将举行一场太平洋联盟和南方共同市场之间的会议,此会议名为深化贸易关系,实则是为了向外界证明两大经济体间的差别并不大。

     然而至少从经济政策方面便可看出二者仍存在着巨大差距。太平洋联盟在保证成员国目标的切实性、促进共同自由贸易协议、放宽成员国间人员流动限制等方面均有显著表现。如果太平洋联盟能够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原则,那么太平洋联盟和南方共同市场之间达成的协议将有重大意义。

     10. G-20峰会中国得益,美国失态(Hit forXi, miss for Obama at G-20),美国赫德森研究所11月21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在刚刚结束的G-20峰会上表现可圈可点。尽管具体条约尚待进一步商榷,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或将成为双方经济关系的里程碑。

     这也意味着澳方将一定程度脱离美国影响,追求更加独立的战略方向。相比之下,美国在峰会上并未过多涉及诸多国家关心的全球经济和安全问题,而把重点放在签订中美气候条约。鉴于当前美国共和党领导的国会对环境问题的一贯态度,很难想象美国在环境问题上将信守承诺。奥巴马在布里斯班的讲话避开澳方关心的主要问题,更被解读为对主办方的不敬。

     11. 新的亚太贸易合作到底能走多远?(Trade Up? Just How Far-Reaching Would a New Asia-PacificTrade Deal Be?)美国政治新闻网11月18日发布报道,多方分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文章认为,中国对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显示出很大兴趣。同先前加入世贸组织一样,成为协议的成员将与深化中国国内经济改革、促进市场开放、保护知识产权等政策相辅相成,加入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为其国内改革助力。协议更是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关键。如果协议无法达成共识,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环境保护等标准将无从规范。

     六、军事

     12. 将中国及其邻国纳入中程核导弹条约下(BringChina and Its Neighbors Under the INF Missile Treaty)美国卡托研究所11月21日发表评论称随着美俄关系变得更加糟糕,双方达成的很多包括中程核导弹条约在内的旧条款已变得岌岌可危。普京和小布什曾提议将中国等国家纳入到中程核导弹条约之中。加入该条约可使得中国成为一支重要的全球军事合作伙伴,但中国却认为这只是美国维持其霸权的一种方式。文章认为将该条约扩展至亚洲国家可以缓解日益紧张的军事局面,但道路却依然漫长。

     13. 中国J-31出口前景堪忧(China’sSelling the J-31, But Who's Buying?),美国外交官亚太时事杂志网站11月14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中国意欲出口的J-31战斗机国际市场前途渺茫。巴基斯坦和埃及最有可能会成为J-31的购买方,而由于南海地区的冲突,马拉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不可能与中国达成战斗机交易。相较而言,美国F-35战斗机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客户遍及欧洲和亚洲经济发达国家,这些购买方都力图维护与美国的长期技术和政治关系,不太可能转向。中国J-31战斗机出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各智库关注动态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