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经济学人》都说中国棒棒的!
2017/3/1 瞭望智库

    

    

     雨果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一个时代到来的想法。”在《经济学人》的眼里,这就是数字健康的时代。

     上周,这家英国老牌出版和智库机构发布了一份讨论剖析全球数字健康创新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发现在老外眼里,中国已然成为了全球数字健康的创新中心之一,不仅如此,恒大健康、阿里健康、微医、新氧……他们说起这些国内的数字医疗创新企业简直就是如数家珍。

     文︱汤晨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健康点healthpoint”(ID:caixin-life),转载已获授权

     1

     六大创新中心涌现

     中国成为唯一一个入选发展中国家

     在这份报告中,最有意思的当是对全球六大“数字健康创新中心”的论述。颇有“煮酒论英雄”的意味。

     报告认为,当今世界,有六大数字健康的创新中心。分别是美国、比利时、芬兰、以色列、新加坡和中国。中国不仅是其中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报告着墨最多的实践范例。

    

     这份报告专门用专页介绍了中国互联网医院的布局。有意思的是,从内容看,似乎恒大健康在成都等全国10个中心城市开设的12家互联网社区医院给《经济学人》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当然《经济学人》也提及了中国的两大商业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都在互联网医院方面意有所图。腾讯投资的微医集团的乌镇互联网医院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健康都有自己落地的互联网医院计划。此外,报告还提及了早在2014年就开始运行的宁波云医院。

     经济学人引用了彭博新闻的一篇报道颇为惊异地称,"在北京和上海,十分之一的微整容手术是通过医美App新氧平台完成的。"

     报告认为,从中国的互联网医院可以看到一个明显趋势,互联网医院倾向于聚焦治疗糖尿病等常见病和慢性疾病。过去,处方药销售是医院利润的一个重要来源,可是互联网医院的显然并不靠此生存,因此其服务重点将转为医疗服务。

    

     《经济学人》报告中中国互联网医院的布局,恒大健康似乎最吸引他们的注意

     患者越来越像消费者。如同分享购物体验一样,他们开始习惯在网络上分享就医体验。这一现象在医美领域最为显著,毕竟这是高度市场化和个人中心的医学部门。患者中心制的理念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亚洲尤其是中日韩三国,对移动医疗认知度和使用度明显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在《经济学人》看来,中国民众对于移动健康的热情其实反映的是对“靠谱信息”的渴望:一方面它们不信任一些大型机构的官方信息,另一方面希望能从移动平台上和其他患者与医生分享信息,帮助自己进行就医决策。

     在《经济学人》眼中,这些全球数字健康中心也呈现分化的趋势。在美国,由于患者买单能力强,数字健康创新主要围绕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标准;在亚洲,数字健康创新则更多围绕将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和偏远地区这一中心使命。

     虽然真正的数字健康技术创新往往来自发达国家,但《经济学人》旗帜鲜明地表示,认为数字医疗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有限是一个误解。远程医疗技术在中国、印度、东南亚、南美的蓬勃发展说明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并能利用好这些技术。《经济学人》举了一个例子,在缅甸,技术的采用已经迅速发生,虽然2014年才开始普及宽带电信宽带网络,然而同年创办的一个孕期产妇护理应用程序Maymay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当地人熟知运用,目前每月支持1,500个远程医疗咨询。另外还有印度的超级医院系统Apollo,其甚至在在喜马拉雅山海拔14000英尺的高度建立了两个远程医疗站,帮助当地人进行远程医疗照护。

     即便如此,经济学人也承认,在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问题是购买力和商业模式的建立问题。即最需要这些远程医疗服务的人通常购买力都很差。因此经济学人建议参与其中的企业要多与当地政府进行合作,尽快寻找到可以持续的商业模式。

     此外,需要有说服力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能让医生有动力来使用。这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医生的使用体验感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得医”比“获患”更难。

     2

     大型跨国公司依然是创新主力

     在一个互联网初创公司拥有强大存在感的时代中,在媒体上抢镜的经常是这些历史不长、背景不深的小公司。那些技术背景深厚的跨国公司往往显得有些沉默。《经济学人》这份报告的态度很有意思,他们认为,虽然与传统公司相比,一些初创企业通常被描绘成创新源头、勇于颠覆的形象。但是初创公司一般只能定位于一个小众市场,而且缺乏连接医患上下游的能力。这使得他们很难有大的影响和作为。而大公司具有行业纵深知识和影响力,使其能够领导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从而促进整个医疗生态系统的转型,从而加速全球数字健康的采用。

    

     此外,报告指出,大企业也渐渐将创新过程从内化变为外化。其实这点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身上尤为普遍,比如美敦力公司这样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开始在中国设立早期创新投资基金,在以中国市场为导向的全球市场寻找有潜力的医疗科技领域的初创企业,为之提供资金投资和一揽子增值服务等战略资源。

     经济学人给出的建议:在与初创公司合作时,注重那些具有更多本地化和高度差异化或者切实带来医疗费用节省的合作对象。

     3

     医疗大数据处理

     到2020年,医疗大数据将达到40万亿GB。但其中80%都是非结构化数据。能有效处理并利用医疗大数据将成为好的商业故事爆发的源头。

     那么,在《经济学人》眼里,利用医疗数据进行有效匹配对接的“模范生”是谁呢?报告提及了芬兰的Megaklinikka诊所,采用与交通控制类似的交付模式,使用数据科学将入站患者引导到空闲治疗室,使得诊所更有利可图。

     此外,美国的患者社交网站PatientsLikeMe也不错。它们对病人进行更精准的分类,让病人数据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审视利用。其可以让患者上传结构化的数据,通过分享、研究和病例数据分析,来为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相似病例搜索和相关治疗的服务网站。2015年4月,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与PatientsLikeMe签署了一项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获得了后者全球网络的访问权限。阿斯利康表示,将利用PatientsLikeMe的患者报告数据,塑造未来的医药研发,并改善主要治疗领域的患者健康结果,该项合作初步的关注领域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狼疮、糖尿病、肿瘤学。《经济学人》对PatientsLikeMe对患者数据的方式非常认可。它们认为,通常就医体验感不是一种可以量化并形成有效指导的数据,但是PatientsLikeMe把就医数据做了有意义的利用,这就。过去,医疗大数据的利用都是从“医疗方”的视角进行的,PatientsLikeMe从患者端的角度给出了另一种有意义的方案。

     另一个例子是GoodRx搜索引擎。根据App Annie的数据,GoodRx一度是美国使用度最广的移动健康应用。它可以让你知道你所要的处方药在附近的药店要多少钱,哪里更便宜,还可以查附近的医院规格。安排进入医院就医。该系统可以比较各个地区的政府医疗水平,如再入院率、复发率等等,这些数据都以国家提供的平均数据为基准。而GoodRx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这是利用医疗数据改变患者行为的又一例证。

    

     GoodRx iPhone应用截图

     需要开放数据联盟。为了实现医疗大数据的有效利用,一方面需要规模化数据,另一方面需要数据来源的多角度和多维度,这样的数据平台其实政府是最合适的构建者。

     总体来看,这份报告一再强调的一点是,数字健康的核心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用户。一定要先搞清楚用户要什么,然后提供好用的产品。而技术创新带来的将是整个医院模式的逐渐转变,因为技术已经被整合到医疗服务的各个层面。

     学术合作联系人:周邦民(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