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五大谎言!中国对非洲土地有贪得无厌的胃口?
2015/12/9 瞭望智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非洲进行的国事访问,让人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中国在该大陆扩大了的影响力上。本文将列出有关中国在非活动的五个最危险且持久的谎言。这些谎言被媒体不断报道。

     文︱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国非洲研究计划负责人德博拉·布罗伊蒂加姆

     本文由《参考消息》编译自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

     谎言1

     中国在非洲只是为了获得原材料

     第一个也是最具破坏性的谎言是:中国在非洲只是为了获得原材料。这个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无疑强烈吸引着中国企业,正如这些自然资源也强烈吸引着壳牌、埃克森美孚以及嘉能可等西方石油及矿业巨头那样。

     而仅在2014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就签署了超过700亿美元的建设合同,这些合同将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提供就业并提高当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技术企业还做了很多促进当地发展的事。早在十多年前,中国电信企业华为就在尼日利亚阿布贾建立了其西非培训中心。在其他领域,情况也是一样:中国在尼日利亚的工厂雇用了当地人,并生产建筑材料、电灯泡、陶瓷制品以及钢铁。

     谎言2

     夸大中国官方资金对非贷款以及援助的范围

     第二个谎言有关中国在这个大陆的投入程度。观察人士通常显著夸大中国官方资金对非贷款以及援助的范围,中国承诺为非洲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这些贷款以及援助。

     北京的确每隔几年就公布相关资金总额,但它们比一些令人惊叹的报道中的数字要低。在2010年至2012年之间,中国的官方援助快速增长,但这三年在全球范围的援助总额仅约144亿美元。

     谎言3

     中国公司主要雇用中国工人

     第三个谎言是:中国公司主要雇用中国工人。今年7月,当奥巴马在埃塞俄比亚向一些非洲大使表示“经济关系不仅仅是用外国劳工修建基础设施”时,大家都知道他是在说中国。但这种描述准确吗?在少数建筑业成本较高的石油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赤道几内亚和安哥拉——政府确实允许中国建筑公司从中国引进工人。但在非洲其他地方,调查结果很明确:中国公司雇用的绝大多数工人是当地人。

     作者称,在埃塞俄比亚的调查发现,负责埃塞俄比亚城市轻轨项目的中国公司雇用了近4800名埃塞俄比亚人,还有4000名埃塞俄比亚人在华坚鞋业公司——靠近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一家中国制鞋厂——工作。

     在上述两个例子中,一些本地工人甚至被送到中国接受管理方面的培训。这种做法对中国公司来说比较划算。要从中国引进工人,公司必须支付更高的薪水,还要负责工人的机票和食宿。在非洲的许多中国工地,紧张气氛当然是存在的,不过它们往往是因为对薪水和工作条件存在争议,而不是因为本地人没有工作机会。

     谎言4

     中方向非洲提供援助和资金是获取石油和采矿权的一种手段

     第四个谎言是:中方向非洲提供援助和资金是获取石油和采矿权的一种手段。今年早些时候,一些对中国援助进行追踪调查的研究人员说,收购自然资源并不能解释中方的对非援助模式。我们自己的数据库也尚未发现任何中国用援助直接换取石油或采矿权的例子。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的银行要求有稳定的收入来为非洲的大额贷款提供保障,但这其中并不涉及中方运作的矿山或油井。

     谎言5

     中国对非洲的土地有无法满足的胃口

     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谎言是:中国对非洲的土地有无法满足的胃口,甚至可能打算派中国农民去非洲种庄稼,再运回国内。在11月出版的一本书中,我和我的研究团队调查了60个关于中国在非农业投资的传言。

     我们花三年时间在十几个国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访,结果发现在据说已被中国公司收购的1500万英亩(1英亩约合4047平方米——本报注)土地中,有真凭实据的还不到70万英亩。中国农场种植最多的是橡胶、糖和剑麻。它们并未种植庄稼以出口到中国。

     库叔福利

     赠书又开始啦!中信出版社为库叔提供下图所示书籍10本,以及15本知名经济类书籍赠予热心读者。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每条文章都可以评),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三十),库叔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奖。当然,评论的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的。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liyihai123)

     哈佛商学院教授亲授的谈判课

     从“静态谈判”到“动态谈判”

     世界500强企业都在学习的谈判技巧

    

     《谈判的艺术:如何在混乱与不确定性中达成一致》

     作者:迈克尔·惠勒

     中信出版社∣2015年12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