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原因使中国经济不会崩盘!
2015/1/20 瞭望智库

    

     瞭望智库导读

     总会有一堆人问这样的问题:“谁谁谁说,中国要崩盘了”、“谁谁谁说,中国经济要完蛋了”、“谁谁谁说中国房价要崩盘”、“谁谁谁说中国没救了”······话是怎么危言耸听怎么说,问题怎么严重怎么说,怎么能吓人咱就怎么来。

     事实上,关于“中国崩盘”的论调由来已久,并非今天或近几年才出现的。

     新中国建立六十多年来,关于中国要崩盘的言论就不绝于耳。

     六十多年,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缺乏工业基础的落后农业国,到现在成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制造国、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就是在“中国崩盘论”的“陪伴下”茁壮发展起来的。

     事实上,“中国崩盘论”不但没有成为阻碍中国发展的绊脚石,反倒成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催化剂。如今,相信那一批批唱衰中国和中国崩溃论的作者们,都已经掩面无语了。当然,总有人不信邪,非觉得自己就能成为“中国崩溃论”的预言者,那就让其继续“努力”吧。

     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世界各国都发生过经济危机,中国愣是经济危机的毛都没见过。

     包括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中国虽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总体依然风景独好,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因素在支撑呢?占豪总结了六个根本原因:

     一、中国的人口基础。

     任何经济发展,发起于人,最终还会落于人。人,是经济发展核心的核心,根本的根本。但是,很多人对人在经济中的作用理解得并不深刻。

     事实上,经济发展我们归根结底就计算两个结果:一个是经济总量,一个是人均经济量。

     这两个量,一则看人口基数,二则看人均生产率。在一个级别平台上发展的国家,强国必须立足于足够庞大的人口基础,否则必然落后于人。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世纪,但到了20世纪大英帝国能控制的总人口远不如美国和苏联,其地位逐渐被后两者取代。

     21世纪,美国的人口远不如中国,所以未来2020年前后中国经济规模将超美国(世界银行和IMF2014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GDP超过美国咱不算在内),美国若不能很快整合出和中国一个级别的人口经济体,被中国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新中国以来,中国人口增长了近1.5倍,这些新生人口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他们巨大的劳动力增长潜力在改革开放后得到释放。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发展持续了30年。

     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成本优势、工业潜力和消费潜力得到不断释放。有这样巨大的基础能量,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危机是再正常不过的。

     当然,这也要感谢新中国以来的扫盲工作,如果不是在改革开放前近30年中国扫盲工作做得好,改革开放后中国就没有那么多高素质的工业人口。相比这一点,印度和我们就有巨大差距。

     很多人为什么总是预测不准中国经济?过去的经验为什么都不管用了?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经历过10亿人以上的经济发展,也没有谁能为此提出准确的估计。

     所以,由于没有历史经验可循,又超出了自己的认知,那些所谓的世界专家、研究机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常摸不着头脑。他们对中国不发生经济危机很是纳闷。

     二、中国的政治稳定。

     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遭受百年凌辱,1949年终于站起来了,中国人从完全丧失信心到信心爆棚,内部存在严重的发展路线之争。

     与此同时,就外部环境而言,世界又处在东西方冷战状态下,整个世界的政治能量都暗流汹涌。新中国后在这样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下,我国内部的政治能量也非常大。

     这股力量经过十多年的博弈之后,最终在1966年酿成文革。文革的十年,各个层面的政治博弈激烈。但是,也正是这个过程,大大释放了中国内部的政治能量。正所谓累了、疲了,人心也就思定了。否则,哪能有后来不争论埋头发展的大环境?

     改革开放后,虽然80年代末随着东欧剧变伴有余波,但已不足以动荡整个社会。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中国都是在政治稳定的状态下平稳和高速发展的。

     当然,中国的政治稳定还在于毛伟人创造性地建立了起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制度、党的制度,以及在新中国头30年给中国政府建立起来的信誉。这些,都使得中国民众长久以来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有足够的信任。

     虽然,这种信任在改革开放后被腐败等问题大大削弱了,但整个大趋势的能量还在,且暂时还没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撼动。

     中国的政治稳定也是让世界上其它国家难以理解的。

     热火帮我他们不明白,为何中国的社会矛盾已经不小,可就是没看到影响整个社会稳定的事真正发生。颜色革命对很多国家都有效,对中国却毫无效果(经过文革的中国人,群众的政治智商和觉悟要远远高于其它国家。其它国家面对西方的舆论战多毫无还手之力,但中国在官方舆论缺乏战斗力的情况下,能出现“自干五”这样的群体,这是绝大多数国家不具备的文化底蕴。)。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还忽略了中国两千多年来都有大一统的潜意识,这种意识使得中国人很容易团结在一个政党周围,这和西方的轮着坐庄文化有本质不同。

     在中国历史上,社会运转不灵了可以改朝换代,却很难容得下两个执政集团(除非乱世,但乱世往往不久长,很快就会有新的大一统)。

     三、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超长。

     新中国头30年中国完成了基础工业化,西方工业强国完成这一成就基本都是百余年,在中国之前有类似成就的只有10月革命后的苏联。

     30年的基础工业化对中国来说只是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为追赶西方工业强国不断进行技术升级,迄今中国仍然在追赶中。如果不出意外,中国还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在整体层面赶上或超过西方。

     很多人会问,为何中国工业化进程这么长?很多国家只是用很短的时间就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譬如战后日本和后来的亚洲四小龙等。它们之所以不用那么长时间就能完成工业化,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太小了,很多工业根本不用发展。

     对中国则不同,中国无论国土面积还是人口都是世界上的大国,中国要全面工业化就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

     这就像在100平方米的地方盖一个5层楼和一个100000平方米的地方建一个五层楼,工程量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正是由于中国的大和人口的多,决定了中国的工业化是全面发展,决定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足够长。

     这种足够长,奠定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以来已经发展了六十多年,中国一直是以平均超过9%的速度在发展,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均还能保持在8%左右,为何有这么大的潜力?想想看现在中国的人均生产率?想想我们还有多少工业设备很落后?

     中国只要在产业升级上继续做足够多的工作,人均生产率方面就会有大提升,那中国就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级别的经济发展美国和苏联都经历过,但10亿以上人口级别的经济体发展这个世界没有国家经历过,这就是中国的工业动量基础,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人口必然向城市集中,城市的发展又会带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消费的增加,这种良性循环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中国有超过十亿的人口,这些人口过去大部分在农村,进入城市的持续时间将会持续数十年,这个过程所带来的内需和生产力,是过去和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和想象的。

     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将持续差不多20年以上,在这个过程中有这么好的发展基础,中国自然很难发生大的经济危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房价那么高,和中国人均收入差距那么大,中国楼市都没崩塌的根本原因。西方很多经济学家纳闷,类似情况在美国、日本都出现过,都崩盘了,为何在中国就不崩盘呢?

     五、中国的超高储蓄率。

     与西方的消费观念不同,中国人喜欢储蓄。这一方面是基于东方的文化传统(农耕文明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基因,很难改掉),另一方面还有过去百年中国人穷怕了,都不想受穷,也想多给孩子多留点,所以大家都储蓄。在这些综合原因的作用下,中国有超过50%的储蓄率。

     这么高的储蓄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的金融体系比其它国家抗震,安全得多。而且,有了这么巨量的储蓄,中国的金融系统就对实体经济有超强的融资能力,这种融资能力再加上中国的投资空间,形成了很强的经济内循环能力。所以,在世界都危机的时候,中国依然可以做到不危机,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高储蓄率这个保险。

     六、中国的超额外汇。

     很多国家的经济危机,一方面是自生的,另一方面是受到外来攻击的原因。由于中国有很强的经济自循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空间,所以中国内生经济危机的压力暂时不存在。

     至于外部的金融攻击,由于中国有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是几十个投机的索罗斯捆在一起都不会是个。所以,若非国家行为,这种外部的金融攻击将无效。如果是国家行为,那就意味着开战。和中国开战?朝鲜战争后美国也不敢。

     这六个原因,使得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发展,没有发生经济危机。

     有这六个基础,虽然很多人在唱空中国经济,虽然他们不断认为中国崩溃,但考虑到中国的发展潜力和抗风险能力,那些所谓的“危机”二三十年内恐怕都难以到来(当然,如果世界发生世界大战和新的冷战,那又是一个新环境,需要作出新的分析调整,这一论断是基于世界和平的大环境下)。

     不信?我们走着瞧!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北门外”,以上摘编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