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车伟:中国大规模快速城镇化已接近尾声
2015/3/24 瞭望智库

    

     瞭望智库导读

     中国现在的城市化率,OECD国家可比口径是61.38%。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大规模快速的城镇化运动似乎已经接近尾声,这是我们的一个结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

     怎么得出上述结论的?

     按照现在OECD国家对城市的划分大概有几种方法,一是安全人口密度划分城市主导区域,农村主导区域、中间过渡区的划分。还有一个类型是按照城市功能区的办法划分,这个地区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形成了一个整体,就划出一个城市区域。

     现在更加科学的划分方法是用城市功能区的办法,OECD大概用三个步骤来划分,第一步通过网格人口数据来确定城市核心区,周边区,功能区。城市核心区相邻的市镇构成城市,这些市镇至少50%的人口都生活于高密度区域。各个国家定义有所不同,美国大概是1500人,日本和南韩更高一点。这一个区域满足了一定的人口规模,比如5万、10万人才构成城市。

     第二步,在通勤数据的基础上,把不相邻的核心区纳入到相同的城市功能区。任何一个区域有15%的人到另外一个区域上班,就归到一块儿。第三步是周边区域。

     按照这个方法中国能不能做?不能这样做,现在任何一个机构都没有中国城市公民网格的结构数据,目前为止我们是以县为单位收集的人口数和经济社会数据,公民网格是没有的,这个数据也很难收集到。现在我们用一些县级区域的人口数来划分,首先来确定城市人口最密的核心区域是什么地方。现在我报告的结果是经过和OECD充分讨论的,基本符合中国城镇化基本的事实。

     这个数字怎么来确定的?首先按照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每个社区人口密度大概是1143人,下边那部分中位数的平均数是548人,把全国设出来这样一些城市地区,超过548人的地区都定义为城市的核心区。然后再确定核心区的范围。确定以后,用到一种引力理论,从中心区向周边扩散到什么地步,算这个城市的核心。中国没有通勤的数据,所以我们只能用理论上的引力模型来推算中国的边界在什么地方。

     中国超市都市区超过1000万人口在2000年12个,2010年15个,2000年占全国人口比例14.54%,到2010年是19.45%,占全国GDP的份额大概2000年是28%,到2010年是33% 。500万-1000万人口的都市区2000年19个,2010年23个,2000年人口数占9.98%,2010年占11.15%,GDP的数字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剩下更小规模的,比如100万-500万、50万-150万、20万-50万,这样的城市功能区在全国占人口的份额并没有怎么上升,还有的有所下降。所以总体来讲,2010年中国全部城市功能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61.38%,占全国GDP的份额大概是77.91%,中国在过去十年当中人口进一步向城市区域集中没有问题,但是过去十年当中如果按照这样划分,步伐也不是特别的快。一会儿我会比较一下数据,可以看到中国进一步向都市区集中的潜力已经不是很大。

     进一步来看超大都市区,比如超过1500万人口的都市区,它的集中度更高,过去十年当中人口份额从10.13%增加到2010年的13.18%,增长的速度更快。全部的城市功能区各项指标占全国的比例,包括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农业人口,GDP的份额,甚至固定资产的份额,大概的变化是这样的。三次产业的比重,2000年-2010年十年对比,第一产业从11%降到6.1%,第二产业现在50.5%左右,第三产业比重是43.4%。

     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如果都是在城市功能区来看的话,接近于发达城市,实际上农业产业只有6%,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但是不会很大。中国这样的国家农业的占比可能会比欧洲、美国这样的国家高一点,但是也不会像美国这样达到1%。从城市功能区各项其他指标与全国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到人口的变化,GDP的变化的状况。

     三大功能区人口的份额,在全国三个地区来看,可以看到人口进一步向东部的城市功能区集中的趋势依然非常明显,西部地区不是很明显,中部地区占全国份额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东部地区有比较大上升。人口份额占全国的比重和GDP份额占全国比重,从经济和人口的匹配程度来看,东西部地区有很明显的差别。

     东部地区差别接近1%,这个地方城市区域人口和经济的匹配是均衡的,也就是说既不可能吸引大量人口来,人口也不可能流出很多。但是东部地区人口加剧很大,虽然这十年有所下降,但是仍然达到1.5%,就是说现在东部城市功能区依然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潜力,人口流动会大大提高经济效能,到这个地方来以后,经济增长是有动力的,西部地区是小于1,可以看到西部地区聚集人口或者这些城市区不大可能吸引城市区域外的人进入到这里。

     这是各省在十年当中城市功能区人口份额的变化,大部分省份都是上升的,但是个别省是下降的。全国各个省区城市功能区的经济份额和人口份额的比值如果接近于1,就意味着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大致是均衡的,就是匹配的。从匹配度来讲,过去10年来,我们国家城市化的结果是向着更加均衡的地方发展,匹配程度都是在增加的,向着1在趋近,大部分都是这样,只有个别省份例外。

     给大家举个例子:大概有一二十个国家,大部分都是OECD国家当中,城市功能区的人口数和GDP份额的比重,中国属于相对比较高的,如果按照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大家认可的话,就意味着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率,处于比较高的水准,仅仅比日本和南韩低一点,日本城市功能区占比是66.7%,南韩是71%,我们是61%,我们国家和美国比,美国只有53%,加拿大只有55%,高于欧洲很多的国家。这就说明我们国家的城市人口聚集度在全世界来讲都是比较高的。

     城市功能区全国一共大概有397个,人口超过20万,人口密度满足国家标准的区域大概是397个,这就是城市化的区域,我也很吃惊,我还特意问国外的数据是不是准确,他查完之后告诉我唯一一点是我们国家是2010年的数,这些国家都是2001年的,跟我们国家相差了十年。我想相差十年对这些国家来讲变化应该不是很大。我们国家现在用的城市标准没有完全和国际接轨,但是我想有一天会接轨,要不断的努力,要有智库的建设。我要致力于收集我们国家更细的空间的数据。

     如果再划分,我们国家乡镇、街道的空间布局,如果能拿到,做的数据接近就可以和OECD接近。通勤的数据没有,我们通过模拟的办法得到的结果差不多。目前的结果我们和OECD的人充分的讨论,讨论了半年。从我们研究人口和聚集、城镇化角度来说,按照国际上规范的城市来定义,来看我们的城市化,整体的高速城市化阶段已经过去。回头看我们的人口流动也支持我们的看法。

     不同的城市格局、城市群、城市形态大体也可以看到,现在国家规划上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可能有两三个城市群,可以进一步从国家角度规划为城市群。按照这样的观点来看,我们国家现在一些地方的城镇化还是有问题的。比如去年下半年我们去了兰州新区,从我这儿的划分来看,那个地方不可能形成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前一段有一个课题来,贵州规划了贵安新区,从这个意义来上我认为都非常危险。我们国家很多地方说,我规划了一个新城,规划有多少人口,这样的规划从最新研究结果来看是非常危险的。

     今后,这个题目就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与评估,这个新的视角。我还准备致力于今后对城市边界的定义,希望引用国家卫星图片,照一照城市区域边界在什么地方,这就更接近于我们理解意义上的城市和农村。在这样一个新的视角下,中国的城乡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区域结构可能发生变化。过去提的很多政策,城乡发展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在新的视角下是那样的。这也是我们讨论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摘编自《中国网》,以上摘编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想和库叔喝两口,聊几句,加深感情,一起学习。

     请添加库叔私人专属账号(lwkushu)。

     库叔会不定期组织线上论坛,在微信群共听名家解时事,判经济。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