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创和新经济,浦江新经济发展论坛上说了什么?
2016/10/25 瞭望智库

    

    

     10月23日,由新华社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联合举办的2016浦江新经济发展论坛在上海陆家嘴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盛大开幕。关于双创和新经济,与会嘉宾说了什么?

     文丨瞭望智库研究员来芙萍

     10月23日,由新华社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联合举办的2016浦江新经济发展论坛在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落幕,来自学界、企业界的嘉宾济济一堂,共同围绕“促进创业投资、激发经济活力”的主题,把脉创投形势,阐释新经济,寻找经济发展新动能。

     1

    

     创新与新经济相辅相成

     几位专家和学者从自身研究和观察的角度,阐述了对上海创新创业与新经济的认识。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任叶国标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正在抓紧建设全球性的经济、贸易、航运、金融和科创中心。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有强大的金融支撑和体系健全的金融服务;第二,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健全的产业体系;第三,有充裕的人才储备。只要在政策环境、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放宽搞活,上海的创新创业、发展新经济将如虎添翼。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认为,发展新经济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方面。发展新经济,一方面要顺应科技创新和消费模式的新趋势,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另一方面,要强化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培育发展的新产品、新服务。

     肖林认为,发展“新经济”必然要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与创新创业密不可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加速了创新创业环境的完善,营造了适合创新的文化氛围,构建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良好的政策环境,也加速了创新创业载体的打造。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尤建新表示,首先, 现在经济发展遭遇了低谷,是因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今天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最近提出的供给侧改革问题,其实是因为我们有许多的做法趋同了,它有违我们的经济形势。尤其对于上海来说,科创中心的建设,与其说是国家的一个战略布局,还不如说是希望上海能够站在全新的制高点上重振雄风,引领发展,突破障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尤建新

     尤建新指出,第二是是要破除趋同。创新创业虽然大张旗鼓,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搞成一个新的“大跃进”活动,不能演变成考核地方政绩的指标体系。这里并不否定那些指标体系在我们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而是说,一旦指标体系成了指挥棒,那么创新创业就会被妖魔化,就会走向目的的反面。政策能够在出台之前多一点的讨论,多一点的争论,多一点不同的观点,可能出台之后效果就会更加好一点。

     他表示,第三是要改善生态,真正的核心和难点是影响和把控那些指标体系的体制机制。如果聚焦一点的话,那就是市场生态,包括人们对市场经济制度的态度和觉悟水平。第四要定位角色,创新创业大潮当中,政产学研各方面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正是因为角色的不明晰,所以缺位或者串位就会经常发展。创新创业源于发展的需求,本质是在改变当中,抓住新的生长和发展的机会。

     2

    

     创投让创新“如虎添翼”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创投、风投可以为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

     肖林在论坛上指出,企业是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主体,新经济的培育发展,主要表现为体现新经济内涵的初创企业、小微企业、中小企业的培育成长。但这类企业的培育成长往往离不开创投、风投机构的金融服务。

     他进一步表示,创投风投可以为新经济企业提供三个方面的金融服务:一是资金支持,新经济企业生产经营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同时又没有抵押贷款的能力,也没有信贷记录,致使间接融资和银行贷款是非常困难的;二是管理支持,创投风投的加入有助于新经济企业法律结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的基本关系,同时能够帮助创业者看到自身模式和模式思维中的缺陷,使得企业运营管理不断完善;三是信息支持。创投风投机构的品牌效应,渠道信息等可以为新经济企业开拓产品市场有力的支持。

    

     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产业金融专委会秘书长、凯璞庭资本集团合伙人王占波

     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产业金融专委会秘书长、凯璞庭资本集团合伙人王占波说,如今互联网开始被当成工具、渠道,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无论是新动能的孵化、培育和打造还是传统行业、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互联网都扮演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是“无网不成行”。

     他表示,首先,创新创业成功本来就属于小概率事件。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展开始终与资本的催化、促进作用相伴。特别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技术与资本的紧密结合,使得创新创业活动的步伐比以往更快、涉及领域更广。双创概念虽然很热,但是一个地区如果只是点状的引入个别企业,建设一两个众创空间,大多还是形式大于内容。二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有赖于金融创新,投贷联动、股债齐飞才是王道。手上有粮心里才不慌,金融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主管部门对产业研究的重视,确定了以模式创新带动技术创新的思路。传统产业转型需要借助金融创新,而且融资成本要足够低。

     3

    

     创新需要“聪明政府”

     针对创新与企业的关系,以及如何评价创投“国十条”,各位专家也贡献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世锦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世锦表示,创新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因此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创新是不适合用传统的思路来制定规划的。政府要慎用规划,将创新试错的成本交给企业和市场来承担。政府应着力于解决外部性问题,制定节能、环保、安全标准。他认为,创新要素是流动和聚集的。从目前已经形成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来看,政府指令的作用微乎其微。能吸引创新要素的城市在今后有望成为创新中心。

     刘世锦认为,“创新需要‘聪明政府’。聪明政府不能用老办法。比如,传统追赶型经济中有效的办法,在发展新经济时并不一定有用。要培育有利于创新的软硬环境,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比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稳定企业家的预期。排除泡沫经济干扰,维护公平竞争,促进要素流动,加强人力资本的培育,创新基础设施服务等。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锐表示,目前的创投需要凝练价值共识,通过梳理未来创投的生态环境,从利益共同体走向价值共同体,目的是实现生态平衡,达到公权力和私权利良性博弈。创新是无法规划的,但是创新是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督导,更好地凝聚发展新动能。上海是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需要政产学研共同推动,来出台一些引导性的政策,形成良好的配套性环境。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何万蓬认为,创新不是兴奋剂,不是道具,不是激素。创新是空气。对于现在的创投发展情况来说,创投不只是给钱,更多的是提供平台。新经济是新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更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新的管理更加重要,要尽量规划少一些,监管慢半拍,服务跟得上。国十条有望使整个创投发展更健康,更规划。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所创新经济研究室主任陈建勋表示,国十条体现出了专业化、市场化、便利化、规范化。上海正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现在我们需要的规划是产业生态上的规范。现在面临的全新的产业发展的空间——新三维空间,就是物理空间、数据空间以及人与人交往的全新社会空间。这个新三维空间下,我们创新怎么做?我想需要更多的是规范。 “十三五”期间,上海产业转型的任务非常重,50个重点区域3500个项目要转型,这些转型是创新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专业背景的创投企业介入。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来自国务院办公厅、发改委、证监会等部委的代表,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理事会主席、一方集团总裁杨越,碧桂园集团沪苏区域总裁谢金雄以及上海的其他创投企业代表。本次论坛也是瞭望智库组织开展的城市新经济系列调研的第二站。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