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获雨果奖,那么如何评价《三体》系列小说?
2015/8/24 瞭望智库

    

     瞭望智库导读

     8月23日下午,一个令科幻迷们激动万分的消息传来:中国作家刘慈欣凭科幻小说《三体》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据悉,这是中文作品和中国作家第一次在国际科幻作品大奖中获得奖项,也是亚洲人首次获雨果奖,而电影版《三体》也将在明年上映。知乎网友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三体》系列小说?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其中一篇书评。

     文︱知乎网友 晓渔

     先评价小说

     首先,三体在想象力和点子方面,可谓在世界科幻史上都是顶尖的。向大刘致敬。

     科幻小说最开始号称点子文学,一个出色的点子可以撑起整个故事(比如阿西莫夫机器人系列的机器人三定律,基地系列的心理史学)。而三体三部曲中有无数亮瞎了的经典创意,比如第一部出现的三体世界的恒纪元和乱纪元,比如第二部的黑暗森林理论(你可以说这个理论不严谨,但是说实话哪部科幻敢说自己是真正严谨的?黑暗森林理论作为一个“科幻小说中的理论”,能够解释故事发展,引发读者思考,已经够了)、水滴、面壁计划和破壁人,第三部更是充满了各种令人拍案叫绝的点子,以至于我当时阅读的时候,几乎震惊:刘慈欣你是要让其他科幻作家改行吗?把东西都写完了人家咋整?……

     就故事尺度来说,第一部是在地球上,第二部上升到两个文明间的碰撞,第三部达到整个宇宙的高度,确实宏大。在想象力和点子这两方面,三体在世界其他科幻经典面前也有有骄傲的资本。

     但是三体的缺点也同样明显。主要就是文学性。

     中国科幻和国外科幻的差别很明显,国外科幻相对而言重文学轻故事,中国科幻则重故事而轻文学(或许是武侠小说遗留下来的特点)。国外科幻大多即便创意一般,想象力不出色,但好歹是一部文笔流畅,结构清晰,人物塑造完整的小说;而且如果是硬科幻的话,通常会很谨慎地选择近未来类的硬科幻,因此不会有太多技术硬伤。

     而中国科幻则总有一些出色的构思,但是落于文字便总感觉差强人意。刘慈欣就是典型代表,拥有如此出色的想象力,而且竟然敢于挑战空间和时间跨度都如此巨大的硬科幻,勇气可嘉,但是三体三部曲明显感觉就是人物平板(还不如刘的早期作品《球状闪电》),结构完全不成样子,轻重不分,故事叙述不甚流畅,无法把各种亮点有序得展现出来。反正我读完颇有“想法很棒,但是没写好,有些浪费了这么好的点子”的感觉。

     刘慈欣的文笔驾驭中篇小说感觉正合适,流浪地球、乡村教师、赡养人类都是优秀的作品,但对付三体三部曲这么大的架构,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尤其是第三部,把太多东西一起塞进一本小说里,显得眼花缭乱但是杂乱无章,不得不靠一次次的冬眠来撑起故事,结构散乱无比,人物塑造更是三部曲中最烂的一部。记得在采访里,刘慈欣也说三体 3 是赶工之作。可惜。

     总体而言,三体在国内算是科幻小说的巅峰,这点不必说。放在世界科幻里,也算是优秀的杰作,可算是一流,大概和雪崩,深渊上的火是一个级别吧。但和“伟大”尚有差距。三体每一部拿出来,星云雨果双奖中至少够资格拿一个,双奖的话不好说。(已获雨果奖)但是说实话获奖这东西没什么权威性,不少获奖作品其实写的相当一般,有些真正的经典反而被双奖忽略(最著名的,硬科幻不朽经典,阿瑟克拉克的《2001 太空漫游》居然一个奖都没拿。《安德的游戏》和《死者代言人》竟连续包揽两年双奖。以《海伯利安》之伟大,拿两次双奖都不过分,也只拿了个雨果奖而已)

     把评论里的东西搬上来:

     个人认为,三体系列在国内现在被过誉了。

     之前科幻小说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圈子,圈内人自得其乐,圈外人不甚了解。

     这次三体 3 的出版吸引了不少非科幻迷来阅读这部小说,导致大多数之前没接触过科幻的读者(想象力只局限于现实社会)第一次读到这种基于科学基础上,跨度达到整个文明、乃至宇宙级别的深邃想象力和思考,被震撼得意识模糊,以至于忽略了三体在其他方面的缺点,一激动就盲目的打高分,因此导致三体系列被严重神话了。 这个现象,和当年黑暗骑士的情况很相似,尽管这两者本身确实很出色。

     三体系列在豆瓣上的评分都极高,三体 3 更是达到了骇人的 9.3 分,实在是过分了。个人打分,三体一开了个好头,8.7 分。三体二算系列的巅峰之作,9.0 分。三体三玩大发了自己没收住,但总体而言还是好作品,给个 8.3 吧。

     关于改编成电影

     首先,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我个人对三体系列拍成电影持悲观态度。很简单,这是个中国的小说,至少就第一部而言,文革的情节就不是国外的团队能拍得出来的。第二部和第三部倒是很值得拿给好莱坞去改编,但国内在几十年内应该都不具备拍出好的科幻片的能力.

     但还是 yy 一下吧:

     三体 1 很适合拍成电影,电影的风格应该类似于《第九区》那样的低成本,少特效,但是思辨性强、讨论深刻的科幻电影,着力于描述“得知另一个文明的存在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即书中的比尔马修的“接触符号”理论。

     三体 2 也适合改编成电影,方向是好莱坞那种热血,豪华,巨星云集,特效场面亮瞎眼的科幻大制作。个人倾向于拍成上下部,上部拍近未来的面壁计划和破壁计划,下部拍罗辑冬眠醒后的情节。妈蛋,想想面壁人和破壁人的博弈以及下部水滴战役的宏阔场面就激动啊。未来人类社会独特的社会心理状态和黑暗森林理论也给电影提供了足够的思想内涵,如果改编得好,拍成经典不意外。

     三体 3 不适合,理由是我上面给出的三体 3 缺点,如果要改编的话,需要一个极其牛逼的编剧,大刀阔斧的对情节进行整理和修改。但是由于三体 3 的场面变化之频繁,情节创意之宏大,以及故事情节跳跃之不合理(主要是指动不动就冬眠),改编和拍摄难度都会很大。

     (本文摘编自知乎,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请作者联系库叔领取稿费)

     想和库叔喝两口,聊几句,加深感情,一起学习。

     请添加库叔私人专属账号(lwkushu)。

     库叔会不定期组织线上论坛,在微信群共听名家解时事,判经济。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