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起,乱未已;不改革,毋宁死
2015/12/18 瞭望智库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3点,美联储结束年内最后一次公开市场委员会(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会议,发布声明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从0-0.25%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0.25-0.5%。至此,始于2008年12月,维持了长达七年的超低利率政策宣告结束,即将开启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美联储正式进入常规化货币政策进程。

     文︱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

     本文为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及作者

     此次加息实际上蓄谋已久,从2014年起,美国经济就明显显示出良好复苏态势,2014年中,对于美联储即将加息的市场传言便甚嚣尘上、经久不息。无怪此次加息,媒体都称之为“靴子落地”,使得大家不必再焦虑守候、提心吊胆。与此同时,正因为这种耗时持久的“狼来了”游戏,市场几乎波澜不惊,无论美元、美股,抑或欧元、欧股,还是新兴市场、大宗商品,虽均有即时震荡,但无一真正异动,撒娇而已,未见真怒。

     这样看来,真正舒泰。全球市场本来人心惶惶,对美联储加息忧心有加,尤其是新兴经济体,每次加息消息放出,都喘得快要断气,恐慌至极。今日状态之好,简直出人意表,皆大欢喜。

     然而,加息作为大概率事件和众望所归,其结果、影响已经被挖掘得八九不离十,市场反应温和根本已是定局。但市场反应主要是美联储玩转市场心理的结果,并不真说明市场的真实心态和状况。要看未来世界政经走势,恐怕仍然需要抛开加息事件来看加息。

     今次加息,可看作是全球经济体经济政策分化的一个标志。从历史标准来看,当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处于非常罕见的阶段。可能只有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或是二战时期,才能找到超低利率维持如此长时间的相似例子。而当年的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却与现在大相径庭。

     1

     欧元区

     欧元区与美国已经完全南辕北撤。

     与美国正相反,欧元区正在热情洋溢的迎接量化宽松。

     不久前,欧元区还刚刚通过了新一轮降息。12月3日,欧洲央行宣布降低存款利率至历史低点-0.3%。随后,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延长购债期限。至此,标志着欧洲央行新一轮宽松序幕已拉开。而欧元区的上一次降息在去年9月,在那次将存款利率下调至-0.2%后,欧洲央行曾表示不会再进一步降息。

     除此之外,德拉吉还宣布,欧洲央行于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总规模达到1.1万亿欧元的购债计划期限从2016年9月延长至2017年3月甚至更长。而这项1.1万亿欧元量化宽松事实上今年1月才开始实施,刚刚执行了一半,就急不可耐宣布延期。同时,德拉吉表示,欧元区的量化宽松“在规模、构成和到期时间方面是完全灵活的”,并将一直持续到通胀的调整与目标一致。

     按理说,持续宽松政策可以提振出口、改善欧洲企业信贷和投资环境、鼓励消费和促进就业,进而传导至对经济发展的刺激上。但是宽松已久,态势仍然。美国加息,虽然都说是要雪上加霜,但是欧元区恐怕最关键的顾不上这个了。

     因为一切不是偶然。08年金融危机以后,欧元区几乎一直在泥泞中挣扎,虽然时有迹象带给人们一点希望,但更多时候是警报。欧债危机,希腊危机,欧猪危机,希腊又危机,希腊再危机,希腊还危机。希腊刚刚消停一点,难民危机。加上恐怖威胁,法国不顾经济环境出兵叙利亚。

     欧元区的成立本来是意在地缘政治环境复杂的欧洲建立出一个统一体来实现更大的政治经济抱负,在初期也确实一度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但随着欧元区的不断扩大,而其相应的制度建设却仍旧停留在“初级阶段”,人口、资金、贸易的开放和流动与各国的财政状况与治理能力已经极不相符。全然割裂的同质化货币政策和各色化财政政策随着欧元区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变得越来越难相容。

     欧元区的深度结构问题从开始就掣肘了欧元区的进一步发展。德国人靠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独树一帜也独力擎天,但他们希望希腊人勤劳工作、节省开支、变卖资产,希腊人直接说:“玩儿去!”

     事实上,对于欧元区而言,虽然经济扩张从未停止,但其通缩危机时时迫在眉睫。欧盟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1月CPI同比初值0.1%,不仅低于预期0.2%,更是远远低于欧洲央行2%的中期目标。

     不仅如此,欧元区的周边国家也深受其害。例如瑞士,过去就曾经因欧元汇率影响不得不采取“固定汇率”等非常态的货币政策。如今,瑞士、包括瑞典等国估计也将被迫在国内大幅宽松,以通过极端的货币保卫政策阻止本币大幅升值。

     2

     英国

     与美国一样,近日,英国央行也结束了本年度最后一次例会,以8:1的高票驳回了央行委员伊恩·麦卡弗蒂连续第5个月支持加息25个基点至0.75%的请求。此外,委员会还以9:0的绝对票数同意维持3750亿英镑资产购买规模不变。也就是说,货币宽松政策还不能变。

     面对美国的加息,英国还完全没有想好。因为它的另一边,是仍然大举进攻宽松政策的欧元区。左边是地主,右边是土豪,尽管英国还多次专门出来表示本国货币政策与他国央行政策之间没有机械联系,但英国央行的处境其实是左右为难,明年全年都可能在欧美二者极端分化的货币政策夹击下度日。明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持利率稳定,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英国也有通缩危机。英国近五年的发展在全球已经算是非常亮眼。在卡梅伦政府的带领下,应该说,从几乎大萧条的日子里走了出来,劳工数量在过去两年间大幅度增长。然而,虽然英国四季度GDP预计将与三季度增速类似,但通胀率很低。英国11月通胀率或为正值,但核心通胀率依然低迷。而且预计整体通胀率在2016年下半年之前都将保持在1%以下。

     英国的问题也是由来已久。英国在08年危机中受损,主要表现在其颇以为骄傲的制造业受到了重创。在2008年到2010年间,制造业减小了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当前虽然经济增速不错,但制造业产量却在下降,每小时产量比大萧条前顶峰时期下降了2%。

     作为重要经济组成部分,其制造业规模尚未恢复到经济危机前,而服务业却比经济危机前有所增长。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经济增长虽然,发展结构却不够平衡的结果。而这深深影响了整体经济的真正繁荣,造成了增长依然亮眼,通缩却在紧逼的状况。

     英国也提出,不仅要降低成本,更要提高劳动效率,加大对高技术工人的培训、投资新技术和新设备等,并鼓励为中小企业银行信用系统作出合理改革以促进其活力。也就是说,尽管表现相当好,但英国现在仍然需要真正下定决心进行深度改革,必须“重新平衡”经济。

     3

     日本

     在1999年至今的大部分时间里,日本央行长期实施零利率+量化宽松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经济增速未见明显起色,却同时面临货币政策空间收窄。

     9月,由于担忧日本财政和债务状况,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将日本主权信用评级从此前的AA-下调一级至A+,前景展望为稳定。

     标普表示,日本政府主导的“安倍经济学”不太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内成功恢复本国经济增长并扭转通货紧缩颓势。而在疲软的经济形势下,日本政府债务压力在过去三至四年间也不断加大。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问题加剧和通缩状况的持续,日本的财务状况已显得“十分疲弱”。

     11月,日本出口以近三年来最快速度下滑,表明海外需求疲软,可能继续抑制经济增长。美联储升息将导致资金流出新兴市场,这可能进一步削弱海外需求。已有消息称,日本央行可能最早在下个月进一步实行货币放宽政策。

     但是,有用吗?

     日本的问题也非一日之功。在战后至今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日本的产业组合是由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和落后的农业、服务业。当时的经济结构不平衡就给后期发展留下了隐患。大工业长足发展,金融、不动产、流通、建筑为代表的服务业,则生产效率低下,竞争力低下,泡沫迭起,这为“失去的十年”的大衰退埋下了伏笔。

     而此后,一方面对泡沫经济后遗症处理过迟,另一方面,对于过往的工业成就比较沉迷,固守以往的硬件制造优势与制造模式,而忽略了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已经占据了新时期市场的趋势,导致经济一直未能找到新增长动力。至今,日本略有复苏的经济仍然是靠传统的主导产业群产品出口来做主要拉动器,仍然缺乏质的变化。

     因此,日本的问题也是结构问题。不改革,货币再宽松,还能宽松到哪儿去?

     4

     其它新兴经济体

     新兴市场大概是对美国加息最为敏感的群体了。他们自己这么认为,别人也这么看他们。

     虽然加息消息出来后,拉美股市汇市并没有发生什么骇人听闻的变化,但这或许和加息消息给出的时机掌握得好有关,而与这些国家的真正形势无关。它们的总体形势,的确还是会比较难过。

     许多此中国家拥有大量美元贷款的企业,美元升值会造成其债务负担加重。新兴市场的信贷杠杆在面对加息时也会显得十分脆弱。其中负债率较高的土耳其、墨西哥等,很难说不会在明年迎来冰风暴。

     新兴市场在08年金融危机后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先是被誉为全球新引擎,而后其中一些在美国复苏等的过程中被狠狠抛落。由于新兴国家经济体许多都只有非常脆弱的本土实业基础,遑论国际竞争力,本国金融体系开放而政府监管及掌控能力都极度有限,“过山车”态势就不难理解了。

     缺乏国家核心竞争力,当然只有跟随的份儿。不管现在多么风光,都不过是时势给你添彩,千万别以为是你给时势增光。没有坚实的本国制造实力,有什么,你都说了不算。在经济向好时一味喜不自禁,而未能借此机会大力扶植、发展制造业,调整经济结构,导致风水稍转,就沦落了。

     5

     美国自己

     美国加息,可说是美国阶段性的胜利。这种胜利,除了美元霸权带来的灵活相机的货币政策,美国对自身结构的反思和调整也功不可没。

     通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来进行经济突破,已不是美国的第一次。20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其对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不断作出变革。上世纪8、90年代的高科技和新兴产业曾帮助美国走出“滞涨”,继续引领全球。21世纪的IT泡沫和金融危机后,美国提出“重返制造业”战略。而且显然成效显著。

     事实上,制造业不只是制造业,美国再工业化的长期结果,必然是与高端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优势地位一并出现。

     6

     中国

     仅从加息而言,必须说,美国强大的市场操纵能力几乎把此次加息事件的利空基本出尽了。而中国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已久,甚至在此之前已经把人民币汇率政策什么的都调整了一遍,该贬值的该入篮的该干嘛的都干了。这是中国的大优点,准备充分,严阵以待。所以没有什么好担忧的。非得要说会有什么影响,我觉得没有。

     但是中国也一样面临经济发展压力。这和美联储加息有关,也不完全有关。

     中国也面临结构改革。结构改革总要有根、有叶、有花。制造业、服务业或者也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点,才能开出新的增长之花。

     新时期的制造业或者已经不能单单从过去观点去看它。它更为重要的,是承载了社会“创新”能力,从而能够成为一国真正保持竞争优势的强力支点。

     7

     不改革,毋宁死

     美国意识到了这一点。德国意识到了这一点。英国和中国正走在这条路上。

     货币政策很重要,货币底牌硬如美国,也只是让货币为其结构改革赢取了时间和机会,而且把这机会给用好了,获得了真正的内生动力。

     这才是经济复苏的关键吧。

     所以。

     在全球货币相继宽松竞相宽松的今天,几乎所有经济体所面临的,却都是通缩问题。这不是玩笑,这是讽刺。这是对于货币政策下结构改革不力实业发展改革不力深层次改革不力的讽刺。

     货币政策可以帮助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将货币工具置于结构改革之上,只能是饮鸩止渴。而况,美国之外的国家,还不具备美元那样能够驾驭和嫁祸全球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货币宽松能“拯救”美国,而不能对别国起到相同作用的原因。

     加息靴子虽然落地,全球的通缩危机并未见底,时至今日,我们明白,即使美国,也唯有自救,可以拯救。痛定思痛,改革是唯一出路。非得深思,非得痛改。整个世界,概莫能外。

     因此。

     加息方起,乱实未已;不事改革,毋宁死去。

     库叔福利

     赠书又开始啦!中信出版社为库叔提供下图所示书籍10本,以及15本知名经济类书籍赠予热心读者。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每条文章都可以评),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三十),库叔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奖。当然,评论的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的。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liyihai123)

     ★★★★★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权威读本

     荣获2015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

     入选2015第一财经年度金融书籍榜单

    

     新金融 新生态

     作者:霍学文

     中信出版社∣2015年5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