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此轮股市为何暴跌,又为何暴涨,下半年还有希望再涨到6000点?
2015/7/1 瞭望智库

    

     瞭望智库导读

     六月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在监管层连番喊话中上演逆袭战。30日早盘,两市双双大幅低开,在恐慌情绪下,股指一度萎靡不振。随后,在金融股的助推下,沪指逐步拉涨。午后,资金入市意愿浓郁,买盘凶猛,三大股指疯狂拉升,A股呈现超跌反弹一幕。那么,6月股灾的真相是什么?谁导演了6月收官大逆转?如果还跌跌不休,监管层还有几张底牌可打?库叔毕竟不是专家,因此,只好综合了几家观点,希望能对读者们有所帮助。

     自1990年12月开市以来到2015年5月11日,中国股市一共经历了七轮牛市(剔除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持续17.5个月,涨幅1387.8%的首次牛市),以及随之而来的七轮熊市。

     国泰君安统计发现,牛市平均持续12.1个月,熊市平均持续27.8个月,熊市是牛市持续时间的2.3倍,呈典型的牛短熊长;牛市时,上证综指的平均涨幅217.2%,熊市时,上证综指平均跌幅为56.4%,呈典型的暴涨暴跌。

     作为对比,美国股市熊市平均持续10个月,跌幅35.4%,牛市平均持续32个月,涨幅106.9%,牛市持续时间是熊市的3.2倍。

     纵观中国股市最近的三轮牛市,2014年7月-至今(2015年6月)、2005年6月-2007年10月、1999年5月-2001年6月,持续时间分别为11.2、28.7、25.2个月,涨幅分别为110.8%、513.6%、114.4%。

     《经济学人》评论称,中国的股市经常被称作赌场,其股价几乎不反映市场运行情况。过去中国股市也曾偏离经济增长趋势,而在过去几个月这种背离达到了新的极限。

     历史告诉我们了什么?

     以上证综指为A股市场指数代表,自6月15日开始调整迄今,共10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下跌幅度超过20%(为21.55%),明显的快速大幅度调整的特征。

     如果以10个交易调整幅度超过20%为标准,A股历史上共出现5次这种经验,但其中有4次发生在1997年之前,此时的A股市场自诞生之日起时间尚短,极度不成熟。1997年迄今的18年间,此次股市调整是唯一一次在如此短时间里如此快速的调整,甚至2008年大熊市都没有这种经验。A股市场上次发生类似暴跌的情况是在1996/12/24,市场在10个交易日里跌去了25.6%,之后三天里总共再跌4%即见底,之后市场经历长达半年的快速上涨,涨幅高达73%。

     如果担心历史数据没有参考价值,因为那时候没有杠杆,我们可以考察美国和日本这两个成熟市场的情况,他们都属于杠杆市场。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从1900年至今,共116年的股市历史里面,达到10天暴跌幅度超过20%的经验共有7次,其中5次发生在二战之前,二战之后只有两次这种经验。

     根据美国的经验,一个显著的特征是,10个交易日暴跌超过20%的情况发生之后,除非是经济体发生大危机,比如1929年开始蔓延的大萧条、2008年“次贷危机”这种级别的恶劣环境,指数到达阶段性最低点的下跌幅度非常有限——不考虑大萧条、“次贷危机”期间的情况,另外4次经验是,指数平均再下跌4.5%即见低点!

     第二个显著的特征是,阶段性低点之后往往会出现较长时间的反弹甚至重回牛市,二战之前的5次低点之后,道琼斯指数平均反弹了57%。二战之后的两次经验,低点出现之后,美国股市重回牛市!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1970年以来的日本股市,在长达46年的时间里,10个交易日下跌超过20%的经验,就只出现过1次!这次经验发生在2008年“次贷危机”时,见低点的时间拖得比较长,有5个月!之后的反弹力度较大,60%左右。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根据历史经验来看,A股市场过去10个交易日所发生的调整显然是历史上所罕见的!

     这一轮股灾的真相

     就在A股命悬一线之际,央行又降准又降息的,似乎想要把牛市从悬崖峭壁活生生救起。大多数人认为接下来是要报复性反弹的。以至于大多数人忘了这一轮千点大跌的真实原因——融资盘。

     很明显,接下来短线内是一场融资盘平仓压力和政策面救市的一场大博弈。先前爆仓的配资盘,还有多少没有被强制平仓,还有多少人愿意补充配资账户保证金,接下来的平仓压力有多大,这直接决定了这个救市动作的效果。

     不知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自从5月份监管层对场外配资严查以来,每逢下午1:30到2:30左右这个时间段,市场往往都会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会出现以往不常见到的非理性下跌,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秘密就在场外配资上。因为目前活跃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场外配资公司,基本都把每一个交易日下午的1:00到2:00规定为客户追加保证金的时间,一旦客户在这个时间段内没能按时补充保证金,而对应的个股又出现进一步下跌趋势,配资公司就会在接下来的时间段内做好随时强行平仓的准备,这样一来由于时间点过于集中,任何一家配资公司对客户实施强行平仓都会引发某一只个股的下挫,而持有这只个股的投资人也许是来自多家配资公司的客户,杠杆比例也从1:3到1:5不等,因此下跌又会引发其他配资公司的强行平仓,进而进一步加深个股的跌幅。

     如果仅仅发生在某一只个股,其实并不会导致大规模的踩踏,问题就出在了场外配资在最近几个月出现了野蛮生长,场外配资规模目前已经激增至万亿以上,如果算上伞形信托的话,这部分杠杆资金的规模已经超过了2万亿,因此涉及到的个股也越来越多,恐慌下跌诱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引发了6月26日的踩踏事件。这种下跌逻辑在之前的A股市场上是很难见到的,究其根源是场外配资形成的杠杆资金不同于两融杠杆资金。

     首先,场外配资形成的杠杆资金看似规模庞大,实则异常敏感,助涨助跌明显。

     两融杠杆一般为1:1,而场外配资目前行情下一般为1:3,正常情况一般都是1:5,5月份行情疯狂时甚至很多高达1:10,而且配资客户的门槛非常低,10万甚至几万就可以参与配资了。这是什么概念? 只要你手里有10万的资金,找到一家配资网站,1个多小时就能完成从开户到交易的整个流程,然后参与股市的资金量就可以轻松达到50万(按1:4杠杆),股票一个涨停板获得的收益就将近5万,达到了10万本金下50%的收益率。

     真正可怕的是,这种配资的杠杆是有如复利式的增长。比如盈利五万之后,他配资之后的股票市值不是简单的55万,而是(10+5)*15=75万。接下来是我们周边的一个真实案例:一个投资者从70万开始1:5配资炒股,没两个月,本金就从70万到1000万了。暴跌前,他的股票市值经配资后,都是5000万了。结果,两个暴跌,他的本金包括最初的70万,就全部打水漂。

     绝大多数配资的人都是这么搞的,也就是说无论他们之前赚了多少钱,反正两个跌停就一切全没了。一般情况下,一旦遇到大跌,一个跌停板下来,配资公司就会要求客户补充保证金,要么就强行减仓甚至平仓,面临这种情况,这种资金量级的客户大多无力追加保证金,因此大多逃不过被平仓的命运,对于客户来说损失就是50%甚至更多。

     也就是说,在10%的下跌幅度下,个股面临的不仅仅是5万市值蒸发,而是由此引发的50多万资金快速抽离的可能性,而且股票跌的越凶,诱发的平仓盘就越多,抽离的资金规模就越发庞大,进一步助推个股的下跌,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其次,配资资金追求稳定回报,而且具备“先人一步”的巨大优势,配资客实际上是任人宰割。

     目前我国的配资公司发展迅速,IT团队的信息化风控加上恒生HOMS系统的先天优势,可以确保可以对配资客户的资金进行每分钟数次的快速扫描加上人工盯盘的辅助。可以说,配资资金在整个A股市场上几乎拥有最敏感的嗅觉,为了保证自有资金不受损,一有风吹草动他们都跑的最快。

     这不恐怖,恐怖的是他们一跑就会引发某只股票市值的快速抽离诱发踩踏,代价就是融资客自有资金的灰飞烟灭和个股的恐慌抛售。有配资公司人士就表示,他们从业10来年,做配资从未赔过一分钱,他们会根据客户的资金规模巧妙地设计配资比例,就算是2009年的重庆啤酒,配资公司在获得500万保证金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了1:1的配资,在重仓的情况下经历了9个跌停板,配资公司的500万依然没有损失一分钱!

     可见,对于配资公司来说,他们会根据不同客户的资金量来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套配资杠杆,以确保配资公司的最大收益,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永远有融资客的自有资金为他们挡住飞来的第一颗子弹保命,融资客永远都是任人宰割。

     最后,也是引发千点暴跌行情的真正导火索,就是配资资金与股指期货其实是存在高度相关性的。

     按理说,在配资参与的个股中,一般除非有重大利空不然很少出现大面积跌停的局面,只要不跌停就不会触发配资客的警戒线或平仓线,也就不存在我们之前所说的大规模踩踏。但是随着配资公司规模的不断做大,其承担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配资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利益不致受损,很多配资公司都专门聘请了专业的股指期货团队为他们运作股指期货对冲,同时很多资金量的配资客也有做股指期货对冲的需求。

     简单说就是,一旦场外有机构大举做空股指期货,很多弱势股就会迎来大跌,而配资公司此时往往会借势通过强制客户减仓或平仓的方式进一步做空股市,从而在股指期货上谋取暴利,而这一切都是属于配资公司和少数大资金量配资客的游戏,大资金量的配资客根本不会被强平出局,因为在股指期货市场上谋取的暴利足够他们进一步补足保证金,而小资金量的配资客对此毫无应对之策,最终沦为了这轮踩踏的牺牲品。

     配资公司最早起源于厦门,随后在江浙一带获得了野蛮生长,他们的恐怖实力和手段让参与市场中的散户无以为继,甚至管理层目前也没有万全的应对之策。在这一波清查场外配资的活动中,原本不至于酿出如此大的踩踏事件,但不想场外做空股指期货力量的强势介入,让原本专心股市的配资资金开始伸手股指期货市场参与对冲,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超出了管理层的预期也超出了股市的承受能力。回到接下来的A股市场来看,这股配资崩塌剩下来的压力到底有多大,恐怕不容小觑。

     谁导演了6月收官大逆转?

     六月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在监管层连番喊话中上演逆袭战。30日早盘,两市双双大幅低开,在恐慌情绪下,股指一度萎靡不振。随后,在金融股的助推下,沪指逐步拉涨。午后,资金入市意愿浓郁,买盘凶猛,三大股指疯狂拉升,A股呈现超跌反弹一幕。其中,沪指巨震超10%,深成指巨震逾10%,创业板巨震逾15%。盘中,沪指大涨站上4200点,创业板指则登上2800大关。券商股强势领涨两市。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数据,截至收盘,沪指报4277.22点,涨5.53%,成交额9415.25亿元,深成指报14337.97点,涨5.69%,成交额7213.79亿元。创业板指报2858.61点,涨6.28%,成交额746.81亿元。

    

     盘面上看,30日最为亮眼的板块非券商莫属。而银行板块亦不示弱,以交通银行为主的银行股均大幅上涨,表现十分喜人。创业板的大幅反弹给题材股迎来爆发良机,传媒、国产软件个股掀起涨停潮。

     收官战神奇逆转背后八大推手

     消息面看,6月收官战盘前盘中利好云集,从资金面到监管层再到私募,沪指午后逆转实属顺应利好声音而为之。

     一、养老金万亿资金进入股市

     在央行“双降”利好仍未现股市翻红后,养老金入市方案征求意见火速出台。29日晚间,财政部正式发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除了以往传统的银行存款等方面外,股票投资终于被列入拟投资范围内,且投资股票、股票基金等产品比例,合计最高可达基金资产净值的30%。

     二、证监会连夜发声:查违规减持勿轻信唱空中国

     针对近期A股市场的连续下跌,29日晚间,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向提问记者表示,近期股市下跌是前期过快上涨的调整,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近期,有一些否定改革成效、唱空中国经济、动摇市场信心的不负责任的网络传言和评论,扰乱了市场秩序,希望广大投资者独立自主判断,不轻信、不盲从。

     三、外媒:中国考虑推迟中国核建IPO

     外媒援引消息称,中国或推迟原定7月中旬进行的中国核建的首次公开募股上市,以应对市场近期的大幅下跌。是否推迟尚未最终确定,取决于股票市场走势。

     四、媒体称监管层酝酿救市或将下调印花税

     6月29日,有媒体从接近证监会人士独家获悉,对于股市近期连续调整,监管机构正在酝酿救市大招。其中,预期较大的是,关于下调股票印花税,“具体下调比例还没有制定出来,现在还在走流程,需要证监会、财政部签字,才会公布。”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五、险企两日抄底或达百亿标的偏向蓝筹和指数基金

     29日市场传出“各保险公司接到保监会通知,要求权益仓位保持7成以上”的消息。对此传闻,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反馈称,并未收到相关通知。但他们坦言,在这两个交易日内,确实有逢低抄底的实质性自发举动,买入的主要为银行、消费品等蓝筹股,以及蓝筹类ETF基金。

     六、中央汇金疑似出手:周一怒砸100亿申购四大蓝筹ETF

     上交所刚刚公布的规模信息显示,6月29日沪市四大蓝筹ETF一起出现大幅净申购,合计资金流入规模高达100亿元,ETF单日出现如此大的申购规模,实属罕见。显示已经有神秘资金抄底股市。

     七、史上首次 13位私募大佬今日集体发声唱多抄底

     市场持续震荡引发投资者关注,在调整当口,部分知名私募集体发声,普遍认为牛市根基未变,且将在回调中得到夯实,目前已无必要再度恐慌,稳定的总体大环境以及合理的估值水平都非常利于市场下跌后的反弹,并重新走向持续、健康的慢牛格局。具体投资布局方面,私募相对看好低估值的价值蓝筹股和优质成长股。

     八、中基协私募委员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近期,我国A股市场大幅震荡。在此背景下,基金业协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发倡议书,投资者不要非理性恐慌、盲目“踩踏”市场,要积极践行成熟、理性、专业的投资文化。

     如果还跌跌不休,监管层还有几张底牌可打?

     过去10年,监管层用过哪些手段?

     要说监管层救市先例,需要从1993年至1994年那次大熊市说起。当时,我国宏观经济偏热、通胀压力较大并引发紧缩性宏观调控,沪指在1994年7月跌到325点。在此背景下,证监会第一次大规模救市,宣布了三项救市措施: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和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井喷行情随即展开,市场在不到30个交易日的时间上涨至1052点。

     在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市场展开新一轮下跌,A股开始长时间横盘,一直没有大的起色,沪指于1999年5月17日下探至1047点。监管层第二次大规模救市,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六点意见》,随后出台政策允许“三类企业”(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投资股票市场、保险资金入市、券商利用自身股票向银行抵押贷款等,由此引发了著名的“5.19”行情,经过30多个交易日,股指被拉高至1756点,这波牛市一直延续到2001年6月才宣告终结。

     在进入新的千年之后,监管层用于救市的手段更加多样,用的也更加熟练。

     2001年10月23日,在大盘几乎无反弹地调整了30%以后,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沪指创恢复涨跌停板制度后最大单日涨幅9.86%。

     2001年11月16日,财政部决定将A、B股交易印花税率统一降至2‰(原A股为4‰),当天高开后冲高回落。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当天几乎全线涨停。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之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开启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牛市。

     2005年1月23日,财政部又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2‰下调整为1‰。

     2005年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随后各种利好齐发,在6月8日,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

     接下来就是大牛市之后的熊市恢复期,2008年比较集中。

     2008年4月20日,监管层“规范大小非,严控限售股”以及两天之后的“印花税从原先的千分之三下降到千分之一”,成就了当月的回调。

     2008年9月19日,监管层宣布印花税从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汇金公司更是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当日刺激沪指暴涨9.45%,个股全线涨停。

     2008年10月9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集中竞价交易回购股份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额占最近3年净利润比例提高至30%,而分红行为不受集中竞价交易回购敏感期的限制。

     2009年10月9日,汇金公司增持工、中、建三行A股股份,承诺未来1年内继续增持。

     2010年5月,保监会对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的政策进行了微调,上调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比例。

     2011年10月10日起,汇金公司在二级市场增持工、农、中、建四行股票。

     2011年12月16日,证监会发布《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允许符合一定资格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作为试点机构,运用其在港募集的人民币资金在经批准的人民币投资额度内开展境内证券投资业务。

     2012年4月30日,证监会宣布降低A股交易的相关收费标准,沪深证券交易所的A股交易经手费将按照成交金额的0.087‰双向收取。

     2012年8月2日,证监会宣布将进行年内第三次大幅降低交易手续费和市场监管费。

     2012年8月底至9月初,监管层启动转融资业务,证监会研究调整红利税。

     2012年10月10日起,汇金公司二级市场购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承诺期6个月。

     2012年11月,证监会暂停IPO。

     2013年6月,汇金公司分别增持了新华保险和光大银行股份,斥资超1亿元,并承诺未来6个月内将继续增持。

     监管层手里牌有几张牌?

     看了过去10年间监管层用过的那些救市手段,大家更关心的是如果股市还在跌,监管层将怎么救市?

     第一个救市传闻被称为“关水龙头”的暂停IPO,据国外媒体报道,证监会正在考虑暂停IPO,不过这个说法暂未得到证监会证实。

     第二个救市传闻为保监会下令必须保持七成仓位,这一点经济观察网记者向多家险资核实过,暂未得到消息。

     第三个救市传闻为地方养老金入市,消息称养老金入市办法基本已有定案,将于近日发布,投资股市的比例最高可能不会超过30%,根据统计公报,2014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18万亿元,暂时没有官方消息。

     第四个救市传闻为社保入市,消息称地方社保金划拨给全国社保基金统筹管理的方案已获得中国国务院通过,方案最快将在年底之前落实。如果成行,将为资本市场带来稳定的长期资金,这个消息暂且也没有官方证实。

     第五个救市传闻为汇金公司增持,下午的银行板块突起,且在收盘时作为唯一一个上涨的行业板块,被市场解读为汇金的增持,在过去几年里,汇金频频增持已经成为救市的常规手段,现在还没有公开消息证实。

     第六个救市传闻为降低印花税,在过去几年里,降低印花税之后往往带来市场大涨,在2001年、2005年和2008年的三次降低印花税,一次将双向变为单向,都造成了股市的一次次大涨,这个消息暂且也没有官方证实。

     这些救市传闻现在仅仅是可能,历史的救市手段,也曾造成过股市短期上涨,在如今这样的市场情况下,监管层是否还会继续推出?我们拭目以待。

     十大机构来教你后市股票如何炒

     私募基金观点

     星石投资:此次中期调整已经差不多

     牛市行情仍将延续,近期市场大幅调整是每轮牛市都有的中期调整,没有必要过分担忧。最近两周A股调整幅度已经达到20%左右,我们判断此次中期调整已经差不多了,后续牛市仍将延续。

     千合资本:现在是价值投资黄金时期

     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站在一个中长期的角度,本轮牛市的基础并未动摇,而是在回调中得到夯实,未来牛市的步伐会更稳健,也更持久。经过近期市场较大幅度的下跌后,蓝筹股和优质成长股的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现在是进行价值投资的黄金时期,买入并持有优质的价值股和成长股,是当下的理性选择。

     重阳投资:新的结构性行情正在酝酿

     风险往往是涨出来的,机会往往是跌出来的。近期股市的大幅下挫,为理性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入市机会。投资逻辑上,居民大类资产从不动产向动产尤其是权益资产转移的趋势并未改变;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和利率中长期向下的趋势也将延续,随着银行存贷比“红线”的取消,将提升基准利率对实际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从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由于股价大幅下挫,风险收益比更趋合理,新的结构性行情正在酝酿。

     暖流资产:国家资产负债表重塑是本轮牛市的驱动力

     首先,对于国家牛市要多一些信心。本轮牛市是国家资产负债表重塑为驱动力。国家资产负债表的重塑过程,需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撬动私人部门杠杆,以对接地方政府、企业和金融系统开启去杠杆征途。我们认为,至少在未来1-2年,这一逻辑是不会改变的。

     其次,对于国家牛市的第二阶段更要有耐心。但是不可否认,本轮牛市已经从疯牛、快牛向稳牛、慢牛转化,牛市征途不再一帆风顺,市场将以时间换空间;指数大开大合、波动回升成为常态,主板、创业板从普涨到分化,板块和行业演绎冰火两重天。最后,对于暴跌之后的反弹要更加精心。要增强风控意识、严格仓位控制、强化研究能力、精心个股选择。

     券商观点

     中信证券:震荡中寻找错杀股

     蓝筹股向下调整后有均值回归动力,未来重新启动行情的触发因素,可能是货币宽松力度继续加大或地方国企改革加速。在不健康的杠杆被出清前市场将继续整体震荡,导致一些高质量的股票被连累错杀的情况,为投资者提供介入机会。

     海通证券:市场需要时间震荡筑底

     市场快速急跌的第一阶段大概率已结束,短期市场仍需要时间震荡筑底,投资者可以在波动中优化结构。短期急跌后市场风格恐难有明确方向,震荡期应更注重基本面,如旺季绩优的航空、旅游。

     广发证券:4200点以下均是配置时机

     从历史经验看,市场经过泥沙俱下的深度回调后往往酝酿较强的报复式反弹动力,在政策牛,改革牛的驱动下,市场在4200点以下均是极佳的配置时机,优质品种短期错杀机会有望得到纠正,建议投资者逢低加大仓位参与,我们继续看好国企改革和互联网这两条核心主线,下半年市场进入个股证伪阶段,投资策略上把握确定性应对市场震荡较为重要。

     公募基金观点

     博时基金:支撑市场的宏观逻辑并没有改变

     支撑市场的宏观逻辑并没有改变。无论是对经济改革效果的预期,还是当前货币政策的延续,还有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快速成长,只要这些没有改变,市场的基础就在。

     国泰基金:市场有望逐渐回归理性

     接下来市场有望逐渐回归理性,三季度震荡走强。风格方面我们依然相对更加看好代表新经济的成长板块,风格切换有赖于经济方面出现超预期的波动,主题方面继续关注国企改革投资机会,以及中报业绩超预期股票。

     南方基金:市场风格可能会转向蓝筹股

     牛市会更牢固这轮调整是牛市中的正常调整,调整幅度在20%左右,牛市会更牢固,市场风格可能会转向蓝筹股,蓝筹股表现可能会更好。

     2015年下半年A股将何去何从?

     6124:6124是沪指历史峰值,在6月初所做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私募看涨6月行情,而超过九成私募认为A股必定能突破历史高点6124点。现在看来,6124只能留给2015年后半年解决了,何时突破尚待观望。

     深港通:自2014年11月沪港通成行之后,深港通何时推出颇受关注。,港交所主席周松岗在港交所上市15周年酒会上透露,深港通的准备工作7月底可以完成,有望在下半年推出。

     IPO节奏或放缓: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如果A股持续弱势,下半年IPO节奏存在放缓的可能性。

     新三板创新望提速:新三板指数已调整近一个季度,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随着新三板交投低位平稳运行,相关政策的酝酿与推出迎来较好的时间窗口,不排除相关制度创新在下半年加快落地。

     注册制渐近:新股发行注册制越来越近了。尽管注册制的正式实施要以证券法颁布为依据,但IPO审核家数和发行节奏的快步前行,已让市场提前感受到注册制带来的变化。

     (本文由新华社瞭望智库综合自《经济观察网》、《中国经济网》、《新浪财经》、“分析师徐彪”、《21财闻汇》、《凤凰财经》,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想和库叔喝两口,聊几句,加深感情,一起学习。

     请添加库叔私人专属账号(lwkushu)。

     库叔会不定期组织线上论坛,在微信群共听名家解时事,判经济。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